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科学》是一部关于生命科学的巨著,是对于生命发展历程的大检阅。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绘了地球生命的起源与发展、繁荣美妙的生命景象,堪称经典。译者郭沫若严守原作综合化、大众化与文艺化特点,将其译成了一部不朽的适合国人阅读的生命科学文艺作品。这也是郭沫若唯一的巨型科学译作,它必将使读者在科学和文艺方面得到双重的收获与享受。
这本《肌体的奥秘》将深入揭示人体的一切秘密。
图书 | 肌体的奥秘/生命之科学/名著名译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生命之科学》是一部关于生命科学的巨著,是对于生命发展历程的大检阅。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绘了地球生命的起源与发展、繁荣美妙的生命景象,堪称经典。译者郭沫若严守原作综合化、大众化与文艺化特点,将其译成了一部不朽的适合国人阅读的生命科学文艺作品。这也是郭沫若唯一的巨型科学译作,它必将使读者在科学和文艺方面得到双重的收获与享受。 这本《肌体的奥秘》将深入揭示人体的一切秘密。 内容推荐 你了解我们人类的身体吗?你知道谁在主宰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吗?你知道我们的肌体是如何运作的吗?……在本书中,作者以乌有先生从一夜好梦中醒来拉开叙述的帷幕,他把乌有先生比做一架机器,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这架机器内部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及运转。读完此书,有关人体的一切疑惑,都会得到最完美的答案。 目录 第一章 肉体是一架机器 1.两种生物之基本的日课 2.肉体何以谓之机器 第二章 绵密的肉体机器及其运转 1.关于肉体上之普通智识 2.论细胞,吾人生命中之小生命 3.血液 4.血液循环 5.呼吸 6.肾脏与别的排泄器官 7.我们的食物如何成为血液 8.对于传染与伤风之不断的斗争 第三章 肉体机器之和谐与管理 1.调节之研究 2.化学的传令者 3.作为个体上之人与鼠 4.统制系统 5.感觉与感官 6.神经作用与脑 第四章 机器之耗损及其再生产 1.年老与衰颓 2.生殖与受精 3.胎儿之成长与发育 4.信潮与分娩 5.幼年、少年、壮年 试读章节 1.两种生物之基本的日课 本书之论述如将以人为终结一样,亦将以人为发端。我们对于生命的趣味是始于是、终于是。第一点,我们将要检讨在广泛的一般的意义上,关于人之生命所已知已明的部分。这部整个的工程,《生命之科学》,是由这个问题所支持着的,便是何谓生命,生命之诸多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在发端上我们要来检讨生命之物质上的事实,便是要问这个肉体——这是生命之本身,也是生命之表现——是怎样动作,怎样对于周围的事物发生作用。要这样时,有好些对于大多数有教养的人是已经熟悉的事实也是不能不检点一遍的。但是温故即所以知新,这也不会是完全无益的事体。我们第一步便看出肉体是一架机器,和人所造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大多数的机器一样,依从着化学的与物理学的法则。但是第二步,我们便要知道,生命比由人力所造成的任何机器都更要神奇、更要精密。第三步,我们要看出这架机器会自行修缮,自备燃料与涂油——不过在最近有许多汽车能自行涂油,而且有本事另造一架新机器来代替自己。 在这开卷中大体上是专写着人。但在我们周围所常见的动物有许多和人极相类似之点,所以在方便上有时要说到猿,说到狗,说到猫,说到老鼠,来补充我们的叙述。 我们第一步先来假定一个人,名之曰乌有先生(Mr.Everyman)来检点他日常生活之习见的但有时会看脱的种种场面。