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在他乡/传奇中国图书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人在他乡》是李新勇的散文集。

四川任何一个地方,距离启东都足够远。以1995年普通人能够承受的交通方式,轮船加汽车需要9天,火车加汽车需要5天,飞机加汽车需要2天半,徒步……没听说谁愿尝试,可能从古至今没人这么干过。这距离,确实足够远了。

在离故乡足够远的地方,不管你情愿不情愿,都会比一般人多一些人生际遇,多获得一些文化和精神上的、互补性的滋养。

况且,这么远的路程,足够让人忘却前尘往事,稀释刻进骨髓的忧愁哀伤,还能制造出无数预想不到的人生浪漫。人生的丰富与有趣,恰恰在这无数的“预想不到”之中。

幕布就此拉开,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内容推荐

李新勇的这本《人在他乡》讲述的是:为实现自己理想,生于大凉山深处的“我”来到位于江尾海头的启东,恋爱、成家、立业,每一样都有不平凡的经历。直率果敢的巴蜀文化与灵活变通的江海文化碰在一起,冲撞、磨合、互补、滋养。本书稿文字质朴,情感真挚充沛,耐人寻味,直击心灵。

目录

楔子

无法更改的来路

如此诱人的远方

不知深浅的深浅

没有春天的春天

有瓦有墙即结庐

无比辽阔的安静

多个角色在诞生

可曾化蛹皆成蝶

冷暖

芳菲

失散

附录

 母亲的节俭

 母亲的歌声

 父亲的摊位

 伤疤

 飞花轻若梦

 三月的郊外无须门票

 清风芦苇

 秋风野菊

 一棵开花的树

后记 生生不息的土地

试读章节

每个人都是有明确来路的我也不例外。

1

除非一辈子终老于出生地,但凡出过远门的人,都会有不止一个够得上被称为“故乡”的地方。读书、学艺、打工、立业、逃荒、要饭……每在一个地方待上一段时间,对这地方产生了感情,都可被称为“故乡”。于是,就有了第一故乡、第二故乡、第N故乡。

无论有多少地方能被你称为“故乡”,那个能够被称为“老家”的地方却只有一个。那个叫“老家”的故乡一般被人称为胞衣之地,也称为“血地”,意思是母亲为把我们生下来,在这里流过血的土地。这块土地,因为母亲和母亲的血,而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圣地。一辈子走得再远,永难忘怀的就是这个地方。

在四川西南,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有一片神奇的山区,跟全国大多数东西走向的山脉和水系不同,这里的山脉与河流呈南北走势,那山就叫横断山。我一直在想,上帝在造这块地方的时候,多半有楚楚动人的女神从他面前经过,弄得上帝心情巨爽,来了兴致,表现欲强烈,冲着这片山脉与河流来了一阵乱刀剁肉般的狂砍。结果,横断山就成了今天这样子,这山梁与那山梁看上去似乎一脉相承,事实上两座山梁之间有一道或几道甚至十几道十几米宽的“切口”。“切口”两边,万丈悬崖,只有风能吹上去,只有野草和山树能勉强长上去。

在横断山区大大小小的沟涧溪河中,安宁河排在老大位置。它是雅砻江的支流,雅砻江又是金沙江的支流,金沙江则是长江上源。安宁河全长300多千米,大多数河段在横断山的崇山峻岭中迂回婉转,仅在屈指可数的地段冲出几百米到几千米宽的河谷坝子。河谷坝子上,棋子似的散落着一个个村庄。

由无数山泉汇集而成的安宁河,河水清冽甘甜。从前,水中鱼虾多得用木棍搅上几棍子,就有鱼漂上来。

从西昌市区往南走三十千米,有一个由刘、李、张三大姓组成的古地名叫河嘴的村庄。这个村庄于1971年立秋那天,迎来了我第一声敞亮而无所顾忌的啼哭。  从地图上看,我们的村庄在安宁河的腰眼儿位置上,河谷坝子的宽度不超过三千米。两列南北走向的大山,把河谷坝子夹在中间。成昆跌路和成昆公路(国道108)从东山脚下经过,火车拉响汽笛,山谷间便有绵长舒缓的鸣叫回荡。被当地人称为“老南风”的河谷风,跟安宁河谷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夫妻,终年不息,为河谷坝子带来春的雨水、夏的芒种、秋的霜降、冬的大寒。河谷坝子是二十四节气的调色板。初秋,是波斯地毯般铺张华贵的金色稻田;夏天,是碧绿如洗、不染纤尘的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甘蔗;更不必说春天,大胆泼辣、铺天盖地的油菜花,尽情展示着土地的大气、雄浑和丰满;还有那冬天,一束温暖的阳光斜斜地照在山梁上,旺盛的苦荞花恍若情人的蜜语,颜色绯红,清新淡雅,为河谷擦上一抹淡淡的清香。

