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内容
编辑推荐
★ 洞悉犯罪本质,理解罪犯人格,比犯罪小说还好看,比悬疑美剧还精彩。杀人犯、白领罪犯、偷窥狂、暴露狂、强奸犯、癖、毒贩、恐怖分子、精神病人、网络犯罪者……
★ 书中观点颠覆认知,本书作者深耕于临床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领域50年,对犯罪心理有独到见解。“ 罪犯既不是环境的受害者,也不是疯子。”“罪犯的思维模式异于常人,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不是只有被关起来的人才叫罪犯,反复伤害他人的身体、经济或情感的人都可以被称作罪犯。”“父母不会把孩子变成罪犯,有些孩子天生就‘坏’。”“同伴压力不是犯罪的借口。”“所有罪犯都认为自己是好人。”……
★ 本书第一版从1984年开始销售,到2022年出版修订更新版,一直是犯罪心理学领域的热销图书。与上一版相比,本版重新梳理了全书架构,20个章节、50多个故事,环环相扣,令读者废寝忘食。
内容推荐
罪犯是天生的,还是由家庭或社会造成的?当他们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时,心里到底
在想什么?或者说,罪犯的心理本来就与常人不同,在伤害他人时不仅毫无内疚之心,甚至还会获得某种特殊的快感?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他们有变成好人的可能吗?
在本书中,犯罪心理学家斯坦顿·E. 萨梅诺博士基于对数百个案例的深入研究,提出
了一种独特的观点。他认为,环境不一定会导致犯罪,一个人是否会成长为暴力罪犯更多取决于认知因素。罪犯的思维模式异于常人,因此,理解罪犯的认知模式比了解犯罪原因更重要。这一观点颠覆了把犯罪归结于外部环境或精神疾病的传统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预防犯罪并改造罪犯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作为里根总统的犯罪顾问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鉴定专家,萨梅诺博士强调,犯罪人格虽然异常顽固、难以辨别和矫治,但心理健康专家依然可以通过帮助罪犯改变其思维模式
来对他们进行矫治。毕竟,罪犯能否痛改前非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目录
第 1章 “天生坏种”还是环境所迫 / 1
几十年来,为了找出犯罪的成因,学界先后提出了多种理论。然而,一些观点过于片面地将犯罪的成因完全归咎于环境或精神疾病,使罪犯找到理由为自己开脱。罪犯是生来就坏,还是贫穷、不良的原生家庭等环境的受害者,其中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待被探索。
第 2章 关于“犯罪”的几个问题 / 13
何为“犯罪”?是否真有“犯罪人格”这种东西?“罪犯”一词是否涵盖了所有类型的犯罪者?人们犯罪是否出于邪恶的意图?只要刺激条件足够,任何人都有可能犯罪吗?那些虽然伤害了他人,但未被逮捕的人是“罪犯”吗?
第3章 罪犯的思维模式 / 21
罪犯的思维模式异于常人。他们有自己的逻辑和“智慧”。对他们来说,欺骗、剥削、恐吓是人生常态,不是环境逼迫他们犯罪,而是他们选择成为罪犯。本章列举了罪犯的 12 种常见思维错误,这些思维错误如果达到特别程度,就会让他们做出对他人产生严重伤害的行为。
第4章 两名杀人犯:不同的背景,相同的思维错误 / 37
本章讲述了两个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的犯罪人生:拉里是一名中学辍学生,在一个少数族裔社区由单身母亲抚养长大;而特雷弗是一名大学生,在一个富裕的郊区由双亲抚养长大。二人最终都因犯谋杀罪而上了头条新闻。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殊途同归”呢?
第5章 犯罪前、中、后的心理过程 / 55
对罪犯来说,犯罪的每个阶段——思考、计划、招募同伙、接近目标、实施犯罪、逃跑,以及之后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让他们产生兴奋感,无论他们遇到什么阻碍。这样一来,减少犯罪便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第6章 父母不会把孩子变成罪犯 / 69
长期以来,父母一直被指责为促成孩子犯罪的原因之一。如果你的孩子持续说谎、打架、破坏公物,专家会告诉你,是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然而,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本章的观点将颠覆你的认知,并让那些认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孩子的父母从自疚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第7章 犯罪的父亲 / 91
有些父母是罪犯,他们既爱孩子,又伤害孩子。与上一章不同,在本章,你会看到一名罪犯如何在既想做一位好父亲的同时,又破坏孩子的童年。但是,即便遭受精神上的如此折磨,孩子依然没有变成一名罪犯,而是一直坚强且善良地生活着。
第8章 同伴压力不是犯罪的借口 / 99
长期以来,专家一直认为同伴压力是个体从事犯罪活动的一个强大的风险因素。然而,问题不在于同伴压力是否存在,而在于一个人选择谁作为同伴。是时候让那些将错误归咎于同伴的未成年罪犯正视自己的问题了!
