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动机与激励 如何走出无效激励的死胡同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员工的内在动机入手,赋予管理工具的意义
动机+激励+领导力
我们熟悉的员工激励之路其实是一条死胡同,会导致团体吐槽、精神离职、闲暇主义、贬值、西西弗斯困局。
获得共识管理、对话式领导、积极、关系网、信任、工作意义、自由空间、尊重。
·走俏欧美30年的扛鼎之作倾情再版
·德国管理学家重塑管理者认知
·激励员工不用钱的底层逻辑和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解释
·随书附赠知识地图
·张坚、张丽俊、胡炜、柯洲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如何激励员工,一直是困扰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现实问题。然而,激励的本质是什么?激励有哪些副作用?我们是否走进了激励的死胡同?关于这些问题,很少有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书是一部探讨激励制度和领导力的优秀图书。在书中,管理学家莱恩哈德·K.斯普伦格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多年的实践经验颠覆性地提出,我们熟悉的员工激励之路其实是一条死胡同,所有脱离动机的激励都是无效的。作者分别从视角、揭秘、领导力三个方面,详细地说明了激励机制的副作用和长期影响,指出管理者应该从员工的内在动机入手,赋予管理工具真正的意义。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共识管理、对话式领导、避免消极、重塑关系网、给予信任、发展人才、找到工作的意义、保护自由空间、维护自尊等管理工具,同时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将动机神话映射到现实,旨在帮助企业和管理者提升企业的绩效。
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创业者、人力资源管理者、人力资源从业者、企业管理顾问及对人力资源话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和使用。
目录
第一篇视角
01对动机的探索源自实践/003
管理层觉得自己有责任激励员工,但在面对这项任务时,却经常毫无缘由地感到无能为力。事实上,在激励制度的寒光下,“领导”只会变成“诱导”。

02了解动机和激励/006
动机是指自我驱动,激励是指外部驱动。动机和激励的关系就像“为什么做”与“怎么做”,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分开讨论。

03精神离职与闲暇主义/013
激励诱导了大规模员工的精神离职。如今,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全新、完整且不可分割的生活方式。他们在闲暇时间“非自愿”地弥补个人价值的实现。

04激励的杠杆/020
对于企业来说,个性化的需求、家庭、社会环境都是激励员工的杠杆。对于觉醒的年轻一代,激励的杠杆不会长期奏效。

05如何理解问题至关重要/027
理解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人们不会自愿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这一问题的理解至关重要。动机的背后也存在着类似对问题的理解。

06激励体系是有组织的不信任/030
由于怀疑和不信任,管理者认为员工从根本上就不喜欢工作,只有在被激励的情况下才会努力工作,而这个假设本身就会引发无休止的论证和自我实现的预言。

07揭秘诱导策略/042
管理者常用的激励方法包括奖励、表扬、威胁、惩罚,其可以组合成“强硬”策略、“鱼饵”策略、“诱导”策略、“愿景”策略等。它们各有所长,但共同特征是都来源于不信任。

第二篇揭秘
08激励的西西弗斯困局/055
人们被一种救赎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努力向山上不停地走。但因为一开始的设计存在缺陷,所以他们永远不可能到达山顶。任何激励都会破坏动机。

09统治者犬儒主义式的表扬/067
表扬对上级和员工的关系弊大于利。它基于不对等的关系,在无形中形成了操纵。只有感知、关注、认可,才会让人永远铭记。

10奖金机制的零和对策/084
作为一种变体,奖金不过是一种出于不信任的预留款,一种预先设定的、负向的怀疑性惩罚。奖金机制只会导致完成计划的利己主义思维,给企业带来一场零和博弈。

11激励就像兴奋剂/106
绩效薪酬、奖金和分红机制不断让员工对激励体系产生新的依赖,这种一浪接着一浪的推力几乎让员工无法自主地做出理性的选择,其不仅会损害身心,还会破坏积极性。

12建议能带来金钱,金钱也能带来建议吗/115
建议能带来金钱,但是金钱不能带来建议。企业建议计划治标不治本,阻碍了员工的创新和积极性。创造力既不能被命令,也不能被购买。奖励摧毁了创造力。

13被动的管理理念/130
激励体系自我调节的制度化会导致管理者的懈怠,管理者和员工的亲密关系被有距离感的系统取代了。激励作为一种辅助性工具,已经成为被动管理的托词。

