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近代宋诗派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近代宋诗派研究》一书,整体上联系清代学宋诗风的形成、发展和消长,来展示近代宋诗派演化的特点;从不同的宋诗派地域支派的组织方式来进行阐述剖析;具体探索诗派兴衰原 因及其背景;其诗学思想文化状况与诗歌创作主题、风格之关系的揭示;诗歌创作实绩;整体诗学思想的评价,诗派诗史意义的解读等。全书力图考察诗目前“学宋”现象,考察近代 诗发展中的操持传统文化立场来挽转诗运的具体策略,以期探索中国古典诗歌流变的最后历程。 目录 序(魏中林) 上篇 绪说 第一章道咸宋诗派兴起的背景 第一节道咸宋诗派兴起与晚清学风 第二节清代前中期宗宋诗学传统 第三节桐城诗派与道咸宋诗派 第二章道咸宋诗派诗学思想 第一节道咸宋诗派的诗歌审美理想 第二节道咸宋诗派的艺术宗尚 第三章道咸宋诗派诗歌的主题与意象 第一节道咸宋诗派诗歌的四重主题 第二节道咸宋诗派诗歌意象的选取与特性 第四章道咸宋诗派诗人谱 第一节“险而未夷”的程恩泽诗 第二节“学苏圣手”何绍基 第三节学宋巨子、秋士悲歌:郑珍 下篇 第五章同光体的形成 第一节同光体之得名及其组织 第二节同光体诗派之成因 第三节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 第六章同光体诗学思想 第一节“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 第二节“不俗”与“雅人深致” 第三节“三元”与“三关” 第七章同光体的地域渊源 第一节闽派宗宋诗风源流 第二节浙派宗宋诗风源流 第八章同光体江西派论(上) 第一节江西派的组成、文化观、诗风 第二节“江西异杰”陈三立 第九章同光体江西派论(下) 第一节江西正脉 第二节江西异响 第十章同光体浙派论 第一节浙派述要 第二节“学人之诗”的代表沈曾植 第三节“渐西吏隐”袁昶 第四节浙派后嗣金蓉镜 第十一章同光体闽派论 第一节闽派的组织 第二节“闽海狷才”郑孝胥 第三节闽派中坚 第四节余论:闽派后劲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近代宋诗派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62898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19-01-09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