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的应用范围
治疗神经症:如抑郁症、各种上瘾症、社交恐惧症、怯场症、厌学症、情感挫折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症、更年期综合症、失眠,等等。
生理障碍:如洁癖、性心理障碍、阳痿、早泄、慢性胃炎,等等。
儿童行为障碍:如咬指甲、吃手指头、儿童多动症、口吃,等等。
其他医学应用:如减肥、节食、术后镇痛、疼痛控制、改善机体抵抗力,等等。
增进自我价值感及能力:如增强自信、提高记忆力、提高运动能力、消除职业困扰、提高生活品质、促进个人创造力,等等。
《催眠二十八讲》由威廉姆·W.库克所著,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催眠二十八讲》由威廉姆·W.库克所著,《催眠二十八讲》详尽地介绍了催眠术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具体的应用。在医学及心理学领域,催眠是比较神秘的一个学科。在近现代医学及心理学发展起来之前,一直被蒙上巫术的阴影,而为世人所不理解。随着医学及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慢慢了解到人类潜意识的存在,以及它对人心理活动、行为等方面的巨大能动性,从而使催眠术慢慢成为心理诱导、心理治疗等方面的一种临床技术。该书稿通过二十八讲,阐述了催眠术及催眠状态的特点,如何进行催眠,如何成为一名实施催眠的心理治疗师,以及催眠的作用及风险,使一般读者能够对这一心理治疗技术有所了解。
引 言 传说中的神秘超能力
第1 讲 入侵潜意识
催眠术的实践意义——催眠术是严谨的科学——催眠术与其他科学分支的关系——对于催眠现象的解析——用一个实例演示来说明催眠术的秘密
第2 讲 精通催眠术的人
催眠师需要的天赋——无意间获得催眠的能力——身体健康对催眠师非常重要——自信力、成功的决心、无所畏惧、精神专注度、敏锐的感知能力、沉着自制
第3 讲 你的睡眠会被盗走吗
受术者的“催眠易感性”与天生抗性——最理想的受术者——成群的人更容易受到催眠暗示控制
第4 讲 它们让你无法入睡
催眠“顽固的”受术者——催眠场地需要的条件——催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对催眠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催眠治疗抑郁症与狂躁症——受术者的皮肤条件、皮肤干燥度与催眠能否成功的关系
第5 讲 危险的暗示
受术者的安全——催眠师的意外状况——避免突然打击,构成危险的原因——心脏不好的被催眠者——“催眠后暗示”的注意事项——窒息——引起狂躁的可能
第6 讲 催眠师的手段
水晶球——中国神像人偶——演讲者和牧师——耍蛇人咒语——音乐对动物的作用——对儿童催眠
第7 讲 “盗梦”的7 个层次
困倦——轻度睡眠——深度睡眠——绝对服从——梦游状态——催眠木僵——催眠昏迷
第8 讲 超视力——催眠中的“千里眼”
超视力——生活中的超视力——如何制造千里眼——千里眼并非读心术——超视者的最佳人选
第9 讲 自我暗示的惊人影响
睡觉是自然的自我催眠——如何自我催眠——催眠沉睡时间不宜过长——心脏病、控制心跳——臆想的坏处——提高总体幸福感
第10 讲 叫不醒的宝宝
睡梦中的游戏——叫不醒的宝宝——催眠婴儿是母亲的天性——催眠失眠的病人
第11 讲 精神控制
催眠力量是如何发掘出来的—— 消除受术者的精神抗拒—— 清除杂念—— 培养自控能力—— 培养个人影响力——纠正不良习惯——治疗身体小毛病——战胜敌对意识
第12 讲 强大催眠能力的证明
避开气场强于自己的人——初学者的最佳受术者——如何制造催眠状态
第13 讲 催眠师的磁力操控术
治疗头疼——缓解牙疼和神经疼——消除体内病痛——治疗失眠——调节呼吸
第14 讲 坏习惯与暗示
习惯的本质——暗示,疗养所的基本药方——治愈吗啡和酒精上瘾——催眠如何改变人的习惯——戒除烟瘾——口吃的原因和治疗——纠正其他坏习惯
第15 讲 罪恶的催眠:利用催眠真能干坏事吗
催眠术不会败坏道德——会催眠的罪犯——犯罪的可能性——身体伤害的可能
第16 讲 现代医学中的催眠术
心理对身体的影响—— 护士的免疫力—— 退休后的风险——闲散是疾病的温床——臆想症——预防疾病的方法
第17 讲 催眠能让痛苦消失吗
催眠消除疼痛——如何制造麻醉状态——在催眠中进行危险手术——催眠对外科手术的价值