这里跟香格里拉大致在同一纬度上,香格里拉拥有的美丽,这里一样不缺。从今天考古发掘的先秦古铸币遗址和安宁河神秘大石墓(每块墓碑重达二三十吨)等遗迹看,遥远的中央集权,早就在这里设置了官府吏治,可是,这里却有无数次文明断裂,活生生突然就中断了。后人费尽心思,掘地九尺,到目前尚未考证出原因。比如先秦铸币遗址,何时兴起,何时终了,史书上找不到相应的文字记载;安宁河神秘大石墓,更是片语皆无。

在安宁河谷的坝子上,几乎不存在原住民。最近一次文明断裂,发生在明末清初一支著名的流寇从此经过,八大王为扩军和保密,凡能走路的男丁,尽皆入伍;凡不能随军的,待大军开拔出数百里,被其断后部队,无论男女老幼,通通杀光。以至清初,朝廷不得不下令从湖广等地征丁入川,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安宁河李氏家谱记载非常清楚,河嘴李氏根源在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孝感一个叫犁铧尖的村庄。如今麻城和孝感分别设市,犁铧尖村到底在哪里,已无可考。李氏祖宗先迁四川简阳下马滩,再迁四川名山若水(青衣江畔),最终落脚到四川西昌安宁河畔这个叫河嘴的地方。河嘴之名,估计并非原有,而是我的祖宗落脚此地后,才替这片土地命名的。

那时候,安宁河谷的移民都是地主。种子由政府提供,只要肯花力气,所垦之地皆归其家所有,政府免除多年赋税。

那是一段充满想象和希望的岁月。迁徙的悲伤和痛苦,很快在一茬一茬的丰收中,被稀释得如同风中的一口旱烟,转眼就消散了。

到我出生的时候,像我们那个人丁还算兴旺的生产队,人均还拥有水稻田三亩、旱地一亩。在这片土地上,20世纪50年代被划成“地主”“富农”成分的人,实在是冤枉到家了。在这片土地上,能够成为地主、富农的,都是最舍得花力气、花心思、懂经营、善管理的人。他们不去开垦,那些土地就只能荒在那里,这些地主富农没有不亲自干活的,他们起得比长工早,睡得比长工晚。当然,那时候,连长工家里都有几亩地。只有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才可能挨饿,这些人有专门的称谓,叫“叫花子”。安宁河谷的叫花子是不会被饿死的,也不会外出讨饭,他们成群结伙今天上这地主家,明天上那富农家,家家都不会让他们空着肚皮走,走的时候,主人家还少不得送他们些钱米布匹。“吃大户”这词儿其中一个意思,就是从这儿来的。他们群居在东山脚下一个有名的大溶洞里,那溶洞的名字叫“叫花洞”。只要不犯法,他们一样结婚生子,活得逍遥自在。那叫花洞我没见过,我出生前一年,成昆铁路修到那地方,路基正好要从上面经过,让铁道兵给炸掉了。

P5-7

后记

后记

生生不息的土地

1

每个作家,都别忘了写好自己的故乡。

在中国作家中,无论鲁迅、萧红、沈从文、汪曾祺,还是莫言、贾平凹、苏童、迟子建,都因为坚持根植于自己的故乡,而获得文坛的肯定,受到读者的尊敬和喜爱。故乡是一种记忆,是一种气息,是我们来时走过的道路,是浸透喜怒哀乐的往昔,也是一种情怀和寄托。

在现代社会日趋大同和一体化的时代,人不可能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停留,因此,我们的故乡不应该只有一个绍兴、一条呼兰河、一个凤凰、一个高邮,也不应该只有一个高密东北乡、一个商州、一个枫杨树村、一条额尔古纳河。

上包头,下海口,东抵江海平原,西达帕米尔高原。无论为工、为农、为商、为学生,只要在那个地方待上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其中的美,就会经历其中的酸甜五味,在那里留下或深或浅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有一天,回头打量那些年那些事的时候,会发现那一座城市、那一个乡村、那一片厂房、那一片校园,无不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不可磨灭的气息。

那么,这些地方,算不算是我们的故乡?