在这儿我们不谈到他的爱恶,不谈到他的梦想,也不谈到他的政见。那在后来是定要谈到的。我们在先只把他当成着一个活着的肉体,只来看一看表明着他的存在上之机械的作用的种种事实。 我们要假定他是一位近代都会中的居民,他是如常人所言自食其力的。当他还未起床时我们便要开始观察了。在7点钟上他被他执拗的闹钟唤醒起来。他翻一下身,嘴里呶呶几句,因为闹钟如不按停是连叫不止的,又因为他把闹钟是放在远远的屋角上手所不能伸到的地方,那他没法只好起身下床,机械地走到他的洗面所,他洗脸、拭颈、漱牙齿;假如不是礼拜或者什么节日,他的化妆是不十分留意的,因为那样可以和衣服相称。当他在穿衣服时,他或许会注意到那种徐徐的不止息的变化,人力所无可奈何——他会把梳子落下,弓下身去拾取时会觉得不再和从前一样敏捷了。他会凝视着镜子,从头上拔去一根白发。假如他春秋尚富,那他对着自己赳赳的英姿或会自行夸负,觉得是不愧须眉。当他在穿衣盥洗时他会感觉到一种骚音从他自己的内部——从他的消化器官发出。总得要它们镇静平服之后,他才能留心到别的任何事情。那是极端执拗的一种骚音。那骚攘得比他的闹钟还要执拗。闹钟是可以停止的,停止后又再上床去也并无何等直接的不便,但是饥饿则不然。那是他的机器在要求燃料。于是他便去就早餐。在短时期间他的注意会分成两下,一方面嚼着面包去安顿自己内部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用心去阅览报纸,因为吃喝是原始的职务,在这时他的头脑会感觉着无聊。俟后他才动手去做工。 他的上午或许会在书案上消费,或者是在账台后边,或者是些筋肉的劳动。他或许会是能够自乐其业的那种罕有的幸福的个性者之一。他是在怎样消费他的势能,我们是无须乎过问的。对于大多数的人那所取的势态叫做营生。他是在使自己的糊口得到把握。迟早他会感觉得到他的动能逐渐减退了,注意力逐渐消散了。他的消化器官们又在唤起他的注意。 于是他出去吃中餐,又回到自己的书案来,或者是回到他所做到的任何工作。都市中许多的人在他的周围做着千差万别的事体,但中餐钟点对于他们是一样的招呼。在吃中餐时他又会找一本书或是一种报纸来读,或者是和同伴交谈。在这时他好像并不完全像一架机器。不过尽管他在做些别的什么,他是在吃着。在他去就寝之前,从内部又会有一次强烈的要求提出,他是不能不答复的。他可以答复它一次或者两次。一天之中他向自己的胃腑中上三四次煤保着他的机轮回转——我们须得注意到,凡是已经用后的残渣剩滓他是要在适当的地方排除好几次的。这便是他的日课中之基本的不可避省的要素,而且这是万人之日课。圣徒与孽党、富豪与无产者、法官与罪犯都要来上这种日课。每个人都不能不吃。一切其他的业务比较起这日常的需要来都是第二义的。这些业务随着私人之运气与当日之机会尽可以差别无穷。在任选的某一天我们的乌有先生可以做工,也可以不做,他可以在一日的劳剧中弄得筋疲力尽,也可以为旺盛的余力所驱遣去游戏、去寻乐、去恋爱、去和人斗殴。他或许会觉得烟草是一服沉静剂,可以轻缓他肉体的机器之激扬。(译者按:烟草乃兴奋剂,原书如是云云,或是有意依俗见而为此)他或许会为危险所迫,或是遇着火灾,遇着争斗,而大费气力。 P1-3 序言 这部书是1931年的3月着手译的,中间经过了“九·一八”之变,又经过了翌年的“一二·八”之变,荏苒到现在,足足经过了五年有半的光阴才勉强完成了。在“一二·八”之变时,本书已经译就了有一半的光景,以400字一张的原稿纸计算时已有1700页,以字数计算时已有60万字,但不幸除掉开首的一二百页之外,在商务印书局编译所里,随着闸北的几万同胞、无数的建筑、无数的名著珍籍,一同成了“一二·八”的炮灰。在那时因为1932年是德国诗人歌德死后的百年祭,我和本书的译述并进着在从事歌德的自传《文与质》(Dichtung und Wahrheit)的译述,作为纪念出版。译到了有300页的光景,也一样的成为了炮灰。这些稿件通是没有副本的,这在我是白白地耗损了一年的精力。 商务印书馆复兴之后,在1933年的年底我也“卷土重来”,又把本书的译述继续下去。尔来世变日急,寄身在外邦时时有朝不保夕之慨。生活的压迫几乎屡屡使人窒气。记得一家七口有专靠本书的预支版税月六七十元而过活着,因译述之进行时有阻碍,即此月六七十元之数亦不能按月必保。