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何教出会处事的孩子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教孩子如何处世为中心话题,从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好性格,如何学会自主、自强,如何搞好学习、交往等9个方面着手,比较详细地探讨了有关家庭的教育问题。希望您能从中增强培养孩子处世能力的意识,教会孩子处世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各方面素质都非常棒的预备人才,让孩子长大后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内容推荐

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可以折射出父母的处世哲学和做人准则。尽管家长不一定要做得尽善尽美,但要努力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自己的孩子以有益的影响,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更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处世,培养他们在社会中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目录

1 如何培养习惯好的孩子

 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好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

 坏习惯阻碍孩子成长

 培养孩子做事细心的习惯

 爱动脑是一种好习惯

 培养孩子快乐的习惯

 让孩子从小养成节俭习惯

 培养孩子礼貌待人的习惯

 如何改掉孩子拖拉的习惯

 孩子粗心怎么办

2 如何培养性格强的孩子

 孩子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

 尊重孩子的个性

 怎样纠正孩子的性格偏差

 孩子内向怎么办

 怎样处理叛逆的孩子

 别让孩子太任性

 怎样对待孩子的特点

3 如何培养有勇气的孩子

 勇敢是一种优秀品质

 培养孩子直面生活的勇气

 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

 孩子懦弱怎么办

 害羞的孩子难以交往

 怎样教育胆小的孩子

 如何让孩子避免危险

4 如何培养能自主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给孩子自立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教孩子从小体验生活

 提高孩子独自玩耍的能力

 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把“自由”还给孩子

 克服孩子的依赖性

 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5 如何培养能自强的孩子

 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强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不要溺爱孩子

 教育孩子热爱生命

6 如何培养会交往的孩子

 培养孩子交往能力

 教给孩子交往技巧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让孩子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

 培养孩子合作精神

 怎样教孩子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倾听

 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

 重视提高孩子的情商

 孩子心胸狭窄怎么办

7 如何教出心态好的孩子

 心理正常才能顺利成长

 爱虚荣影响孩子成长

 孩子懦弱难以成器

 孩子孤僻等于自我封闭

 孩子抑郁就会意气消沉

 孩子羞怯难以交往

 别让孩子太自卑

8 如何教出爱劳动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勤劳品质

 怎样让孩子爱动手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

 从孩子做家务教起

 帮助孩子克服懒惰的习性

 别让孩子太娇气

9 如何培养管理能力强的孩子

 怎样提高孩子的管理能力

 让孩子做事有条理

 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试读章节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在师傅的指导下学剃度。他将一只大葫芦挂在门前,每天磨亮剃刀,在葫芦上面练习。他学得很认真,但有一个毛病,就是每次练完剃度,就顺手把剃刀往葫芦上一插。师傅看到后批评说:“做事不要这样莽撞。你应该把剃刀收起来,放在一个地方。”小和尚不以为然地说:“没关系。这不是方便嘛,下次练习不用再找刀了。”不管师傅怎么说,小和尚就是改不掉这个坏毛病。

学习结束后,小和尚正式开始为和尚们剃度。然而,当他剃完发后,由于习惯的驱使,仍然把刀往脑袋上一插……

的确,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因为,人的行为有时是无意识的,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一切举止按习惯方式进行。比如,你一旦养成早上起床刷牙的习惯,不管你自觉不自觉,以后一起床就会拿起自己的牙刷、牙膏;如果你养成说脏话的习惯,就会在任何场合下不自觉地说出来。上面这个故事再一次说明,养成好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而一旦养成坏习惯,就会害人害已。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这些都有可能跟你的习惯有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做父母的责无旁贷。因为孩子呱呱坠地,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父母理所当然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们正是在父母的关怀和教育下,才开始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特别是孩子最初的良好习性的养成,都是家长教育的结果。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文化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价值趋向、道德品格、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中,也体现在家庭环境建设和衣、食、住、行中。家庭文化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同其他文化相比,其亲和力、感染力更强,对人的习惯的影响也最早、最持久。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在家庭文化环境中,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位家长说: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简单到“从自身做起”这样一句话。

二、好习惯要从小养成

198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提问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

科学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

在生长、发育期,孩子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导。孩子的学前阶段是习惯和性格初步形成的时期,虽然还没有定型,但却是他们未来习惯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个人幼时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会对他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自然,好习惯最好也要从小培养。  有研究表明,3~12岁是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和学习技能的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12岁后,特别是18岁以后,孩子已形成许多习惯,有旧习惯阻挠,新习惯要扎下根来就困难多了。