第18 讲 疯子不易被催眠,抑郁的人则很危险
疯子不易被催眠——抑郁症——催眠是治疗精神问题的理性手段——治愈由不良习惯引起的精神问题——消除幻想
第19 讲 动物也能被催眠
动物具备催眠力量——催眠动物——驯狗及驯马——驯服野生动物——人就是动物眼中的神
第20 讲 商业中的催眠术:你为什么被导购说服
成功的商人——砍价——推销保险——游说团体——精神上的优越感——无法掩盖的气质——社交红人
第21 讲 狂热、虔诚或精神萎靡:或许因为你被催眠了
职业成就由催眠铸成——人气和成功的关系——催眠术和法律——演讲术和辩论中的催眠——成功的宣讲
第22 讲 催眠能否摧毁意志消沉的人
“期待”心理是一种催眠影响——寻找快乐——公众集会和集会的“属性”——有魅力的发言人
第23 讲 催眠术的延伸效应:醒来后还会被催眠师控制吗
在被唤醒后仍发挥作用的暗示——催眠无法改变人的天性——情感之事
第24 讲 无法唤醒的恐惧
受术者一定能被唤醒——催眠中的注意事项——延迟唤醒不会引起任何伤害——“催眠沉睡”状态下的受术者唤醒过程较慢——不可突然从“梦游”状态中唤醒——唤醒前的愉快
暗示
第25 讲 “心有灵犀”与意念力
思想的交流,心灵感应——婴儿的思想——难以掩饰的情绪——预感——如何进行思想传输
第26 讲 被催眠者的“怪异”征兆
催眠时身体上表现出的征兆——刺激感官——身体扭曲——歌唱与演讲——欢笑和哭泣——返老还童
第27 讲 没有痛感:神奇的自我麻醉
自我麻醉是天然的能力——动物自我麻醉的表现——诊所中的实验
第28 讲 小结:最基本的10 种催眠方法
道具法——入迷法——蜡烛法——穆坦法——南希法——麦斯麦术——意念力——旋转镜——印度睡眠——Od 理论及磁力、电流影响
催眠术知识的起始点就是,我们能确切地观察到一个人是能够从精神上控制他人思想和行为的;而在施术者指示之前,已经受到控制的人通常无法取得独立思考和行为的能力。
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其现象,深入学习其基本原理,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催眠中最为寻常的场景。
催眠师坐在他将要催眠的受术者身前,他们都身体健康,心智健全,一眼看去,很难判断双方的身份,然而随后一方将发出命令,而另一方则服从。他们可能达成了统一,但却不是规定谁来指挥、谁服从这样直白。这一隋景看上去像是:双方已经达成一致,又像根本没讨论过这个问题,但一切却显得理所当然。一方扮演施术者角色,另一方自然是受术者。一方表明了自己的强势,另一方或多或少地看上去表示顺从。无人提及关于此事半字,也无人受到身体上的逼迫,然而,双方就是在如此默契中实现了催眠。
施术者指示受术者摆出某种姿势,他说话不多,但每条指示都得到立即执行。受术者完全可以收回自己的注意力,拒绝执行施术者的指令,可他却选择服从了,按照自己接收到的指令行事。
施术者做出几个动作,之后随意编造一个场景或情况,受术者听后会对其深信不疑,完全放弃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独立性。他会相信最为荒唐的谬论,只需稍做暗示,他就会投入极大的热忱执行施术者的指示,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幻想的。实际上,受术者会执行任何来自施术者的暗示。
以上是催眠师从精神上影响受术者看法和行为的一个普通例子,我们需要充分理解这种影响力是如何获得的,服从性是怎么产生的。受术者从最初自主的顺从,变成彻底被催眠后无意识的服从,这种变化是逐步形成的,但在这一过程中仍然有一个瞬间的变化点。
我可以将其看作是往天平一端逐渐加重,来平衡另一端的重量。砝码一点一滴地施加于天平一端,到某个临界点时天平达到平衡,再之后另一端的重物翘起。与此类似,在催眠中,施术者的意念力逐步战胜受术者的精神抗拒,当催眠术师的精神力量越过这个平衡点时,受术者的抵抗将消失,他就被催眠了。
下面我们通过比喻进一步加以说明。当催眠状态已经完全产生,施术者的意念力可以看成是天平完全填满砝码的一端;而代表受术者的一端则失去所有砝码,彻底失去了左右天平的重量。
在对陌生受术者进行催眠时,通常催眠师事先不知道需要投入多少意念力才能使受术者失去抵抗,而催眠的过程通常都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受术者曾被成功控制过,那再次对他进行催眠就会相对容易一些。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知道天平另一端受术者的抵抗重力,那么施术者就能迅速地添加相应的砝码将其翘起。
