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季里那个百花香
内容
试读章节

事情说怪也怪,就在郝老五说了韭菜的第二天中午时分,乡里就来了几辆拉韭菜的三轮车,停在了乡政府大门口,呈一字形排开。从三轮车上下来几位当地的农民,这些农民一个个脸冻得通红,浑身瑟缩着,有几个头上戴着个猴娃帽子,拉长了,将耳朵也全部遮了起来。

祁乡长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脸顿时就沉下来了。

事情还得从去年说起。去年县上领导到沿海去考察,瞅着一种新产品,叫独根红韭菜,这个东西丰产,并且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县领导脑子一热就谈好了项目,给县上引进了一些,计划在全县种植。当时也有一些同志持不同意见,说怕将来销售成问题,可是县长耐心地给大家讲道理,说销售不了,只是没有成气候,就像我们当地的苹果,前些年太少了,就不值钱,卖不掉;这几年成了气候,每到秋季,外地的车就都来了。咱们县,川道里不适宜栽苹果,那么就多栽一些独根红韭菜,也算是独辟蹊径,给农民开了一条致富道。大家想想县长说的就是。有道理。于是县上决议,给川道每个乡下达一百亩的独根红韭菜任务。祁乡长的乡大部分面积在塬上,川道里也有少量的地,但因为是县长包的点,这个乡就首当其冲,下达了150亩任务。为了完成这任务,祁乡长想了许多办法,乡上又给每亩补贴了150元钱,结果到最后也没完成150亩,满打满算只有50亩的样子。这些独根红韭菜,在县城里刚上市时掀起了一阵狂热,为菜农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是不知什么时候,所有的人议论说不合口味,说吃上和草似的,就没人买了,市场就淡了下来。现在到冬季了,最后一茬的韭菜长得生动茂盛,总不能眼看着都烂在地里吧?卖不了,这些农民就拉着韭菜来找他祁乡长了。

其实这事他们都找过几回祁乡长了,只是祁乡长也干瞪眼没办法,什么都得靠市场,菜不适合口味,当地人当然不买你的账,你再大的官有个屁用。为了这,祁乡长还和当初引进的那个地方联系过,人家倒是愿意低价收购,可这一趟拉过去运费比成本还要高哩。所以祁乡长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几个农民走进院子,刚到祁乡长的门口,祁乡长就从门里出来了,于是一摊人就站在房门前说话。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意思反正是祁乡长你号召种的,销不了你总不能不管吧。其中一个说道:“祁乡长你要不管的话,我们就将这些东西拉到县政府院子去,全部倒在县长门口,反正是县里号召种的,看他县长怎么办。”

祁乡长本来态度低调,想和稀泥抹光墙,尽量给他们说好话,但听着这句要挟的话,不由得就来了气,说:“要倒,你们只管倒就好了,还来找我干什么?”

这是气话,也是真话。

这话说得几位农民面面相觑——这些农民也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并不想去闹事,只是韭菜长成了,又快到年跟前了,变不成钱,干着急。这时遇到祁乡长这句顶心窝子的话,几个农民顿时不知所措。

其中一个农民倒似乎有些见识,就说:“祁乡长,县上不是不允许越级上访吗?我们才来打个招呼的。你祁乡长要是不管,那我们自有我们的闹法。”这话说得不卑不亢,祁乡长一时没了话,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就一摔门帘子,进了屋。

几位农民见到了这份上,也只得逼上梁山,几个人在祁乡长门口嘟嘟囔囔简单地合议了一下,相跟着出了乡政府的门,一会儿就传来发动机器的声音。

祁乡长一人待在家里呼哧着直喘气。

难怪祁乡长生气,这是县上的号召,县上领导说外地都能拿独根红韭菜换回外汇,并说要乡领导超常规思维,不换脑筋就换人。可结果种了一大摊,到现在倒全成了害。

翠花夜个夜里就在这儿住,今个早上起得迟了,才刚刚起床、洗脸,但外边的事她全听见了,这阵见祁乡长生气,就一边梳头一边埋怨他说:“你该好好说话哩嘛,连话都不会说。”

听见三轮在发动,文书小张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忙和党委文书周同一块来到祁乡长的房间。

小张:“祁乡长,不敢让他们到县上去吧?”

周同:“就是,恐怕他们真的要寻县领导了。”

祁乡长仍然气呼呼地说:“要上访叫他们去,我有什么办法哩?

