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入了春天的三里湾,是个万物复苏的地方,无论哪里,都显得是那么温暖和安详。新春的太阳还不十分暖和,可是一片晴光增加了大家心中与身上的热力。“河”上的坚冰微微有些细碎的麻坑,把积下的黄土都弄湿,发出些亮光来。背阴的地方还有些积雪,也被暖气给弄出许多小坑,像酒窝儿似的。除了松柏,树上没有一片叶子,而树枝却像柔软了许多,摆动着。天很高很亮,浅蓝的一片,处处像落着小小的金星。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么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母亲的手。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天到了,各种绚丽的花朵都开放了,都是那么绚丽夺目。田里农民种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开了。金黄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丽的蝴蝶在金黄色的舞台上跳着柔和而优美的舞。它们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静静地停留在油菜花上。正是这样,才给春天也增添了不少乐趣。在早春的日子里,当四周一切都发出闪光而逐渐崩裂的时候,通过融解的雪的浓重的水汽,已经闻得出温暖的土地的气息,在雪融化了的地方,在斜射的太阳光底下,云雀天真烂漫地歌唱着,急流发出愉快的喧哗声和咆哮声,从一个溪谷奔向另一个溪谷。
春天,山野的春天。最先是朝阳的山坡处的雪在融化,慢慢地露出了黄黑色的地皮;雪水滋润着泥土,浸湿了去年的草茬,被雪盖着过了冬眠的草根苏醒复活过来,渐渐地倔犟有力地推去陈旧的草茬烂叶,奋力地生长起来。在同时,去年秋天随风摇落下来的草木种子,也被湿土裹住,在孳殖着根须,争取它们的生命。昨夜,春笋穿破泥土,从地下钻了上来;昨夜,小草被春风换下了黄衣服,换上了新绿装,保卫着大地;昨夜,一棵柳树冒出了第一片鹅黄的嫩叶;昨夜,一棵桃树泛出了点点粉红……春姑娘走到了野外的小河边,小河便撕去了白色的封条,小鱼、小虾在河里快乐地玩耍,河里的水活泼起来了,正在歌唱春天,歌唱着大自然。小河不再孤独,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太阳终于升了起来,整个村子都洋溢在了温和的太阳光下面,村子里的人们都在十分忙忙碌碌地干着自己的那些事儿。这天天气十分好,晴空万里,还有一点点的风,一朵朵的白云飘浮在碧蓝的天空上,黑土地里的玉米一枝枝都伸着它们的懒腰,奋力不停地贪婪地吸取着这春天全部的精华。柳树儿也在向着太阳刚刚升起的地方伸着自己的懒腰,而柳枝儿呢,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面,明镜如画,好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啊。平静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微风吹来,泛起了点点圈圈的水波纹,在那清澈的河水里,一群群的水草也都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出它们的头来看看这个十分美好的世界。三里湾的人们全都称这里是华北农村的富饶小江南呢。而且啊,还有一支歌谣这样唱道:三里湾呀,三里湾呀,它对着水呀么靠着那山呀,河川两岸啊,是美好的庄园呀,青枝那个绿叶呀,赛呀么赛江南呀……在这样的一片良辰美景之下,当然也存在着如何推进互助组向农业合作社转变这样的问题,到底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样的斗争。 P3-4
本剧是根据赵树理的小说《三里湾》进行改编的。
《三里湾》是赵树理的作品。《三里湾》不仅在自然环境描写上突出了山西农村的特有风光,且对山西农民的吃住穿戴、起居往来、婚丧嫁娶等民俗人情都有着精致描绘。由马家婆媳的是非之争引起分家之乱,表现了作者善于从家庭人伦关系变化的角度揭示农村社会变革的特点。小说的叙述焦点是“问题一家庭”,从“问题”切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广阔社会生活,通过主要的四个家庭的矛盾以及三组爱情婚姻的变化,体现了农村的新与变,让农村社会变革落到实处。第30节“变糊涂为光荣”,通过落后人物被裹挟入社的过程也使我们看到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村社会和农民的深刻触动,预示了改造农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揭示了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心理和接受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艰难历程。《三里湾》在艺术形式上仍反映了作者一贯的艺术追求,那就是“偏重传统多一些”,力求通俗、雅俗共赏。小说的叙述语言口语化,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在叙述中,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将情节描写融化其中。作者运用评书中“保留关节”的手法来调整情节节奏,如小说中的“刀把地、一张分单、灵芝与有翼的关系、范登高问题”等,一个关节连一个关节,高潮迭起、起伏曲折,很引人人胜。在塑造人物上,往往采用传神的白描手法,用几句话、几个动作便写活一个形象的性格和精神。作者又善于给人物起绰号,既生动概括,又幽默风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三里湾》在艺术上也留有遗憾,结构上前紧后松;有时叙述过于冗长,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闷,但瑕不掩瑜,《三里湾》仍不失为当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
