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西学东渐与晚清语言文学 |
内容 | 内容推荐 《西学东渐与晚清语言文学》系段怀清辑相关论文而成,按群体与文学之关系分为三部分,一述晚清来华传教士,二述口岸文人代表王韬,三述其余口岸文人如沈毓桂、孙玉声等,结合各自文本及行动,梳爬理清语文变化发展之脉络线索,探究历史成因及文学发展要素。该著作以晚清上海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王韬、邹弢以及海上漱石生这三代沪上作家的个案研究,试图揭示晚清上海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文学性。该著作以专题形式展开论述,尤为注重新的文献材料的发掘及使用,注重历史景观中的细节与彼此之间的关联性,注重由作家、作品所生成的文学内部与文学外部之间的互动生成机制。 目录 总序 来华传教士与晚清语言文学 超越陌生化与在地化的绝对界域:基督教中文《三字经》文本的语文书写实验考评 晚清新教来华传教士语境中的Literature概念——以马礼逊的《华英字典》为中心 晚清新教来华传教士语境中的Literature概念——以米怜为中心 晚清新教来华传教士语境中的Literature概念——以《遐迩贯珍》为中心 Literature作为一个西方概念在晚清中国的“旅行”“落户”与“入籍”——新教来华传教士与晚清中西跨文学交流的一种历史考察 Literature是怎样“变成”“文学”的:晚清早期新教来华传教士的“文学”实践及评价 “深文理”:晚清新教来华传教士与“文言”及“文言文”——以马礼逊、湛约翰的中文观及翻译实践为中心 口岸文人与晚清语言文学之一:王韬 王韬与《艳史丛钞》《香艳丛书》及《艳史十二种》 王韬与志书、艳史及《申报》——兼论晚清沪上文人的“俗写”传统 “书写怀抱”与“降格求真”——论王韬文学的两个思想支点 在“经史”“诗文”及“西学”之外——试论作为通俗作家的王韬 在翻译中翻译:王韬与《圣经》“委办本”及《普法战纪》的翻译 西方文学还是西学?——王韬的经验及其评价 晚清翻译中的“译者安全”与“译本安全” 口岸文人与晚清语言文学之二:沈毓桂、蔡尔康、海上漱石生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沈毓桂与晚清“西学东渐”视域下的文学书写 沈毓桂:“杂事”及《万国公报》的文学平台 沈毓桂:晚清民间文士的“西学”“新知”及“洋务” 沈毓桂的思想及其周围:传教士、晚清文士与《万国公报》 “中西两不似”:晚清“翻译文学”及其“第三条道路” 海上漱石生生平考 海上漱石生之小说观考论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学东渐与晚清语言文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段怀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15941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92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84000 |
出版时间 | 2021-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5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