P7-P8

书评(媒体评论)

侯波所写的大都是农村题材,事儿都发生在墙角旮旯里,人呢,也都是一些相当普通、地位低下而又对自尊极其敏感、心地善良的小人物,但他们都感觉丰富、情感细腻、意识生动、心理变化多端,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精神层面的追求……看得出,侯波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作家,对人世心存善意,这些小人物,似乎都是他的亲人邻里,他一路信笔拈来,为他们画像,为时代立此存照。

——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

侯波是陕西青年作家,这几年,从《上访》《肉烂都在锅里》,到《思乡小学》和《春季里那个百花香》等作品,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无论对于当代中国乡村的现实考察,民生关怀,抑或风物人情的描画,其思想和艺术表现不断走向成熟。候波小说写得诚恳,时代语境和个人话语处理得从容自然,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看似浑然天成不经意,其实大都别有深意存焉。乡村世界的一花一草,民间生活的一枝一叶,他写得轻松自如,细碎饱满,外显幽默,内蕴悲凉。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著名小说评论家张艳梅

后记

中国有句俗话叫“岁月不饶人”,用流行的话说,叫活着活着就老了。大意就是一个人在不经意间,在整天的稀里糊涂间,年岁就大了,就老了。

我其实先前总是感觉到自己年轻,总是不畏世事,觉得自己还可以干许多事,然而在近一两年间,切身经历了几件事,我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老了。

第一件事。陕西省出台了两个政策,都是与作家有关的:一是扶持作品,一是扶持作家。这两个政策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一条硬杠子,规定无论是要扶持的作品也好,或者是要扶持的作家也罢,必须是45周岁及以下的。我46了,当然在这个杠子之外了。

第二件事。前段时间有病,住了一段时间医院,住进去的时候是45,出院的时候是46,生日就是在医院稀里糊涂过的,医生前后开的药都不一样了。我不明就里,问医生,医生告诉我,你过了45了,不再年轻了,身体也不再那么耐摔打,吃的药当然也就和年轻人有别了。

还有一件事,是和我同住在一座楼上的一个朋友,他的孩子聪明伶俐,人见人爱,每天总是背着书包跑出跑进,他去年称我为叔叔,没想到,前几天见了我,竟然称呼我为爷爷了。

这些事使我在感慨良多之时,也开始注意起45周岁及以下这个年龄的分水岭了。说来还真是个事呢。我发现生活中有三类人常用到45周岁及以下:一是当官提拔时会有这个硬杠子,这大概是考虑到精力充沛问题,再就是考虑到思想僵化问题,据说年龄大了,思想自然就守旧了。二是在大龄女青年征婚启示上也常见这个硬性规定。大龄女青年把美好的青春年华都耽搁了,身边找不到合适的人了,就撒网海选,但选人时总是规定只找45周岁及以下的。我想这大概是考虑到优生优育的问题,因为计划生育政策总是在宣传,年岁大了得的孩子智力不如年轻时生育的孩子。三是在招工的时候总常见到45周岁及以下这个硬性规定。工厂,尤其是从事体力活的工厂,当然需要年轻体壮的。就说超市站柜台的女售货员吧,虽然工作轻闲,但整天站着上班,年龄大了,一天下来就会精力不济,腰酸腿疼。

那么,四十五周岁及以上的人应该从事一些什么工作呢?我咨询了一下,他们告诉我说,能干的工作还是比较多的,比如仓库保管员、保姆、清洁工、医院陪护、停车收费、送报纸等,最理想的职业应该是在单位或商店、学校、工地看大门,活儿轻松,人不累,这个职业是细心活,总要时常操心,据说年轻人瞌睡重,人过了45岁,瞌睡就少了,所以,不会耽误事。

听完他们的介绍,我说,可是我不想去照大门啊,我一辈子爱看书,我就是爱静下心来写点东西呀。不光是写,并且我对写作还有信心哩。

咨询处的人呵呵笑了,说:你都46了,还写什么写啊,能出名早就出名了。你看看人家王勃20多岁就出名了,川端康成也是20多岁就写出了成名作《伊豆的舞女》,肖洛霍夫30多岁就写出了《静静的顿河》,还有海明威、加谬、马尔克斯,等等,个个都是英雄出年少,你都40大几了,人生已过半,还没写出个出息来,还有脸说对写作有信心啊。你能确保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写得出来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作品吗?

我说:不能。

他们说:那不就得了,所有的人都认为你应该放弃了,你还穷折腾啥哩?

我无言以对,想想也真是这样。人生过半,一事无成,从十八岁开始写小说起,如今写了将近30年,发黄的手稿摞起来也快和1.75米的孩子一样高了。出过两本小说集,但一直闲扔在书店的角落,少有人问津。也开过两次研讨会,但人走茶凉,会议一完,就很少有人提起了。

那么,你为什么还不放弃呢?不去找个看大门的差事呢?

说到底,我其实是个固执的人,我总是认为,作家和运动员一样,是世界上少有的比较公平、公正的一个工种。运动员靠个人的技能与身体素质说话,是骡子是马得在赛场上见高低。作家凭的是个人的思想深度、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而这些我总认为和年龄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老莫(莫言)、老贾(贾平凹)都一把年纪了,还不成天在写嘛,陈忠实不也是50岁才写出来的《白鹿原》嘛。同时,我还认为作家创不创作出来好作品和属于什么组织的扶持是没有关系的,就是说,不是你给我个头衔或者你扶持一下我一激灵就能写出一部好东西来的。写小说如同养娃娃,好娃娃需要的是好种子、好土地,漫长的孕育过程。曹雪芹没人扶持,塞万提斯更没有,已殁了的路遥谁扶持了?但他们个个不都写出了不俗的作品嘛。说到底,级别再高的组织性活动,也只是在作家头上编织一个花环而已,过不了几天,花就会蔫掉,只留一些干巴巴的枝条,秃顶照样还是会露出来的。组织性活动的成绩永远只会或者仅仅会存在政府公文的总结里。