经验会告诉施术者需要投入多少力量来催眠受术者。有时,催眠术在面对某个受术者时,能迅速感知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对其产生影响,哪怕是催眠技艺再高超也无济于事。
要有效地进行催眠,我们就必须了解自己该做什么。我们知道,对他人进行催眠是一个完全在精神上进行操作的过程,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这一过程。究竟什么才是思想行为,人们有自己模糊不全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往往比自己能够阐述出来的更为复杂和让人疑惑。
对职业催眠师来说,心理学理论对他们来说无足轻重,他们更关心如何操作,如何将自己的意念进行优化,以促进自己的工作。思想总是先于行动,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你的行为是没有经过明显的思想念力而发起的,有的思维也不会涉及任何行为。下文就是几个案例:
1.一个人看到葡萄藤架上结满了葡萄,该场景诱导出“吃葡萄”的念头,而这一念头诱导出“采葡萄”的意一图。于是人就产生了与葡萄相关的思想活动,这些思想继而诱导出走向葡萄藤架、采摘葡萄和吃葡萄的行为,这就构成了由思想主导的有意识行为。换句话说,人的思想转化成为一系列物理动作,而后产生动作的结果。
P3-6
本书为迫切想了解催眠术,渴望掌握催眠术要旨的人所著。全书文字平实,易于普通大众学习,案例翔实可靠,依据真实场景。书中绝无夸张不实之处,严格杜绝仅为文字的轰动性而杜撰虚假内容,而真正的催眠术本身也比凭空想象的更为精彩。
读者应抛开成见,全心投入催眠术中,因为催眠术绝非“骗人的把戏”或“障眼的手法”。它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涉及人类精神和身体上的行为;催眠术只对人类原本就具有的天然禀赋进行发掘,而这一禀赋的确是可通过练习而得到开发的。
熟悉掌握催眠术原理和法则的人,不难发现这种能力可以给自己在社交、思维和商业上带来巨大好处,它能够拓宽人的思维,让“精神与身体的联系”不再充满神秘及误区,使人们破除迷信,拒绝盲从。
书中章节提供充足的实例,解释人的精神对身体的影响,这也是现代医学治疗中攻克疾病的关键因素。成百上千明白“信念”(falth)或“意愿之力”的人,在面对身体的微恙时,已开始抛开对药物的依赖,凭借自己的精神力量调动身体机能来使得身体康复,实则这也是对催眠暗示疗法的应用。
曾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医学界作家说:“过去,药物的使用充满神秘,我们盲目服用任何医师开给我们的药物,同时也吞下了药物的副作用;而如今,随着科学知识的进步,医学的神秘一扫而空。”所谓“是药三分毒”,但先贤不曾了解,人体自身的生理机能同样可为恢复健康发挥作用,因此,许多思想独立的学者投身基督科学教会、信念治愈会以及其他许多反对药物治疗的机构组织。
这场反药物治疗的运动随之掀起,在运动早期出现了很多过激行为;在面对使用何种方式治疗疾病问题上,分歧的双方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极端对立之中,但正是这样的对立才最终形成了日后理想的折中方案。合理的餐食、清新的空气、干净的饮水和没有副作用的药物,这样的“药方”带来了出色的疗效;再辅以“人的信念”或精神疗法,也就是催眠暗示疗法,其综合效果可以说是超乎想象。我们希望,无论是过度依赖药物的人还是完全摒弃药物的人,这样的折中方案都能满足其需要,也让当代医学知识体系进入更为理想的阶段。而对催眠术的合理研究则可以加速和促成这一理想状态的实现,这同样是作者由衷的希望。
科学催眠术并无吹嘘玄幻之处,它的本质就如同其他任何科学分支一样简单易懂,但正是它质朴的属性,使人类忽视了其巨大的价值。
科学领域的任何知识都可能被人们误用作无谓的消遣,甚至是用于实现不义之事,当然催眠术也不例外。但作者由衷地希望本书的读者能将其催眠知识用于善途,使其从正面影响自己,造福他人。
威廉姆·韦斯利·库克博士
于芝加哥,埃文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