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
内容 | 内容推荐 书稿以“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为主线,围绕“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与生动实践、“第二个结合”理论的历史根脉与创新创造、实现“第二个结合”的科学路径与推进方略、“第二个结合”的世界意义及时代启示四部分展开。书稿认为,“第二个结合”创新理论准确把握当今的国际国内大势,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勇立时代潮头,高瞻远瞩,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带领中国人民重构史观、重塑认同、重释文明,逻辑自洽地阐释今日中国之治。书稿认为,“第二个结合”理论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它是打开理解新时代中国之门的一把钥匙,也是读懂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种视角。 目录 导言/001 第一章“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与生动实践/006 一、尚“道”:信仰信念与千年理想有机结合/007 二、崇“礼”:制度成熟定型与礼乐文明有机结合/010 三、重“民”:发展思想与民本理念有机结合/013 四、敬“德”:核心价值与传统道德取向有机结合/015 五、修“文”:优选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018 六、贵“和”:命运与共与协和万邦有机结合/021 第二章“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根脉与创新创造/026 一、找准契合点:日用不觉深入社会肌理/027 二、赓续根和魂:风云时变中把稳新航向/029 三、激活生命力:“两通”“两创”架设桥梁/032 四、助推新飞跃:理论创造与时俱进/036 五、创造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贡献新篇/039 第三章实现“第二个结合”的科学路径与推进方略/044 一、准确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044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新华社"第二个结合"课题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66983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60000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1,K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