想通了这一点,我就不再计较个人是什么圈子或者是什么扶持了,不再计较个人头上戴的是草帽还是花环了,我要做的,只是铺下稿纸来,静心开始写我的文字。

感谢文学,感谢它没有年龄方面的限制,使我在有生之年得以继续从事我喜欢的事。

马上要写完了,因为写的是后记,我时常总会在最后写一句话,“有着大家的支持,下一本书我会写得更好”,但现在我不想写这句话了,我想起了一句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感谢当代中国出版社的李一梅女士,感谢我的文学启蒙老师薛义忠,感谢那些继续对我充满了期待的读者。

目录

上访

春季里那个百花香

2012年冬天的爱情

贵人相助

埋坑

后记:45周岁及以下

序言

青年作家侯波的小说这几年开始露头了,我感觉这跟他的小说接地气、真诚、不端着、也不绕有关。据说侯波十八岁就在《当代》上发过小说,多年来一直“赖”在基层,潜心于底层生活中养精蓄‘锐,这种修不成自己不冒腾的倔劲,当下很多写作的人失却了,所以我很赞同他。

侯波所写的大都是农村题材,事儿都发生在墙角旮旯里,人呢,也都是一些相当普通、地位低下而又对自尊极其敏感、心地善良的小人物,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不乏精神层面的追求。显然侯波对陕北农村生活是非常熟稔的,他总是从一个生活场景延伸漫漶开去,从从容容,耐心细致。在《春季里那个百花香》中,写准备年货,写村庄历史,写秧歌排演,并且杂糅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情境。小说中,除了主人公红鞋,侯方方夫妇也塑造得立体可感。侯方方作为村长,上下协调,殊为不易。李翠翠人高马大颐指气使,其实胆子很小人也很善良。小说写得根深叶茂,人物形象很饱满,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体现出了一位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把握能力。看得出,侯波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作家,对人世心存善意,作品中这些小人物,似乎都是他的亲人邻里,他一路信笔拈来,为他们画像,为时代立此存照。

但这些并不是侯波的全部,他的小说,其实透过小人物絮絮叨叨,在表面飘浮的、习经见惯的世事下,我们时常会觉得有一些东西沉伏于其中,以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韧度与硬度存在于他的作品中。而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他作品的灵魂,也是他这两年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优秀的作家在一定意义上必须是思想家,只有赋予作品以独特的发现、思考,创作出的作品才有普遍的价值。陕西出类拔萃的作家柳青是之,陕北作家路遥亦是之。侯波在小说中将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人物柔软的内心世界去,简单的故事有着人性的温热,使故事不再成其为故事,而成了一个时代的断面与缩影,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给人启迪。

侯波生活在陕北,陕北这块土地是一个英雄出没的地方。清末,有一位在陕北生活多年的英国传教士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永恒过去的地方,中华文明进程中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与这个地方密切相关,有些甚至具有世界性意义。对这个地方了解越多,敬畏也与日俱增。”(史密斯《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从赫连勃勃到李元昊,从韩世忠到李自成,再到近代的毛泽东,所有中华文明的进程都在这块土地上纠结盘旋,留有印痕,这块土地也得以酣畅淋漓地演绎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传奇。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每每要离开唐僧时总会拿金箍棒画一个圈儿护着师傅。而每一个作家的出生与成长,也总会有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就是地域文化。作家总是通过地域文化来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然后通过地域文化来传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传达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地域文化是作家创作永无止歇的源泉与动力,陕北厚重的历史、渴望自由向度的精神世界是产生作家的良好的土壤,这还是一片远未被审美开垦的处女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期待着侯波这个年轻的作家能把根扎在这里,不断汲取营养与雨露,长出翠绿的叶子,开出满眼的碎花,最后长成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好树,丰富我们的视野。

内容推荐

侯波最新中篇小说集《春季里那个百花香》,包括《上访》《春季里那个百花香》《2012年冬天的爱情》《贵人相助》《埋坑》。《上访》写一个乡长“灭火”的故事,有点艰辛,有点委屈,有点无奈,有点关怀。《春季里那个百花香》写底层百姓不可控的命运。《2012年冬天的爱情》写两个“村官”令人难忘、欲哭无泪的一段经历。《贵人相助》写面对纷乱世事,好人怎么坚守做人本分。《埋坑》不是案情小说胜似案情小说,写一个可怜女人怎么让一群公安人员围着她团团转,派出所所长怎么因她而改写了命运。

编辑推荐

本书主人公大都生活在底层,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事情也都发生在不大为人注意的墙角旮旯里。这是一群极其普通、地位低下而又自尊敏感、心地善良的小人物,但他们都感觉丰富、情感细腻、意识流动、心理变化多端,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和同样的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春季里那个百花香》作者侯波是文学陕军中的后起之秀。其小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可读性强。他始终关注着乡土中国社会的秩序重建,有一种文化反思的精神向度和哲学思考。他的小说写得轻松自如,貌似黑色幽默,其实读本令人悲凉,发人深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季里那个百花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04394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2014052988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