那个曾给我们生命的“血地”,自然当之无愧是我们现实的故乡。

而其他的,则是精神的故乡,是感情的故乡。’

故乡是一种审美。

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才是伟大的。

2

启东是共和国版图上最年轻的土地之一。

汉代以前,在中华版图上找不到这块地方。长江带来的泥沙不断沉淀,在隋唐的地图上,江口海域陆续出现沙洲。到唐武德三年,即公元620年,唐王朝的权力机构派驻吕四,此为启东北部“老土”。

泥沙不断淤积,江尾海头成片的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又陆续长出了13个沙洲,到光绪初年(1875年前后),沙洲连片。此为启东南部“新土”。

新土和老土分属通州、海门和崇明。

实际经营权在海门和崇明的地主手中。地主在当地被称为粮户,粮户只管抽捐、收租,不问社会秩序。那时候,这块地方成了水陆两股盗匪的天堂,盗匪欺压百姓、鱼肉人民,搞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曾经有数十股盗匪之间为争夺各种利益,纷争不断,战火延绵。

1928年1月,清末秀才、宝山人袁希洛代表启东各界人士,向江苏省政府提出设立启东县治的申请。袁希洛曾留学日本,为国民党元老,1912年1月1日晚8时,在南京举行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上,袁希洛代表各省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授予孙中山。袁在申请中提出设立县治的充分理由,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有效治安秩序,还老百姓以平安幸福的生活。同年2月,经江苏省政府同意,原属崇明县的外沙地区(即今之启东)设县,定名为启东,意为“启吾东疆”。省政府任命袁希洛为首任县长。同年11月,首任县长袁希洛撰《启东设县碑记》,以资纪念。

启东位扬子江之北口,滨东海。近百年来,积沙而成。先隶崇明,田土渐辟,户口渐聚。至逊清末造,面积三千余里,人口三十万。与南通、海门相接壤,而与崇明本岛隔一近二十里之江水,风涛沙浅,交通不便,政令因以阻隔。城绅豪右,借势以临之,负担重而地方事业所享之权利微,启人苦之。于是祝子应乾、孙子文奎、张子宗华、施子滋培、施子征睿、倪子华清等于清宣统三年,中华民国纪元一、二年,请愿国省,要求设县分治,数为城绅所阻,努力奋斗,继续不倦。至纪元六七年间,省吏知不能压,而碍以城绅情,乃为不彻底之调处。在九年时,先设一行政委员以佐治之。迨纪元之十六年春,国民革命军底定长江南北,苏省政治革新,施子方白、施子滋培等又先后继续请愿。中国国民党外沙市党部诸同志,又为政治革命上之主张,请求分治,事乃垂熟。是年十月,希洛受江苏省政府民政厅长钮委任为行政委员,面令筹备设县。抵任后以外沙诸民隐直陈,并由省委白一震、张世杓先后报告有设县之必要。乃由江苏省政府在十七年(1928年)一月,议决设县,定名启东。二月任命希洛为启东县长,颁发县印。三月一日受印任事,开始训政。十月奉省令与崇明分界,以扬子江北道江心为址,南属崇,北属启,永无争执。本县位置,据江苏省政府土地整理委员会特派技士陈政和测定,为东经121°39’27”,北纬31°48’40”。现有地依崇明移交芒银底册,为百六十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五亩,现有人口依本年调查为三十三万零七百三十三人。呜呼,希洛于辛亥革命曾受江苏省委为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代表,参与民国元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I盏时政府成立于南京首都之盛典。十七年来,以素性戆直,且政治为军阀所霸持,不愿为行政官。今年以及艾,欣在此青天白日国徽之下,首服役于兹新成之邑,恐无补于斯土之建设,爰于设县既定之日,志数语以为继长是邑者有所稽考也。

中华民国十七年十一月八日启东县长

宝山袁希洛谨记并书印

此碑历经战火风雨,一直存放于启东县人民医院即当时的县政府所在地。1979年7月被发现,经修整后于1984年6月存放到人民公园。为保护·该碑,石碑上建有碑亭遮风挡雨。2008年9月,人民公园拆除围墙,建成开放式市民广场。为更好保护此碑,再次将石碑搬迁安放到紫薇公园东大门。

从1928年2月开始,中国版图上多了一块被命名为“启东”的地方。

1940年10月,启东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启东与海门东部合并为海东行署。

1942年称海启行署,吕四片建通东行署。同年底,海启与通东两个行署合并。1943年称东南行署,属苏中四分区。

1946年初撤销行署,恢复启东海门两县建制。同年底再度合并,恢复东南行署,属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公署。

1949年1月,启东全境解放后,恢复启东县建制。

1989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启东撤县建市。

2011年12月24曰崇启大桥通车,启东到上海市区,只需用一个小时。

这就是启东清晰的历史脉络。

从这清晰的迁延之中,不难看到,启东的成陆历史不长,启东是一块由长江上游泥沙淤积而成的土地。著名作家赵丽宏在一篇题为《长江魂魄》的散文里,曾对启东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泥沙发出思考:  我在启东的大地上行走时,心里时常忽发奇想:我脚下的这一撮沙土,是来自唐古拉山,还是来自昆仑山?是来自天府之国的奇峰峻岭,还是来自神农架的深山老林?抑或来自险峻的三峡,雄奇的赤壁,秀丽的采石矾,苍凉的金陵古都?在千千万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会不会用这些沙土砌过房子,制作过壶罐?会不会用这些沙土种植过五谷杂粮,栽培过兰草花树?

