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发展与帝国
——女权主义后发展对全球化理论的定论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
——美国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
——西方的“生活方式”女性主义
第四章 全球化与中国“新左派”
第五章 边缘化
——全球化与妇女劳动问题
第六章 全球化对中国妇女健康的影响
第七章 全球化对苗族意味着什么
第八章 抗拒还是生存?
——全球化与布依族妇女家庭纺织
作者简介
图书 | 全球化语境中的异音(女性主义批判)/文化理论丛书 |
内容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发展与帝国 ——女权主义后发展对全球化理论的定论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 ——美国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 ——西方的“生活方式”女性主义 第四章 全球化与中国“新左派” 第五章 边缘化 ——全球化与妇女劳动问题 第六章 全球化对中国妇女健康的影响 第七章 全球化对苗族意味着什么 第八章 抗拒还是生存? ——全球化与布依族妇女家庭纺织 作者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第一本在中国出版的由海内外华人女性主义学者对全球化语境发出强大“异音”的著作。在这股极富勇气和智慧的振聋发聩的“异音”中,这些出色的女性主义者发出了中国的强音——无论是海外学者对女权主义后发展理论对全球化话语的否定,还是对美国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对“生活方式——女性主义”和消费文化之间既批判又结盟的复杂关系的揭示……都有助于扩展国内读者的眼界和思路;至于根在中国的本土实证研究,更呼应着对美国中心的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弊端诸方面的揭示——无论是全球化对女性的就业还是健康,还是民族与性别之间的多重等级关系妇女的劣势处境,都使人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对全球化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批判,可以说是本书的第一个重要特点,这种分析主要是通过女性主义批判的视角,把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发展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讨论作为对话的中心。本书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则是着眼于中国妇女,特别是阶层低下的劳动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的经历,以此作为分析全球化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读了本书,大抵就不再盲目地拥抱欢呼所有冠名以“发展”、“进步”、“现代化”和“全球化”等字眼,开始分析究竟是谁提出的这些炫目动听的字眼?到底有利于何人和伤害了哪些人的利益?然后再决定逢迎还是抵抗。 编辑推荐 这是第一本在中国出版的由海内外华人女性主义学者对全球化语境发出强大“异音”的著作。对全球化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批判,可以说是本书的第一个重要特点,这种分析主要是通过女性主义批判的视角,把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发展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讨论作为对话的中心。本书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则是着眼于中国妇女,特别是阶层低下的劳动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的经历,以此作为分析全球化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全球化语境中的异音(女性主义批判)/文化理论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丽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3484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440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