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国志/中华经典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内容推荐

《三国志》经典解读版,内容涉及三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了方便读者对这一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有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认识,编者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放大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将枯燥的历史事件栩栩如生地道来,可以说是别具匠心。

《三国志》由陈寿编著。

目录

魏书

 卷一 武帝纪◎第一·曹操

 卷二 文帝纪◎第二·曹丕

 卷三 明帝纪◎第三·曹叡

 卷四 三少帝纪◎第四·曹芳·曹髦

 卷五 后妃传◎第五·武宣卞皇后·文昭甄皇后

 卷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董卓·袁绍

 卷七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吕布·臧洪

 卷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公孙瓒·陶谦

 卷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夏侯悖·曹洪

 卷十 荀或苟攸贾诩传◎第十·荀或·贾诩

 卷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袁涣·田畴

 卷十二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崔琰。何夔

 卷十三 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钟繇·华歆

 卷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郭嘉·刘晔

 卷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刘馥·司马朗

 卷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苏则

 卷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张辽

 卷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许褚

 卷十九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曹彰·曹植

 卷二十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曹彪

 卷二十一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王粲

 卷二十二 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桓阶·陈群

 卷二十三 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赵俨

 卷二十四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韩暨·高柔

 卷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辛毗·杨阜

 卷二十六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满宠·郭淮

 卷二十七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徐邈·王基

 卷二十八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诸葛诞·钟会

 卷二十九 方技传◎第二十九·华佗

 卷三十 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乌丸

蜀书

 卷三十一 刘二牧传◎第一·刘焉·刘璋

 卷三十二 先主传◎第二·刘备

 卷三十三 后主传◎第三·刘禅

 卷三十四 二主妃子传◎第四·甘皇后

 卷三十五 诸葛亮传◎第五·诸葛亮

 卷三十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卷三十七 庞统法正传◎第七·庞统·法正

 卷三十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许靖·糜竺

 卷三十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刘巴·董允

 卷四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魏延

 卷四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张裔

 卷四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邰传◎第十二·杜微

 卷四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黄权·马忠

 卷四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蒋琬·姜维

 卷四十五 邓张宗杨传◎第十五·邓芝

吴书

 卷四十六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孙坚·孙策

 卷四十七 吴主传◎第二·孙权

 卷四十八 三嗣主传◎第三·孙亮

 卷四十九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刘繇·太史慈

 卷五十 妃嫔传◎第五·吴夫人

 卷五十一 宗室传◎第六·孙皎

 卷五十二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张昭·诸葛瑾

 卷五十三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张纮

 卷五十四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周瑜·鲁肃·吕蒙

 卷五十五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程普·黄盖

 卷五十六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吕范

 卷五十七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虞翻·陆绩

 卷五十八 传◎第十三·陆逊

 卷五十九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孙和

 卷六十 贺全吕周钟离传◎第十五·钟离牧

 卷六十一 潘溶陆凯传◎第十六·潘溶

 卷六十二 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是仪

 卷六十三 吴范刘悖赵达传◎第十八·吴范

 卷六十四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诸葛恪

 卷六十五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华覈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卷一 武帝纪◎第一·曹操

曹操

原典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顒异焉。玄谓太祖日:“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仙、兖州剌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译释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东汉桓帝的时候,曹腾担任中常侍大长秋一职,爵封费亭侯。曹腾死后,其养子曹嵩承袭爵位,官做到太尉,但没有人知道曹蒿过继前的身世底细。曹嵩是太祖曹操的生父。

太祖从小机警而聪明,且非常有谋略,又善于随机应变,喜结交和帮助朋友,不受拘束,不喜修养操行从事学业,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顒认为他不一般。桥玄对太祖曹操说:“天下就要大乱,没有治国安邦才能的人是不能力挽狂澜的,能拯救乱世力挽狂澜的人,大概就是您了!”太祖二十岁的时候,因举孝廉任郎官,并被任命为洛阳北部都尉,又升迁为顿丘县令,后被召入朝中任议郎。

灵帝光和末年,黄巾军起义爆发。太祖曹操被任为骑都尉,负责征讨颍川黄巾军;后被升迁为济南国相。济南国有十多个县,各县的长官大多都讨好依附权贵,贪赃受贿,名声不好,于是,太祖上奏朝廷罢免了八个县的长官;又在国内禁止不合规定的祭祀活动,使得违法乱纪的人纷纷逃窜,国内的秩序得到安定。过了一段时间,太祖被征召为东郡太守;他没有接受任命,以养病为由回乡闲居静养。

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人联络各方豪杰,图谋废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新帝,并且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太祖曹操,太祖曹操拒绝了。王芬等人终以失败告终。

全城郡人边章、韩遂杀害刺史和太守,起兵叛乱,聚集了十多万人,天下动荡不安,朝廷征召太祖曹操为典军校尉。恰逢这时灵帝去世,太子即位,何太后临朝主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划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便征召董卓进京,想以此来胁迫何太后同意,达到诛杀宦官的目的,董卓还没到,何进已被杀害了。董卓一到京城,废少帝,并封其为弘农王而另立献帝,京城大乱,董卓上表推荐太祖曹操为骁骑校尉,想和他共同商议大事。太祖便改名换姓,从小路向东逃回家乡。出了虎牢关,路过中牟县的时候,被亭长所怀疑,将他捉送到县里,县中有人暗中认出了他,为其求情将他释放。就在这时,董卓杀掉何太后和弘农王。太祖曹操到了陈留郡,分散家财,聚集义兵,准备以此诛讨董卓。冬季十二月,开始在己吾县起兵。这一年是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献帝初平元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伯、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勃海郡太守袁绍、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纷纷起兵,他们各自领兵数万,推举袁绍为盟主。太祖曹操以代理奋武将军的身份而入盟。

人物解读

曹操(公元155~220年),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著作有《魏武帝集》。此外,他的《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整洁。他还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曹操在北方,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据说为今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P2-4

序言

三国时代是一个“卷起千层浪,淘尽万世良”的英雄四起的时代,是一个群雄逐鹿,波澜壮阔的时代。那段历史错综复杂,杰出人物风起云涌,事件众多,因《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许多三国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是一本文学作品而非史书,很多故事与正史有不符之处。《三国志》则不同,是作者陈寿尊重史实而编写的一部史学巨著,作者用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三国志》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史书,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陈寿虽然在名义上是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也体现了《三国志》的特点。

《三国志》涉及人物众多,在此,我们限于篇幅,很难在一本书中收录《三国志》的所有文字,也很难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为此,我们浓缩了其精华内容,分别对每卷中的主要人物作了生动的解析,使读者能“览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本书由原典,译释,人物解读三部分组成,愿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好地享受历史带来的美感与启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国志/中华经典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晋)陈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92584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2013305354
中图分类号 K236.04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