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黄帝内经》节选临证浅解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医之医理,最早集中在《黄帝内经》,涉及内容包括人与自然、疾病的发生、诊疗疾病的方法和治疗等,力争达到“阴平阳秘”的境界。本书是徐宜厚老中医在通篇阅读《黄帝内经》数次之后,萌生的依据临床实践对其进行整合释义。全书采用原著要点节选的方式,按照“医源篇”“诊法篇”“治则篇”“病能篇”“选方补遗篇”五个版块,予以重新整合,凸显中医学的哲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实用性,可以作为广大中医学爱好者学习、教学、科研的入门之作,让这部具有指导性与实用性的经典之作,走下神坛,真正成为普罗大众的良师益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徐宜厚老中医在通篇阅读《黄帝内经》数次之后按照节选的方式,依据临床实践对《黄帝内经》有关要点进行解读。本书划分为“病源篇”“诊法篇”“治则篇”“病能篇”“选方补遗篇”五个版块,予以重新组合,以凸显中医学的哲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实用性。本书适合中医初学者及对中医感兴趣的读者学习研读。 目录 医源篇 1 一、人与自然 1 二、生命演释 13 三、四季调摄 28 四、万物根本 33 诊法篇 37 一、诊法总纲 37 二、男女异同 40 三、望诊 43 四、闻诊 56 五、问诊 58 六、切诊 64 治则篇 91 一、防重于治 91 二、治则大法 93 三、治则演绎 110 四、地域差异 113 五、方药真谛 118 六、病后食养 123 病能篇 127 一、病能总纲 127 二、四逆纲要 133 三、六淫致病 135 四、阴阳顺逆 136 五、脏腑诸病 138 六、四海生死 141 七、六脱之证 143 八、五脏病态 144 九、病气相传 146 十、寒客诸病 148 十一、咳论 150 十二、风论 153 十三、痹论 158 十四、痿论 163 十五、厥论 166 十六、杂病举要 173 选方补遗 195 一、《备急千金要方》 195 二、《四圣心源》 197 三、《运气证治歌诀》 200 附录 《黄帝内经》有关皮肤疮疡文摘 205 参考文献 210 跋 211 医源篇 1 一、人与自然 1 二、生命演释 13 三、四季调摄 28 四、万物根本 33 诊法篇 37 一、诊法总纲 37 二、男女异同 40 三、望诊 43 四、闻诊 56 五、问诊 58 六、切诊 64 治则篇 91 一、防重于治 91 二、治则大法 93 三、治则演绎 110 四、地域差异 113 五、方药真谛 118 六、病后食养 123 病能篇 127 一、病能总纲 127 二、四逆纲要 133 三、六淫致病 135 四、阴阳顺逆 136 五、脏腑诸病 138 六、四海生死 141 七、六脱之证 143 八、五脏病态 144 九、病气相传 146 十、寒客诸病 148 十一、咳论 150 十二、风论 153 十三、痹论 158 十四、痿论 163 十五、厥论 166 十六、杂病举要 173 选方补遗 195 一、《备急千金要方》 195 二、《四圣心源》 197 三、《运气证治歌诀》 200 附录 《黄帝内经》有关皮肤疮疡文摘 205 参考文献 210 跋 21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黄帝内经》节选临证浅解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宜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1356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89000 |
出版时间 | 2024-05-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2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