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写给职场新人的解惑书,写给那些即将离开青葱校园,在职场的入口处正徘徊着的你我他,故事的主题是心灵的成长,更是心灵的养护。
易普斯咨询编著的《成长零存,幸福整取——致职场新人的心理成长书》围绕职场新人入职前、初入职、入职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心理困惑,挖掘和探索这些困惑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学层面的行为建议和参考,希望能够如朋友一般陪伴在职场新人左右,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在他们心境低落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图书 | 成长零存幸福整取(致职场新人的心理成长书)/职场心理读物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写给职场新人的解惑书,写给那些即将离开青葱校园,在职场的入口处正徘徊着的你我他,故事的主题是心灵的成长,更是心灵的养护。 易普斯咨询编著的《成长零存,幸福整取——致职场新人的心理成长书》围绕职场新人入职前、初入职、入职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心理困惑,挖掘和探索这些困惑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学层面的行为建议和参考,希望能够如朋友一般陪伴在职场新人左右,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在他们心境低落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内容推荐 易普斯咨询编著的《成长零存,幸福整取——致职场新人的心理成长书》以主人公唐果的工作经历为主线,将职场新人成长的过程类比为在银行办理零存整取业务的过程,包括开户(即了解自我)、零存(即逐步学习)、整取(即最终成长)三大部分。在每一部分,采取故事记述、心理分析、行动建议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职场新人入职前、初入职、入职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心理困惑,挖掘和探索这些困惑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学层面的行为建议和参考。 《成长零存,幸福整取——致职场新人的心理成长书》在讲述职场故事的过程中,还穿插了许多心理学的专业测试与分析,试图为你呈现一个生动立体的职场环境。相信看过本书之后,你一定会快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为职场账户存入不菲的资金。 目录 前言 成熟,是一次次零存整取 i 开户 1 第一章 Show出你的身份证 3 理想遭遇现实——重识自我 5 骄傲遭遇打击——重建自信 13 求职者遭遇面试官——秀出自我 23 热血遭遇寒潮——重整英姿 33 附录一 职场新人求职实用心理技巧汇编 40 附录二 自我意识评估量表 46 第二章 零存整取,一年、三年还是五年? 49 通向未来的迂回路线——划定职业目标 51 规划,才能发现捷径——职业生涯规划 59 附录 职业偏好自测量表 68 零存 71 第三章 开启人生的“第一桶金”——工作 73 初见格子间——适应新环境 75 初为职场人——适应新角色 84 附录 工作场所人际关系压力自测 95 第四章 不断升值的“第二桶金”——人际 99 初来乍到,请多关照——初识同事 101 不该说的,应该做的——职场人际的交往原则 107 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人——职场人际的灰色地带 114 你说我听,沟通制胜——从需求处着手 122 没错,我生气了——办公场所的情绪处理 130 一不小心,就受伤了——人际交往误区 139 亲爱的,再见——正视职场分离 149 附录 职业适应能力自测 158 第五章 绝对保值的“第三桶金”——健康和能量 163 酸“鸭梨”,甜“鸭梨”——压力管理 165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时间管理 179 越专注越轻松——专注力提升 189 未来,你好——做更好的自己 198 附录 职场压力心理自测 213 整取 217 第六章 当取则取——站在新的高度 219 试读章节 骄傲遭遇打击——重建自信 当林姐看见端端正正摆在自己桌上的“他人反馈问卷”时,她发现很难用语言恰当地形容自己的心情。不得不说,自从实习生唐果来到报社、成为她助手的那天起,她的工作仿佛炸开了锅,工作量不减反增,单是每天绞尽脑汁地鼓励唐果“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已经使她的精力耗费了大半,还要反复修改唐果的新闻稿,简直比自己写还要费时耗力。现在,拿着这张“他人反馈问卷”,她真是百感交集,一方面为唐果真诚的“改进行动”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应该以怎样的态度评价唐果的工作表现感到焦虑。 于是,她从自己的办公桌探出头去,想看看同事们是怎样的状态。茫然四顾间,撞到了唐果企盼的眼神,这眼神澄澈、真诚,透着求知的急切。她忽然明白,这是一个求知若渴,又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孩子,她冲唐果露出一个安抚式的微笑,然后坐下来认真地填写问卷。不得不承认,尽管唐果在实习期间着实给自己添了不少麻烦,但她对工作一直秉持着负责的态度,综合素质也很不错。林姐开始认真地填写问卷,并且在问卷结尾加上了一句:“你还年轻,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我愿意随时为你提供支持,加油!” 唐果一共发出了6份问卷,也回收到了6份反馈。