三、要从小事抓起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其实也就是培养孩子的人格,家长对此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从点滴小事抓起。比如,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一般小孩子做事情,开始时凭热情,做得挺好,但最后往往不了了之。这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把事情做完。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小事,家长应教育孩子自始至终认真地完成每一次的作业、家长交代的每一件家务事、为同学做的每一件事……这些都要认真地从头到尾把它做完。培养孩子做到这一点,孩子长大后才会遇到困难了,想办法克服困难;顺利的时候,也不会盲目的高兴。

四、从“第一次”抓起

孩子从生下来,到长大成人,这中间要遇到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啼哭、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坐汽车、第一次上学……在这些第一次中,孩子逐渐走进社会。这些第一次摆在他们面前的各式各样的事物,使他们觉得陌生而好奇;同时,所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疑虑,都需要父母来帮助、诱导与解答。而这些第一次灌输的观念和认识,会给他们留下极其深刻的、乃至是终生的印象与影响。例如,孩子第一次把废弃物随意丢在路上,你及时提醒,让他一定要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并积极帮助孩子找到垃圾箱,或将废弃物暂时保存起来,再找垃圾箱扔进去。你这样认真地做了,相信孩子会从此认识到“不能随便丢垃圾”的道理,并在生活中遵守。如果你对孩子第一次丢垃圾的行为不予干预,甚至自己也随意丢垃圾,那么孩子是不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

五、提出严格要求

一般来说,幼儿园里的孩子能够很快养成不挑食、把东西放回原处、准时睡觉等好的行为习惯,是因为幼儿园有较为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不过,有时孩子在学校养成的习惯到了家里就“忘”了,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孩子刚培养起来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即使有些规定,但由于父母对子女溺爱、娇宠心理的作用,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制止和消除不良行为,父母还必须适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强化手段。强化是孩子行为塑造的重要心理机制。例如,孩子做了好事,受到他人的赞扬而继续做好事,“做好事”这种行为的增强是由于“他人赞扬”起了强化作用。

P3-4

序言

人生在世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处世。做人是生存的根本,处世是生存的方法。一个人再怎么“好”,如果没有掌握处世的技巧,依然难以“为人”。因为人生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就要创业、就要发展、就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就要与千千万万的人打交道……这些都是处世的基本内涵。人生离不开处世课,尽管孩子们还没有走向社会,但他们从小所做的一切——学习、劳动和交往等等,都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所以,处世课也应该从小教起。

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在对孩子进行“处世”教育的问题上,许多家长做得并不理想,或根本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一些家长把搞好孩子的学习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千方百计地想让孩子把一切的时间都用于学习,却不想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爱好,不看重让孩子与人交往交流、锻炼身体,不去关心孩子从事的与学习无关的其他活动。其结果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上去了,为人处世方面却做得一塌糊涂。有的孩子出现交往障碍,要么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自我封闭,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孩子十几岁了,对喝、穿、拉、撒、睡等等最基本的需要都难以自理;有的孩子不讲礼貌,不会使用常用的交际语言;有的孩子经不起小小挫折,出现一点困难就不知所从,甚至自暴自弃,走向极端;有的孩子遇到危险,不知如何自我保护……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在社会群体中要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起的。一位中学生曾这样对家长说:“你们总是对孩子讲,现在好好读书,是为了今后好在社会上生存。可我们不能跳过现在,直接进入将来。孩子也应有个生存问题,如果只是学习好,不会交朋友,周围的人都疏远你,你就活得很苦恼,又怎能搞好学习?”这一席话,为那些只注意孩子学习而忽视培养孩子处世能力的家长敲响了警钟。

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可以折射出父母的处世哲学和做人准则。尽管家长不一定要做得尽善尽美,但要努力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自己的孩予以有益的影响,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更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处世,培养他们在社会中求生存和求发展的能力。

本书以教孩子如何处世为中心话题,从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好性格,如何学会自主、自强,如何搞好学习、交往等9个方面着手,比较详细地探讨了有关家庭的教育问题。希望您能从中增强培养孩子处世能力的意识,教会孩子处世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各方面素质都非常棒的预备人才,让孩子长大后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了一些中外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在这里谨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完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何教出会处事的孩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闻君//金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22707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