《三里湾》——评价
《三里湾》是一部先引起巨大轰动、获得高度赞扬,后又受到种种批评的重要作品,也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与其他同类题材相比,赵树理坚持的是乡土社会立场,柳青、周立波坚持的是主流意识形态立场。三位作家用各自不同的文学叙述解释了乡土社会的现代变迁,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创业史》、《山乡巨变》不同的是《三里湾》较少受当时流行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更多地站在乡土社会的自身的生活秩序内部来考察农村的情况,叙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变化与发展。《创业史》反复申述的一条真理,即梁生宝的一句口头禅:“有党的领导,咱怕啥?”而本书创作的赵树理笔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是依靠乡土社会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的。写完《三里湾》之后的赵树理实际上已经陷入写作的困境,作品数量越来越少,受到的批评也越来越多。
时至今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2个春秋。回顾党的历史,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创造辉煌成就,正是源于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坚强品格。无论是在腥风血雨的动荡年代,还是在和平富庶的当今时期,我党始终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决不动摇和退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用生命实践了共产主义的神圣信仰。
“红色经典”系列丛书用一个个口耳相传的经典革命故事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红色经典”系列丛书实则是一部充分展现我党不断缔造传奇、创造伟业的光辉历程的生动图卷。
然而,读者并不必担心这会是一部乏味的“教科书”。就拿《林海雪原》——“红色经典”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根据八一电影制片厂1960年同名电影改编——来讲,书中描绘了小分队曲折惊险的传奇般的对敌斗争以及杨子荣、少剑波、刘勋苍等一系列英雄人物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将众多具有个性特征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地表现出来——杨子荣的大智大勇、豪爽心细,少剑波的果敢善断、足智多谋,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书中对于反面人物的勾勒,也颇为成功。我们时而跟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坐立不安,时而被书中人物的命运牵动肝肠,时而又为那些牺牲了的英雄们潸然泪下、扼腕叹息……一幕幕经典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令人无法不心潮澎湃。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更要珍惜宝贵的历史经验。“红色经典”系列丛书横空出世,实在是一剂绝好的精神良药,更是当今时代的宝贵历史财富。我们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愈挫愈奋、勇往直前,正是由于这一股长存的浩然正气在历史的深处不断地激励着一辈又一辈热血赤子!
张沐霖编著的《花好月圆》是红色经典电影阅读之一,《花好月圆》是一个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北农村的关于一群青年在党的支持下刻苦拼搏、勇敢奋斗最后获得了幸福的故事。在三里湾村,以王玉生、范灵芝这两个人为代表的先进青年在党支部的支持鼓励领导下,为了促进由互助组向合作社改造的这一进程,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与才智的同时,勇敢地同以村长范登高为代表的少数干部和一些村民的落后的文化思想作顽强的斗争,并且最后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团结争取了广大的村民。通过进行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不断的较量,转变了人们封闭落后的思想文化观念,扩大了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与规模,并且洗涤掉了落后的家庭之间的关系,最后,这帮先进的年轻人也在这么一场触及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中争取到合法的自由与权利,获得了家庭的进步,寻找到了属于各自的幸福,真正实现了花好月圆这一美好圆满的结局。
黑白或彩色胶片构成的年代渐行渐远,电影中的故事之于我们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张沐霖编著的《花好月圆》旨在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高蹈的信仰,坚持理念和抱负,固守华夏文明的精髓和根本,维护我们精神的纯洁性,通过隐喻的方式抵达幸福的当下,通过灵魂的符号彰显情感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