14贬值/137
激励贬低了员工的价值。在激励的误导下,企业文化必然是一种贬值的文化。年终总结会、言语上的感谢、虚无的口号、内部竞争,这些管理工具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15反对的观点/154
所有的激励都会打消积极性,这是我所有论证的主导思想。然而,在管理实践中,存在很多反对的观点,本部分将一一列举并加以分析。

第三篇领导力
16共识管理/165
每个人都想要有所成就。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约定明确的目标,比自我调节的奖惩制度更有利于绩效的发挥和执行。我们需要的是共识管理。

17对话式领导/178
那些想把自己“神圣”的观点付诸实施的管理者,早就在内心做出了决定,这可能会让管理者和员工分道扬镳。管理者需要实施对话式领导。

18避免消极/182
人是本具动机的。一个缺乏动机的人是无法被激励的,管理者需要将关注点从激励转变到让人消极的原因。

19重塑关系网/188
如果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个人关系不顺畅,那么可以肯定这个
“团队”很难达到很好工作状态。管理者需要明确团队成员的关系,不做迂腐、缺乏可信度和缺乏信任的人。

20给予信任/195
如果你认为员工不够独立,他们就会变成你认为的样子。“缺乏信任”构成了管理者和员工关系中最消极的因素,管理者应该“放手而不是去做”。

21发展人才/205
管理者在发展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管理者应为员工打造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给予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和员工一起识别、发展个人的才能。

22找到工作的意义/213
无视整体的工作概念,会使人感到不满、厌烦、挑战不足,简言之,这会导致积极性下降。管理者应该重建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找到工作的意义。

23保护自由空间/221
人们想要的不过是有选择的空间。企业应该设计非常个性化的工作,为员工提供灵活的空间,并让员工以非常“个人”的方式融入企业,让员工个人的目标得以实现。

24维护自尊,尊重需求/240
职场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无视人的尊严。激励就像扎在身上的一根刺,巧妙又有效地破坏了员工的自尊。企业要尊重员工的内在需求,为员工打造一个可以生活和体验的环境。

25金融危机的启示/251
危机是激励微观调控的结果。危机的深层原因可以在对领导力的理解中找到,本书阐述的观点可以用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案例作为参考。

26无诱惑的薪酬管理纲要/258
支付给员工公平合理的报酬,然后尽你所能让他们忘记钱的事。为了让人们忘记金钱,薪酬体系应该尽可能得简单。本部分内容介绍了一个简单的薪酬管理体系。

27助推——如何温柔地扼杀自由/289
从一本书说起,讲述了在职场中,我们也在“决定”和“被决定”之间徘徊,并且一再撞到我们自由的边界。

2830年后——尾声/294
现在是丢弃激励的时候了,它只会让人“腐败”,让人丧失主动性。本部分内容介绍了我为什么出版这本书,以及为什么经过30年,这本书依然没有失去任何意义。
书评(媒体评论)
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认为发奖金、分股权就是激励,这是对的吗?当员工认为“这是我应得的”的时候,这已经不是激励了。许多管理者对激励的认知不足,导致激励的方法不对、效果不好。这是一部探讨激励制度和领导力的作品,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观点。希望所有对领导力、有效管理和激励话题感兴趣的读者来读一读这本书,我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受益。
——张坚
思科中国区原副总裁,中国惠普政府事业部原总经理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以人为本是重要的领导力。以人为本的背后其实是管理者要学会激励人心,从物质到精神上都要能激励员工。在《动机与激励》这本书中,德国管理学研究者将告诉你如何从员工的内在动机出发,帮助员工寻找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本书值得管理者认真阅读。
——张丽俊(Cherry)
创业酵母创办人
组织创新研究者
《组织的力量》一书作者
“拉姆 · 查兰管理实践奖”得主
同一个人在不同团队中分别是“废柴”和“金子”,这一定是管理者激励能力的差异导致的。正确地引导、激励人,充分扬其长、避其短是提高人员效率的不二法门。激励人,自然绕不开管理者对人的“动机”的觉察,也需要管理者善于与人的“动机”进行有效对话。《动机与激励》一书,从动机出发,探索了激励的真相,是一本管理者启迪自我的好书。
——胡炜
《写给管理者的读人笔记》作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
《动机与激励》这本书中提到的团体吐槽、精神离职、闲暇主义、贬值、西西弗斯困局等有关激励的负面效应在如今的企业管理中屡见不鲜。如何从激励的本质和员工的动机入手,解决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柯洲
笔记侠创办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动机与激励 如何走出无效激励的死胡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莱恩哈德·K.斯普伦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612533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50000
出版时间 2023-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