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西南地区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论述西南地区乡村治理制度创新,有一定的独特性,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内容推荐 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任务完成、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启的背景下,作为区域广袤、经济落后、民族众多的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在所面临的诸多治理任务中,乡村治理毫无疑问将是最艰巨和最繁重的任务。事实上,这一地区治理现代化和“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的执行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更具体地说就是与其乡村治理体系的健全、完善、科学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本书的研究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和价值。本书共分为导论、第一章我国乡村治理制度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制度的演变发展、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乡政村治”制度在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第四章对我国发达地区和国外代表性乡村治理模式的简要分析、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第六章结论启示等几部分内容。 目录 目录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3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 7 第四节 研究方法/ 10 第五节 创新之处/ 11第二章 我国乡村治理制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13 第一节 现代治理理论/ 13一、“治理” 一词的历史由来与含义变迁/ 13二、现代治理理论的兴起/ 15三、现代治理理论的内涵/ 16四、对几组相关概念的梳理、辨析和厘清/ 17 第二节 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思想/ 19一、秦汉时期“乡官里治” 的治理思想/ 19二、唐宋时期“乡里制” 与“保甲制” 相辅而行的治理思想/ 21三、明清时期以“乡绅治理” 为主体的自治型治理思想/ 23 2 中国西南地区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研究 ??四、晚清民国时期从“宪制自治” 到“乡村自治” 和“新县制” 的治理思想/ 2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乡村治理思想/ 28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乡村治理理论: 确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乡村治理的方向和原则/ 28二、列宁的乡村治理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乡村治理理论在俄国的运用与发展/ 29三、中国共产党各历史时期主要领导人关于乡村治理的思想/ 31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地区乡村治理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3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的乡村治理制度/ 37一、土地改革时期西南地区的乡村治理制度/ 37二、农业合作化时期西南地区的乡村治理制度/ 38三、对这一阶段西南地区乡村治理制度治理绩效的评析/ 39 第二节 人民公社时期西南地区的乡村治理制度/ 40一、人民公社制度的产生背景与内在特征/ 40二、人民公社制度在西南地区的确立与发展/ 41三、对西南地区人民公社制度治理绩效的评析/ 42 第三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乡政村治” 制度在西南地区的创立与发展/ 43一、“乡政村治” 制度的产生背景和在西南地区的创立/ 43二、西南地区“乡政村治” 制度的发展/ 44三、西南地区“乡政村治” 制度创立与发展时期的特点/ 45四、对西南地区“乡政村治” 制度创立与发展时期治理绩效的评析/ 46目录 3??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乡政村治” 制度在西南地区乡村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47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47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和实施/ 47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和实施/ 52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56四、新型城镇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互动要求/ 5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乡政村治” 制度在西南地区乡村治理中面临的问题/ 61一、西南地区乡镇治理制度中的问题/ 61二、西南地区村民自治制度中的问题/ 62三、西南地区乡村原有传统价值体系明显衰落/ 64四、市场在西南地区乡村治理中的引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65五、西南地区乡村民间经济社会组织还未有效发挥自治作用/ 6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乡政村治” 制度在西南地区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困境/ 67一、“乡政” 与“村治” 之间的博弈呈常态化的困境/ 67二、村“两委” “一把手” “一肩挑” 和“两委” 成员交叉任职后的新困境/ 68三、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动与农民对市民化转变的谨慎选择, 造成城乡治理的双重困境/ 69 4 中国西南地区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研究 ??第五章 对我国发达地区和国外代表性乡村治理模式的简要分析/ 71 第一节 对我国发达地区代表性乡村治理模式的简要分析/ 71一、政府助力发展集体经济的江苏乡村治理模式/ 71二、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浙江乡村治理模式/ 73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广东乡村治理模式/ 74 第二节 对国外代表性乡村治理模式的简要分析/ 75一、官民共治的韩国“新村运动” / 75二、政府主导的日本造村运动/ 77三、不接近政府下的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 78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西南地区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80 第一节 加强和完善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80一、建立健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各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 80二、构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区)、乡(镇)协同联动推进乡村治理的制度格局/ 82三、科学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工作的体制机制/ 82 第二节 积极推进乡村两级建制的调整改革/ 85一、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改革/ 85二、大力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88 第三节 健全和完善乡村治理的人才保障制度/ 89一、建立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制度/ 89二、优化乡村人才支撑制度/ 93目录 5?? 第四节 建立健全乡村集体经济和社会服务良性发展机制/ 96一、建立健全乡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机制/ 96二、建立健全乡村社会服务良性发展机制/ 100 第五节 健全财力和科技支持机制/ 104一、健全财力支持机制/ 104二、健全科技支持机制/ 106 第六节 建立健全德治教育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制度/ 107一、建立健全德治教育制度/ 107二、建立健全法治保障制度/ 109 第七节 健全和完善激励与监督制度/ 112一、健全和完善激励制度/ 112二、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 114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117参考文献/ 127作者附文/ 146附文一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反贫困的传导机理、当前困境与对策创新/ 146附文二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164附文三 增强医疗保障减贫效应的再分配实现机制研究/ 168附文四 从“脱贫攻坚” 到“乡村振兴” 战略转轨阶段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183 6 中国西南地区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研究 ??附文五 “微腐败” 的发生机理、现实困境与治理路径———基于我国扶贫领域的研究/ 196附文六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演变与经验启示/ 205后记/ 21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西南地区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任志江,肖杨飞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4526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13 |
出版时间 | 2022-03-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2-04-2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38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