第9章 学校:罪犯眼中的竞技场和庇护所 / 113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然而,受教育并不是罪犯关心的事情,他们也不会为了在将来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而努力学习。他们之所以去学校,是因为学校有利可图。对他们来说,学校就是他们实施犯罪的竞技场和庇护所。
第 10章 工作与罪犯 / 129
罪犯把工作的人看作“奴隶”和“傻瓜”,他们无法对一份工作保持太久的热情,会通过各种说辞不停地更换工作,甚至长期保持失业状态。对他们来说,犯罪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在本章,你将看到罪犯为了金钱、内部消息、性而游走于工作和犯罪之间的故事。
第 11章 性:征服与自我感 / 143
对罪犯来说,性是一种获取控制权的象征,发生性行为不是单纯地出于生理需要,而是满足自己征服他人的快感,因此对象、时间、地点都不重要。本章涵盖了偷窥狂、暴露狂、强奸犯、者等性犯罪者的犯罪经历,以及成年人如何利用电子设备与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
第 12章 迁怒于人 / 169
“我的内心总是有一团怒火,但我不知道这怨愤来自何处。”这是所有罪犯的共同心声。当他人无法满足罪犯的期待时,他们的怒气便会一触即发。即使在他人眼里不起眼的小事,也会被他们视为威胁,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发火的目标。
第 13章 罪责为首,毒品次之 / 187
本章要讨论的是那些频繁使用毒品或物质滥用的罪犯。这些罪犯非常狡猾,他们会将自己的恶行归咎于酒精、药物等致幻类物质,并控诉是毒品将他们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然而,毒品并不是导致他们犯罪的原因,毒品只是强化了他们本身具有的犯罪特质。
第 14章 恐怖主义犯罪 / 205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恐怖分子是那种在公共场所引爆炸弹装置、炸毁飞机、威胁不同信仰者或参与种族灭绝的人。实际上,除了国际上臭名昭著的恐怖袭击案的罪犯外,家暴实施者也属于恐怖分子。因为他们都以正义为名,实施着惨无人道的虐待。
第 15章 以“好人”自居 / 215
所有罪犯都认为自己是好人。他们知道法律是什么,也承认自己违反了法律。但这并不能撼动他们自认为的好人形象。他们只是觉得自己犯了个错误。此外,不同类型的罪犯还会互相鄙视甚至强烈谴责对方的恶劣行径。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第 16章 精神疾病还是犯罪人格 / 229
在被判因精神失常而无罪的案件中,许多佯装精神病人的罪犯逃离了法律的制裁。他们不用待在暗无天日的监狱,而是被送往医院,享受着更大的自由和更好的待遇。这让受害者及其家属无不为之愤恨。然而,天网恢恢,这些装病的罪犯总会露出马脚,让正义最终得到伸张。
第 17章 监禁 / 255
监狱被认为具备四种功能:惩罚、威慑、使丧失能力和改造。当罪犯被捕入狱后,他们会被安排打扫卫生、进行“二次教育”,并完成劳动改造。“改过自新”是监狱对罪犯的专享要求。然而,又有多少囚犯真正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呢?
第 18章 罪犯改造 / 271
本章讲述了改造罪犯的一个成功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作者描述了他的合作者约克尔森医生是如何运用其的治疗项目带领惯犯勒罗伊一步步走向新生的。通过这个案例,人们对于罪犯改造也生出了一些希望。看来,坏人还是有机会弃恶从善,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
第 19章 我们该做些什么 / 297
摆在罪犯面前的只有三条路:犯罪、自杀、做出改变。而现有的一些矫治措施,如教育计划、认知行为疗法、戒毒治疗、缓刑等,只能起到部分作用。也许,只有帮助罪犯改变其最基本的认知,才能让他们真心悔改,过上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人生。
致 谢 / 317
书评(媒体评论)
“引人入胜的作品,充满了对罪犯黑暗心灵的原始洞察。”
——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心灵猎人》(Mind Hunter)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斯坦顿·E. 萨梅诺(Stanton E. Samenow)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649881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4-10-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17.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6: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