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窄九宽话中医 传统与现代双向视角的中医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涉及多个领域,如中医本源、阴阳五行、经络藏象、气一元论、形神关系、中西医对照等中医文化的热点问题都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既有经典论述,也有现代表述,既有理性阐述,也有案例陈述,很有针对性、现实性,也很有可读性。
内容推荐
本书古今结合,中西相参,用传统与现代双向视角,对于中医本源等中医文化的热点问题,从更长远的时间跨度,从更宽广的学科维度,进行了一次跨界的多维思考和解读。涉及多个领域,如中医本源、阴阳五行、经络藏象、气一元论、形神关系、中西医对照等中医文化的热点问题都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既有经典论述,也有现代表述,既有理性阐述,也有案例陈述,很有针对性、现实性,也很有可读性。本书对于中医从业者、中医研习者、中医爱好者和传统文化热爱者,作为辅助参考读物,很有价值和意义。
目录
序篇以宽窄论中医
一、宽窄文化与中医文化/003
二、为何中医之门是窄的/009
三、一窄九宽的中医之道/016
四、以更宽的视野看中医/029
五、中西医体系各有宽窄/037
六、拓宽中医现代化未来/042
第一篇天道宽窄——中医本源与人体外气系统
第一章天书与人书/055一、太极阴阳图——宇宙全息图/058
1.立表测影诞生太极阴阳图/059
2.太极阴阳图是宇宙全息图/067
3.太极阴阳与中医之理/072
二、河图与洛书——银河系与太阳系天文图/074
1.河图源于银河系星象/075
2.洛书源于太阳系星象/084
3.河图洛书与中医之理/088
三、八卦图——从天书到人书的转换图/092
1.从河图洛书到八卦的转换/092
2.从八卦到《易经》的跨越/098
3.中医与《易经》同源同理/103
四、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皆本源于太极阴阳/106
五、以阴阳为纲建构天人合一的中医体系
——兼答中华文明里为何没有上帝/109
1.《圣经》与《易经》:有神论与无神论的分野/110
2.《易经》:用辩证法工具搭建“天人合一”理论模型/113
3.《孙子兵法》:军事哲学对辩证法的第一次运用/114
4.《道德经》:“老子天下第一”完成万物统一于道/116
5.《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完成医学体系构建/119
第二章天文与人文/124一、七衡六间与中医/126
1.七衡六间与太阳回归运动/127
2.七衡六间与“七”的节律/129
3.七衡六间与六六之节/131
二、太阳历与中医/132
1.天文历法是统治工具/132
2.太阳历改革与五行对应/133
3.五行与五季和五气/136
三、太阴历、北斗历与中医/142
1.阴历与中医月亮盈亏理论/142
2.北斗历与中医九宫八风/143
四、天干地支与中医/146
1.天干地支与万物之象/147
2.天干地支与时空属性/149
3.干支术数与中医理论/152
五、阴阳十二律与中医/158
1.律吕纪月/158
2.吹灰候气/160
3.五音疗疾/164
第三章天气与人气/167一、新冠疫情与“运气”/172
1.新冠疫情的预测与“运气”话题/172
2.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173
3.五运六气理论解释新冠感染/183
4.历史上发生疫情的规律/186
二、五运六气与五行生克/190
1.五运六气是五行的深化/190
2.五运六气与五行生克/194
3.五运六气与天干地支/202
三、五运六气与中医理论/206
1.五运六气与《黄帝内经》/206
2.五运六气与发病规律/208
3.五运六气与中医理论/214
第四章天体与人体/221一、日月星辰对地球生物的影响/223
1.星体运行对地球物候环境的作用/223
2.太阳风暴对人体的影响/229
3.月亮周期与月经节律/231
二、天体圆运动与人体圆运动/233
1.阴阳与圆运动/234
2.五行与圆运动/238
3.六气与圆运动/239
4.气机与圆运动/241
5.经络与圆运动/245
三、全息理论与中医医学/246
1.宇宙全息/247
2.光学全息/248
3.生物全息/251
4.全息医学/254
第二篇经络宽窄——灵枢经脉与人体内气系统
第五章人体交通灵枢辉光/265一、经络的灵枢特性/267
1.经络的感传特性/268
2.经络的全息特性/273
3.经络的通道特性/275
4.经络的辉光特性/282
二、经络的“哥德巴赫猜想”/284
1.“阴脉为动脉,阳脉似神经”假说/285
2.穴体-穴区-穴点假说/286
3.中枢兴奋扩散假说/287
4.远祖神经进化遗迹假说/288
5.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假说/289
6.气的电磁波与电子激发能假说/289
7.结缔组织假说和体液假说/290
8.电磁共振网络假说/291
三、经络的共振效应/292
四、经络的耗散结构/298
五、经络的网络机制/308
1.经络能量的等级划分/309
2.经络网络的分布规律/311
3.经络流注的交接规律/313
六、经络的瓜藤联结/316
七、经络的同气相求/322
第六章其小无内其大无外/329一、“气”是理解中医的钥匙/330
