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是现代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倡导人性和英美民主制度,却被指责为逃避现实和保守反动。他追求恬淡宁静,充满闲情逸致,襟怀清雅,有中国古代名士的遗风。在这本《梁实秋作品(珍藏版)》里,选编者解释了梁实秋经典作品,力求反映出梁实秋的生存状态。
图书 | 梁实秋作品(珍藏版)/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梁实秋是现代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倡导人性和英美民主制度,却被指责为逃避现实和保守反动。他追求恬淡宁静,充满闲情逸致,襟怀清雅,有中国古代名士的遗风。在这本《梁实秋作品(珍藏版)》里,选编者解释了梁实秋经典作品,力求反映出梁实秋的生存状态。 内容推荐 梁实秋散文是现代文学公认的典范,智慧、风趣、有学问和见解,却不板起面孔,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是文学爱好者不可不读的经典。《梁实秋作品(珍藏版)》是《雅舍散文》的精选,平凡的题目如《日记》、《胡须》、《信用卡》等,亦能写出平凡中的真诚,闪现智慧的语花,亲切易读、既博又雅,一派雍容,乐趣横生。读者可在最短的瞬间,如佛家顿悟一般体会到人生处处是学问。《梁实秋作品(珍藏版)》的这些文章跨越了新旧时代,已成为文坛恒星,任何年龄层的读者读来都不会格格不入。 目录 雅舍主人梁实秋 四正 雅舍品人 雅舍 男人 女人 孩子 客 中年 老年 乞丐 医生 厌恶女性者 好汉 暴发户 代沟 诗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雅舍品世 立日乐 信 洋罪 谦让 衣裳 匿名信 下棋 握手 送礼 洗澡 睡 排队 吃相 旅行 送行 观光 讲演 喝茶 饮酒 吸烟 谈时间 算命 书房 书 书法 骆驼 狗 风水 天气 求雨 广告 麻将 鸦片 雅舍札记 牙答 雪 健忘 馋 流行的谬论 搬家 礼貌 废话 图章 梦 守时 职业 结婚典礼 奖券 快乐 幸灾乐祸 鬼 教育你的父母 高尔夫 火车 钟 炸活鱼 雅舍忆旧 谈徐志摩(节选) 胡适先生三二事 忆老舍 忆沈从文 槐园梦忆 雅舍谈吃 西施舌 火腿 烤羊肉 狮子头 两做鱼 炝青蛤 生炒鳝鱼丝 酱菜 水晶虾饼 核桃酪 铁锅蛋 酸梅汤与糖葫芦 煎馄饨 核桃腰 芙蓉鸡片 乌鱼钱 韭菜篓 蟹 炸丸子 佛跳墙 栗子 海参 满汉细点 菜包 糟蒸鸭肝 鱼翅 茄子 莲子 白肉 干贝 鲍鱼 咖喱鸡 烙饼 笋 黄鱼 八宝饭 薄饼 爆双脆 拌鸭掌 鱼丸 腊肉 粥 饺子 锅巴 豆腐 烧羊肉 菠菜 龙须菜 鸽 味精 秋室漫笔 写字 画展 脸谱 讲价 拜年 门铃 散步 谈话的艺术 试读章节 雅舍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住在那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一一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甜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人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原载《星期评论》第一期,一九四〇年十一月十五日。 P3-5 序言 雅舍主人梁实秋 我国有源远流长的散文传统,从古至今向以文诗并峙,代有大家。“五四”以降,现代白话散文勃兴,几与古人媲美。梁实秋就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一代宗师之一。他的“雅舍小品”流播海内外,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风行不衰。 一 梁实秋(1903.1.6—1987.11.3)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出生于北京一个秀才家庭,祖籍浙江杭县(今余杭)。父亲是前清秀才,曾入同文馆攻习英文,以后在京师警察厅任职。母亲是杭州人,颇有学识,治家很严。1915年梁以河北省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清华学校就读,经中等科又升入高等科。1920年前后,受“五四”新文学影响,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与闻一多、朱湘等同学组织了“清华文学社”,担任《清华周刊》的文艺编辑。这一时期,发表了不少新诗和诗评。1923年自清华学校毕业即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科罗拉多大学、哈佛大学研究所及哥伦比亚大学,主修英语和英美文学。期间与闻一多、罗隆基、潘光旦、何浩若、吴文藻等结社“大江会”。主张“偏重反对列强侵略与鼓励民气”、谋求中华“政治的自由发展”、“经济的自由抉择”和“文化的自由演进”,曾有译著《诗人和国家主义》、《文学里的爱国精神》等,其间深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从此他从青春的浪漫转到了传统的古典,成了一位古典主义批评家。1926年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教授。1927年新月书店成立,梁实秋任总编辑,相继出版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白璧德与人文主义》等,为著名文学社团“新月社”主要成员,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杂志。其问因发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论鲁迅先生的硬译》等文章引起文学史上有名的关于“文学的阶级性”的论争。1930年应杨振声邀请任青岛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1932年主编天津《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1934年返京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35年,在北平创办了《自由评论》杂志,评议时政,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1938年入蜀,抗战期间蛰居重庆北碚,主编《中央日报》副刊《平明》,开始创作“雅舍小品”,审美的看待人生、以乐写苦,独具风格。1949年去台湾,1950年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续写这类豁达洒脱、心境平和、闲情逸致、旁征博引、中西逢源的“雅舍”散文。