薄薄的6张纸,每一张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她仔细研读每一条评价,然后拿出另一张纸,将优点评价综合记录在纸的左侧,缺点评价则记录在纸的右侧,反复对比、思考。 然后,唐果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自信”这一维度的评价上,同事们出现了两极性的反应:一部分同事认为她的优点是自信——自信使她看起来朝气蓬勃,勇于接受挑战;另一部分同事则认为她的缺点是过于自信,使她轻视眼下的工作,看起来太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她仔细想来,同事们的评价合情合理,她的确愿意接受更多的挑战,也觉得自己的能力胜任当前的工作绰绰有余,就没把工作当回事儿——似乎“自信”就是那个造成她在实习过程中屡遇挫折的症结所在,她没有把握好自信的“度”。 可是,自信的“度”到底在哪里?这就好比往一个看不见的杯子里面倒水,我怎么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倒满了,什么时候会溢出去?! 自从收到同事的反馈后,她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却仍旧百思不得其解。 适逢就业指导课,辅导员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指导大家如何更好地通过简历“兜售”自己,唐果则在下面向周围同学挨个请教“如何把握自信的尺度”,一时间,唐果与后桌就“自信”问题展开长篇大论,滔滔不绝,辅导员的忍耐力终于迫近极限,在唐果浑然不觉地与同伴聊得你来我往时,她被辅导员老师请出了课堂。 站在教室门外的唐果虽然有些沮丧,但由于几年下来对辅导员的了解和感激,她还是决定站在门外等辅导员出来,并拿出自己全部的诚恳道歉。一向严肃的辅导员竟然笑了,胖胖的脸蛋皱成一朵可爱的花,“你刚才的生龙活虎劲儿哪儿去了?”老师打趣道。 看到老师的笑容,唐果放下心来,一五一十地把自己“大闹课堂”的原因解释给她听。 “所以你不是想故意搅乱我的课堂,只是想知道应该怎么把握自信的‘度’?”唐果说完,老师替她作了总结陈词。 “那你觉得在你身上,哪些是过度自信的表现?”老师认真地接着问。 “这可多了,比如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觉得太大材小用;我自我感觉能胜任工作并且游刃有余,但是事实上好像并不是我想的这样;还有……”唐果试图找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过度自信”,但是当她开始回顾起自己在校内的学习经历时,发现其实自己居然还是个“踏实”的学生,一时语塞。 “找不到了是吧?”老师了然于心地说,“你在学校时,有过度自信的表现吗?” 唐果老实地摇摇头。 “也就是说,你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在学校里,你的自信不‘过度’,是因为你相信自己万事搞得定,而且实际上也大部分都搞定了;而工作上,你相信自己能搞定,却最终搞不定,所以这个自信现在就显得有些盲目,有些‘过度’了是吧?我奇怪的是,你刚刚开始实习,实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你没有接触过的范畴,你怎么会对自己这么自信呢?” “因为我在学习上没问题啊,所以我觉得那些写新闻稿之类的工作,对我来说也都是小意思。”唐果答得理所当然。 “那你告诉我,你长这么大,学习了多长时间?工作了多长时间?” “学习了十几年,工作了不到一个月。” “对嘛,你对学习的自信来自于十几年的积淀,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了解。那么工作呢?你才刚开始工作一个月,等于说你才学了ABC,这时候就急切地认为自己可以和外国人对话,是不是有些早了?” “嗯。”唐果慢慢低下了头。 “别急。”老师温柔地拍拍她的肩膀,“过度自信是刚毕业的学生经常陷入的误区。这是因为这时候你们的‘自我概念’尚不清晰。”接下来,老师细心地为唐果介绍何为自我概念,如何恰当地应用自我概念建立合理的自信。 唐果觉得原来横亘在眼前的那道叫做“自我概念”的大门正悄悄打开,大门那边是郁郁葱葱的植被和嘤嘤咛咛的鸟鸣。那是一个她从未涉足,等待她去探索和开发的世界。 “看这个,”不知何时,老师把一张问卷铺在讲桌上,示意唐果看,“这是我刚才在课堂上给同学们留的作业,这个问卷从不同的角度提了一些问题,能帮助你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作简历的时候就能有的放矢地体现。最重要的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之后,你就相对更容易达到你理想的样子了——自信但不自负。”老师向唐果做了个“OK”的手势。两人相视莞尔。 P13-17 序言 成熟,是一次次零存整取 还记得自己上学时的奖学金是怎么花掉的吗?也许,你会拿着五百元的奖学金请朋友们吃一顿大餐,那坦诚的友谊和碰撞的真诚让你餐毕隐约觉得自己只花了一百元,并慨叹这一餐吃得真是划算不已!但如果这五百元是你工作赚到的第一桶金,你还会这样无所顾忌地花掉它们吗?也许你的回答是:当然不。 同样是五百元,为什么我们在消费时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这是因为除了“五百元”这个实际账户外,我们的消费行为还会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心理账户”的概念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塞勒教授提出的,源自心理学的兄弟学科——行为经济学。他认为除了实际的账户之外,在人们头脑中还存在着一个心理账户——人们会将现实账户中客观等价的收入或支出划归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换句话说,同样数额的金钱,人们会根据其来源或用途的不同以不同的消费态度来对待它们。正因为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我们在作消费决策时可能不完全按照经济学的规律来进行,而是加入了很多情感性的因素,并因此最终做出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心理账户是如何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金额账户互相作用的呢?