二、古典“气”的现代追问/337
1.精气的精微/338
2.原子的极点/342
3.量子的纠缠/347
三、中医“气”的主要内容/353
1.气为何物/353
2.气有何性/355
3.气从何来/357
4.气分何类/358
5.气有何用/360
6.气机何如/361
7.气患何疾/363
四、人体“气”的运动机制/365
1.外气与内气的交感/366
2.生物钟与子午流注/368
3.一气周流与气机圆转/369
4.以气论药与性味归经/371
第三篇神形宽窄——中医摄生之道与人体心神系统
第七章形神相即/380一、何谓神明?/381
1.神明的本义/381
2.精气神三宝/387
3.三魂七魄/392
4.七情六欲/398
5.梦乡几重/402
二、神居何处?/405
1.神藏五脏/405
2.心藏神/407
3.肝藏魂/408
4.肺藏魄/409
5.脾藏意/411
6.肾藏志/413
三、谁主神明?/414
1.谁主神明的争论/415
2.西方学者的发现/417
3.心脏移植的佐证/419
4.生物研究的证据/421
5.心主神明的辨证/426
第八章以神御形/437一、形气神一体的生命观/438
1.形气神乃是一个整体/439
2.气是维系神形的枢纽/440
3.形气神之间相辅相成/443
二、上工守神的诊疗观/445
1.中医误区的“失魂落魄”/445
2.何谓“望而知之谓之神”/450
3.七情内伤与“病由心生”/453
三、神形共摄的养生观/464
1.清静养神/467
2.四气调神/469
3.气功练神/471
4.节欲全神/473
5.修性怡神/475
6.五音疗神/476
7.食疗补神/479
第四篇阴阳宽窄——中医道法术与人体诊疗系统
第九章阴阳之道一物两体/489一、阴阳与天地/490
1.阴阳一体/491
2.阴阳二气/497
3.阴阳三性/503
二、阴阳与人体/508
1.人体阴阳/508
2.脏腑阴阳/511
3.经络阴阳/512
4.气血阴阳/513
5.体质阴阳/514
三、阴阳与气机/515
1.气机的阴升阳降/515
2.气机的阴阳开合/523
3.气机的阴平阳秘/528
第十章阴阳为纲辨证论治/533一、一条纲领定盘星:治则与阴阳/536
1.阴阳平衡才是硬道理/537
2.阴阳失衡则生病/540
3.阴阳纲领定治则/544
4.《伤寒论》的阴阳观/551
二、一组指头探五脏:脉诊与阴阳/556
1.《黄帝内经》阴阳脉法/558
2.《难经》的阴阳脉法/562
3.《伤寒论》以阴阳为辨脉总纲/564
三、一服中药解顽疾:药物与阴阳/568
1.药物气味与阴阳/570
2.药物治疗与阴阳/576
3.药物服用与阴阳/583
四、一根银针治百病:针灸与阴阳/586
1.善针灸者,必通经络脏腑之理/586
2.善针灸者,必通经络辨证之理/589
3.善针灸者,必通经络阴阳之理/603
第五篇医道宽窄——中西医差异与两大系统融合
第十一章中西碰撞医道甄辨/615一、中医科玄存废之争/616
二、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
——兼答李约瑟之问和中医是否科学/620
三、中西医哲学层面的差异/626
1.元气论与原子论/627
2.生成论与构成论/630
3.天人合一论与天人相分论/633
四、中西医理论路线层面的差异/636
1.《黄帝内经》与“四体液学说”/636
2.中医发展脉络与现代西医诞生/637
五、中西医思维层面的差异/643
1.整体思维与还原思维/643
2.取象比类思维与理性抽象思维/646
3.中和顺势思维与尚刑对抗思维/649
六、中西医解剖层面的差异/653
1.藏在文化里的中医解剖/653
2.经典史籍里的中医解剖/655
3.中西医对照下的中医解剖/659
七、中西医诊治层面的差异/662
1.中医“蘑菇理论”与西医“摘除术”/663
2.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仪器查验”/664
3.中医“自然药物”与西医“化合药物”/668
第十二章中西融合巅顶相会/672一、历史进阶/673
1.中西汇合/674
2.中西结合/678
3.中西融合/682
二、哲学融通/688
1.东西方古典文化哲学的融通/688
2.阴阳哲学与现代哲学的融通/695
3.取象比类思维与形式逻辑思维的融通/701
三、理论破茧/707
1.中西医体系之间的不可通约性/708
2.架设中西医两岸之间的桥梁/711
3.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融合/719
四、技术升维/724
1.现代化趋势越来越明确/724
2.五诊化诊断越来越常用/729
3.数字化赋能越来越广泛/735
尾篇宽窄之间,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宽窄之间,谨道如法,长有天命/74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窄九宽话中医 传统与现代双向视角的中医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132827
开本
页数 78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690000
出版时间 2023-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0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