1966年退休,专心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二 梁实秋以散文名世,其实他有着多方面的才华,在新诗、批评、翻译等方面卓有建树。1922年有新诗《春天底图画》《落英》和1923年的长诗《尾生之死》清雅不俗。留美期间著有小说《公理》。他的主要著作有《冬夜草儿评论》(合著)、《浪漫的和古典的》、《骂人的艺术》、《文学的纪律》、《白璧德与人文主义》(编撰)、《偏见集》、《文艺批评论》、《雅舍小品》、《谈徐志摩》、《清华八年》、《秋室杂文》、《谈闻一多》、《秋室杂忆》、《槐园梦忆》、《看云集》、《梁实秋札记》《雅舍谈吃》、《英国文学史》以及《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等。 梁实秋奇迹般的以散文饮誉文坛,始于他1940年应刘英士之邀以“子佳”为笔名在《星期评论》上陆续发表以“雅舍小品”为总目的小品文。后来在友人龚业雅等的怂恿下,梁实秋将他1939年至1947年间的散文三十四篇编为一辑,仍以《雅舍小品》为书名印行。不料此书~出,风行不衰,共发行了五十余版,创中国现代散文发行的最高纪录。1960年,被译为英文,影响遍及北美和东南亚。此后,他又出版了《雅舍小品》的“续集”、“三集”、“四集”和“合集”,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冰心在《读(雅舍小品选>》中写到:“实秋不但能说会道,写起或译起文章来,也是下笔千言,尤其是小品文字,更是信手拈来,谐而不俗。”朱光潜在致梁实秋的一封信中也说:“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这就是说,在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工作可以由他人承担,而撰写《雅舍小品》的工作则非梁实秋莫属,梁的散文是不可替代的艺术创造。 三 梁实秋的散文久负盛名,当然取决于它本身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真正的散文语言,简洁流畅,不容有一句多余的话,因为文字的赘疣,会立即反映出艺术概括力的衰薄。古今中外的散文大家,无不以语言的操控为要旨,行之其所当行,止之其所当止,疏密急缓,最见笔力。梁实秋深解此中三昧。他说:“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简单’二字而已。”(《论散文》)。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以白话文为根底,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境界。为此,他在篇幅上力求浓缩,删芟枝蔓;在语言上,摅词搞藻,期于至当。他的散文落笔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美在简洁,美在适当。 梁实秋的散文极具艺术个性,主要表现在他那独特的文调上。对于行文的声调韵律,他极为用心,多有体悟,他曾说:“仄声字容易表示悲苦的情绪,响亮的声音容易显出欢乐的神情,长的句子表示温和弛缓,短的句子代表强硬急迫的态度。”(《论散文》)。他的散文不讲排偶,但于参差不齐中寓有整齐排偶之笔;不拘格律,但有时也自然有平仄的谐调和声韵的配合,读起来琅琅上口,保持了适当的节奏之美。如写雨中雅舍一节:“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如写送行:“‘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霸桥折条杨柳,甚至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像这样的段落在梁实秋的文章中俯拾皆是,有一种不露斧斫的音乐美。 四 梁实秋的散文广征博引,秘响旁通,古今中外,融汇无阻,宇宙之巨,蝼蚁之微,尽收笔下。他的文学理念在于文学要表达亘古不变的人性,所以他的散文体裁也主要取材于人类亘古不变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习见的行为如生病、拜年、散步、打鼾、听戏、握手等,惯见的事物如衣裳、汽车、信、门铃、狗、鸟等,以及一些文人生活小情调如写字、下棋、画展、谈话等。于琐屑世态中见人情、见智慧,化抽象人性为具体人性,庄谐并出,化俗为雅。在文章中追求以理节情的心态,恬静安祥的心境,平和冲淡的格调,于寻常中见机警,于艰难中见超脱,收放自如,轻松闲适。文风气高不怒,力劲不露,情多不滥,丰赡不疏,谋求恰到好处。这一切都是以深厚的中西学养打底子的。梁实秋认为中国文化有些地方优于西方,西方也有些地方优于东方,因此,他既反对妄自尊大,又反对妄自菲薄,而主张虚心接纳外来文化,并与我们的传统文化融解在一起。 我们从梁实秋的散文中也确实可以看到他的古文功底之深厚,他虽然小时候未人私塾,但他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以及杜诗极为熟悉。他经常揣摩这些诗文的章法、句法、声调、词藻的特点以及行文技巧,使自己的白话散文能符合“文”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白话。另一方面,他重视简洁、重视文调、在追求雅洁与感情的有机统一,追求理性节制情感,又显然是师法西方的古典主义。梁实秋曾说:“我的散文在思想方面、形式方面受英文学影响不少,但是在文学方面如何遣词造句等是受中国文学的影响,我反对欧化写法。”(季季《访谈梁实秋先生》)。“中外逢源,古今无阻”这既是梁实秋散文的特色,又是特色形成的原因。 纵观梁实秋的散文,兼具中国名士风和西方绅士风的神韵,集抒情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色于一体,正是这种旁取杂糅而又融会贯通,才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难以企及的艺术深度、广度和高度。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我们特地从梁实秋全部作品中精选一些出来,供人们飨读,相信读者不难从中体悟这位散文大家独具个性的文心和才情。 四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梁实秋作品(珍藏版)/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梁实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4591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8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17.2 |
丛书名 | |
印张 | 2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