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会持有若干张储蓄卡,每张储蓄卡上面存着不同来源的钱:A卡是工资卡,每月一存,在心理账户上,它就被定义为我们的实际劳动所得;B卡是奖金卡,不定期存入,在心理账户上,它被视为我们获得的“额外收获”;C卡是“天上掉馅饼”卡,诸如彩票中奖,在心理账户上,它则被看做飞来横财。试想,如果你同时拥有这三张卡,且三张卡中存着相等数额的钱,你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些钱? 也许,你会用A卡中的钱支持自己平日的生活消费,且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你会用B卡中的钱,奢侈一把,轻松花掉,无所顾忌;而C卡,你可能完全不会觉得这些是自己的钱,无论你平时多么节俭,此时都愿意与更多的人共享这笔财富。尽管这些钱在数额上没有差别,但是人们却会对三者作出不同的消费决策。这就是心理账户在发生作用。 心理账户这一概念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会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来源的收入,它同样也被延伸于学习及工作中,来解释很多我们可能不明就里的现象。 例如,在某次重要考试前,如果你平日勤学苦练,临考时突击复习,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只是比平常多学一点”;如果平日里“放松无极限”,直到考试逼近才临阵磨枪,打算一次性在大脑中存入大批量的知识,可能就会感到“亚历山大”了。也就是说,如果你经常花费一部分时间学习知识,你的心理账户就会将学习视为一种常态性的时间支出,到临考时就不会为多消耗些时间而感到负担,但是假如平时不用心,到临考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你的心理账户就吃不消了。 而对于踏入职场的新人,也是本书所关注的焦点,我们更愿意将心理账户这个概念演绎为“成长账户”。想一想,在步入职场这个“大人的世界”之前,也许你曾幻想过入职之后的美好境遇——做着喜欢且有意义的工作,并很快与周围的“战友”打成一片,由于杰出的工作表现被重用、被提拔……但上帝往往遵循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硬道理,以至于大部分职场新人一定会经历诸多波折,吃很多“堑”,长很多“智”,然后将这些“智”一一存入你的“成长账户”,才能优雅坚定地“脱新”,即脱离新手角色,变身为真正的职场人。整个过程多么像一个“零存整取”的过程,只不过在这里,我们“零存”的是职场智慧,“整取”的是心灵成长。这种阶段性的“零存”,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消化这些智慧,使它们真正融合于“成长账户”中。在需要的时刻将成长经验适时提取并投入新的挑战,随着“成长账户”的丰盈,我们也将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 本书将以“成长账户”的形式为你展现职场新人从步入职场伊始直至心理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在此过程中,以“零存整取”的结构贯穿整体,为职场新人的心灵成长提供陪伴与支持。 全书采用小说的表达形式,讲述主人公唐果的职场探险历程。这个年轻女孩儿的故事很平凡,平凡到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的化身。职场于她而言新鲜且充满挑战,她如同置身爱丽丝的兔子洞,屡屡碰壁、摔跟头,却也会在每次摔倒后发现那一角落的别有洞天。她将每一次发现、每一次成长存入自己的“成长账户”,为日后的职场探险储备能量。 以唐果的心灵成长为主,辅以职场典型情境的应对策略,本书由开户、零存、整取三大部分组成。与在银行实际操作零存整取的存取款方式相似,在正式零存整取之前,我们需要先开设一个属于自己的户头,掌握自己最初的经济水平,然后制定“零存整取”的方案,所以在本书的“开户”部分,主要介绍职场新人在正式步入职场前期对自我的认知与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接下来在“零存”阶段介绍职场新人正式步入职场之后,对职场大环境及职场人际的适应过程。在第三部分“整取”中,职场新人经历了职场的蜕变,慢慢褪去青涩,成长为成熟的职员,并面临升职及职业选择等新的问题,这时之前的成长经验得以提取应用,在一次次的修炼中终于成就一位职场新人的华丽转身。 这是一个关于职场新人唐果的故事,但主角不只是唐果,也是你。在这本书中,我们穿插了许多心理学的专业测试与分析,我们不是教你如何去做,而是试图为你呈现一个生动立体的职场环境,并为你递上一把发掘力量的金锄头,激发你快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发现未知的自己,描绘未来的自己。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成长零存幸福整取(致职场新人的心理成长书)/职场心理读物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易普斯咨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龙门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83713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3.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7.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9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