有时,我的幻想更具体也更荒诞:我正在触摸的这些沙土,会不会被治水的大禹用来筑坝?会不会被策马疆场的魏武用来垒城?会不会被隐居山林的陶渊明种过菊花?这些泥土,曾被流水冲下山岭,又被风吹到空中。在它们循环游历的过程中,会不会落到云游天下的李白的肩头?会不会飘在颠沛流离的杜甫的脚边?会不会拂过把酒问天的苏东坡的须髯?

作家在文章的末尾不禁感慨:长江有多长,这片土地就有多长;长江沿岸的历史文化有多么丰富,这片土地就有多么丰富。这里凝聚着长江的魂魄。

3

是的,这里凝聚着长江的魂魄。

在启东,你很难找得到家谱。最近在吕四找到几部,一帮人兴奋得像挖到几十坛金子似的。这片年轻的土地,没有真正具有原住民意义的“土著”存在。不管问谁他的根祖在哪里?他们这个家族从哪里来?没有一个能说得清,回答很干脆:不晓得。

倒是后来的学者,根据启东南部和北部现存的语言、风俗习惯,比对其他地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大致推断出他们的来路。

现有的所有居民,都是在几十到数百年时间里,先后从不同地方搬迁来的“移民”。

“移民”曾一度是国民对三峡库区搬迁者的专有称谓,在这里恢复其本意来使用。

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由移民会集,开发出来的城市。

我是其中之一。“原著居民”仅比我们旱来几代人而已。这里有我的家,这里是我的家乡。我有责任以“新启东”的身份,写好我这个叫启东的家乡。  这是一块文化多元并存的地方,既保持着江南吴文化的血缘传统,又沐浴着现代海派文化的气息,兼具长江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质。复杂的文化品格,使这片土地显得既年轻,又不失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还具有辟我草莱、励精图治的拓荒精神,追求卓越、创新争先的超越意识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姿态。

这是启东人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动力和丰瞻多彩的入文底蕴所在。

这样的文化,带给一个来自巴山蜀地的作家的,不仅是冲击,更是滋养。文化的差异性,其实就是文化的丰富性。这种差异和丰富给予文学的,是另一种体验,另一种视角。毫不夸张地说,我比别人多了一个维度。这为我的创作,增加了一个视角,灌注了一份能量。

从1995年至今,20年的时间即将过去。这些年,启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以我的个人体验而言,我们从遭遇“欺生”,到被接纳,再到融入其中的过程,正是启东从一个“小农式”的、沿海渔村性质的城市,向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迈进的过程。从2004年开始,启东每年从全国招聘一批高层次党政后备人才,这些年轻入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我们当年吃过的苦,他们再没有吃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的城市,其可贵之处,在于接纳更多的外地杰出人才。比如上海,从前见到外地人就叫“阿乡”“乡下赤佬”,现在,当年称呼外地人为“阿乡”“乡下赤佬”的人,不是在街头卖茶叶蛋,就是失业在家,靠替人照看孩子或老人、缝缝补补度日。在此,我声明,我绝对没有看不起卖茶叶蛋的阿姨和护工的意思,而是要说,他们之所以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被抛在时代之后,除了疾病、年龄、学历等原因,还有相当部分在于他们曾经多么自以为是、故步自封,认为“阿拉是上海人”多了不得,不具备社会进步、文明发展必须具备的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胸怀和气概。于是,成了落伍者。

阅读这本书,会注意到,文章的主体内容集中在2001年之前。所记叙的事情,发生在7年不到的时间里。之后,成为留白,给未来预留了足够的写作空间。也就是说,这本书写完,下一本就可以动笔了。

我爱启东,尤其是今天的启东。

再过30年,整个启东市至少有1/3的人,没有我在启东生活的时间长。

到那时候,我就是“老启东”啦。

光阴如玉,多少过往,未曾说出,即已随风。这些都是我曾经参与的现场。从写第一个字开始,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用最朴实的语言来完成整本书的写作。生活原本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我的文字也没有必要花枝招展,朴实的语言更贴近那些散入风中的过去。我还力求让自己的文字具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这样,更大气。过去即史,一个社会与一个个体的历史之间,仅有大小之别,难作轻重之分。

真希望这样的文字能给朋友们一些启发。如果能引起您对自己过往的追忆,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怀旧的书了,它成了您情感的催化剂和引导酶,将为您打开一扇窗,替您推开一道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在他乡/传奇中国图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新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52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7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201415388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