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传统士人到现代知识分子(易大厂的志业与艺术)(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易大厂艺术为中心的展开,其在艺术史和时代中的贡献与价值,其艺术观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突破、表现方式有那些独特性等,其于时代文化艺术语境中如何构建自身的艺术语言,其艺术对后世的启示有那些,时代文化背景下其艺术价值的传播如何等等,以一种全局式社会学视角来审视易大厂文艺成就。研究建立在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之上的,近现代中国艺术史在外来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导向与内在传统文化惯性发展和创变的双重作用下彼此消长地发展着,特别是对这个时期的美术发展状况、金石书法篆刻状貌与境遇、政治变革、学术发展逻辑等等方面考察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而作为从传统学养中成长的“士人”到现代知识分子身份转换、寓居时中国经济文化前沿上海的易大厂,其人生价值取向、学术、诗词歌赋、金石书画篆刻艺术等方面皆具有时代的代表性,本研究通过对易大厂知识体系的建构、人生价值取向、金石研究、书画艺术、篆刻艺术、于文艺圈中交游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其知识体系、艺术作品回应了时代的前瞻性和价值取向,反思易大厂于文艺的思想与实践对当下学习与研究的启发意义。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绪论
第一章 “西学”“东渐”与传统惯性:易大厂知识谱系的构建
第一节 “中学为体”:庭训与私塾·广雅书院
第二节 “西学为用”:震旦书院·留学东瀛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之碰撞
第四节 易大厂学问体系:“平生得力之处,唯一宽字”
第二章 出仕与隐寓:易大厂的人生取向
第一节 近代启蒙、革命与仕途
第二节 内心归处:佛学与“隐逸”西湖
第三节 庠序与海上隐寓
第三章 庋藏与鉴赏:以古为欢
第一节 金石拓片庋藏
第二节 组织社团、创办书社书刊与社团活动
第三节 创制字模、金石考古与题跋
第四节 主持《美术生活》等金石书画古器物鉴赏栏目
第四章 印谱、书法、绘画、题跋作品考
第一节 篆刻载体的时序展开:印谱考
第二节 存世书法作品类型、存量状况与分析
第三节 存世绘画作品类型、存量状况与分析
第四节 存世题跋作品类型、存量状况与分析
第五章 受作身份维度与易大厂文艺圈
第一节 公卿、官宦与名流:追随与进取
第二节 文人雅士之交:乡愿与情愫
第三节 市场与经济:去古未远的人际关系
第六章 海上印风场域中的彰显:易大厂印学与印风
第一节 崇古与出新:晚清民国印风
第二节 长期的误解与被标签:易大厂印学师承与渊源
第三节 穿梭于秦汉印、悲庵与古鈢间:易大厂早中年印风
第四节 散朗与奇逸:大写意印风下“印从书出”与“印外求印”之消长与互动
第五节 易大厂篆刻艺术在海上印风场域中的特质与张力:与吴昌硕的比较
第七章 传统审美与现代意识:碑帖融合与文心画意
第一节 碑学视域下:晚清民国书风的逻辑演绎
第二节 价值取向与取法渊源:以碑为尚,悲盦余韵
第三节 碑帖融合之下:高韵深情,坚质浩气
第四节 画学渊源:候补状元与涛溪、青藤与白阳
第五节 传统文人审美下写心画意:使笔不使墨
第六节 易大厂与广东画坛之关系和互动
第八章 关于艺术取法、风格、价值与传播等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古来“取法乎上”之绳墨与“法今”现象
第二节 一种思考:风格取向与价值取向
第三节 遮蔽与彰显:艺术家之名——以易大厂为例
附录一
附录二
图版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传统士人到现代知识分子(易大厂的志业与艺术)(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053826
开本 16开
页数 71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02
出版时间 2024-05-01
首版时间 2024-05-01
印刷时间 202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1380
CIP核字 2024004383
中图分类号 J212.052
丛书名
印张 4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