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自己实在是没有想到终竟能够把这部巨制译出。算好,赖着商务印书馆的后援与忍耐,赖着学友郑心南、周颂久两先生的援引与鞭挞,虽是费了很长久的时间,终于把这部百五十万言的巨制移植到中国的读书界来了,这在我个人也可以勉强算得一个小小的事业。 译完全书之后,重把全书的有系统的智识来咀嚼一下,觉得这在外观上虽是一部通俗的科学介绍书,但其实是一部极有益于人生和社会的经典。著者的智识的渊博和笔力的雄厚,实在是足以惊人。新近的关于生命的科学智识,大抵是网罗尽致了,而浩瀚的零碎的智识,经著者的系统化与体制化,完全成了一座有生命的大众殿堂。而这殿堂中所奉仕的精神是生命之合理的解释、宇宙进化观之推阐、人类向大一统之综合。这些都是救济人类的福音,而在我们中国,大多数人的生命观是还没有脱掉巫觋式的迷信畛域的,关于这些福音的传播尤其是根本切要的事情。一切人的对于宇宙人生国家社会的根本观念,是当经受一番彻底的科学洗礼,而加以根本的改造的。这部书在说到人类社会的范围处时,为资料及现行的社会制度所限,著者似乎尚未能畅所欲言。但他的大体的针路是不错的。人类当废弃向来的狭隘的传统主义,废止国家本位的战争,改良教育,改良人种,集全人类的精神意志于同一集体之下而施以统制——这的的确确是人类社会之发展史所昭示于我们的使命,也是宇宙生命之发展史所昭示于我们的使命。我们人类应该及早完成这项使命,而这项使命在世界上的一局部,由实践的先觉者们,已经在以最合理的方法而完成着了。我们中国人也应该赶快觉醒起来,急起直追地成为完成这项使命的选士。 著者的三位,尤其大韦尔斯,的确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他的努力对于人类社会的寄予的确是很丰富的。但是他自己说过,一个作者不能不有他自己的偏见,韦尔斯先生尽管博大,偏见的这一层似乎真是有未能免。往年他访问过苏俄,但他的访问的收获却没有他所不甚满意的那位刻薄老先生萧伯纳来得丰年。最近国际保卫文化著作家协会在伦敦开第二次大会,所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新的《科学艺术百科大全书》的编制。据报称,本书著者韦尔斯及赫胥黎均不甚赞成,假使传闻属实,这也是使人出乎意外的事。韦尔斯先生在本书中高调着“自制”(selfcontrol)与“克己”(self-subordination)之必要与困难,在这些地方是尤其令人想起的。 本书的译述,因为图求食粮之接济,是取的随译随寄的办法,译得一部分便寄出一部分以预支一部分的印税来维持生活。因此,本书的译笔译语便大有不能划一的缺点,尤其学名与固有名词,前后是大有参差的。不过,大凡的学名与固有名词,都不嫌重复地在译名下屡屡把原文注出了,虽未能做到尽善的地步,想来当未至于坏到不可读的程度吧。将来如有机会,这些缺点是想通盘加以补正的。 末了,我对于出版处及督率着我完成了此项工作的友人们敬致谢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肌体的奥秘/生命之科学/名著名译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H.G.韦尔斯//P.G.韦尔斯//鸠良·赫胥黎 |
译者 | 郭沫若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3522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首版时间 | 2010-08-01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32-49 |
丛书名 | 生命之科学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29 |
宽 | 160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