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意义的逻辑(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意义的逻辑(精)》由34篇悖论系列构成,附有5篇论文,是德勒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德勒兹经由古代悖论与现代悖论确定意义与无意义的地位,探寻意义与无意义冲突的场所,探讨事件哲学与生成哲学、内在性平面与无器官身体、时间的神话构想、游戏等论题,其中涉及刘易斯·卡罗尔、安托南·阿尔托、马拉美、左拉、菲茨杰拉德、米歇尔·图尼埃等作家,斯多亚学派、塞涅卡、尼采、克罗索夫斯基等哲学家,弗洛伊德、梅兰妮·克莱因等精神分析学家。深度、高度和表面融入生命构成的复杂关系,而德勒兹摒弃深度,驳斥高度,他经由刘易斯·卡罗尔从文学维度征服表面,经由斯多亚学派从哲学维度征服表面,旨在诠释保尔·瓦雷里的名言:“最深邃的是皮肤”。 目录 前言:从刘易斯·卡罗尔到斯多亚学派 悖论系列1:纯粹生成 柏拉图区分可被度量的事物与生成疯狂——无限的同一性——爱丽丝历险或“事件” 悖论系列2:表面效应 斯多亚学派区分物体或事物状态与非物体性效应或事件——因果关系的划分——促使表面上升……——发现刘易斯·卡罗尔作品中的表面 悖论系列3:命题 指称、表示、意指:它们的关系与它们的循环性——有命题的第四个维度吗?——意义、表达与事件——意义的双重本性:命题的可表达者与事物状态的属性、持存与超存在 悖论系列4:二元性 语言物体、吃说——两类词——命题的两个维度:指称与表达、消耗与意义——两个系列 悖论系列5:意义 不确定的增殖——贫乏的二分——中性或本质的第三状态——荒诞或不可能的对象 悖论系列6:论系列化 系列的形式与异质的系列——它们的建构——这些系列向着什么收敛?——雅克·拉康的悖论:奇特的元素(空位或没有位置的占有者)——老实人的店铺 悖论系列7:秘传词 基于一个系列的缩合综合(连接)——两个系列之协调的综合(合取)——析取综合或系列分叉的综合:混合词的问题 悖论系列8: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的悖论——结构的条件——奇异性的作用 悖论系列9:问题式 奇异性与事件——问题与事件——趣味数学——随机点与奇点 悖论系列10:理想游戏 寻常游戏的规则——不同寻常的游戏——对时间的两种解读:艾翁与柯罗诺斯——马拉美 悖论系列11:无意义 悖论性元素的特征——它在哪一点上是无意义;无意义的两种形态——由此引起的荒诞(无意指)的两种形式——无意义与意义的共现——作为“效应”的意义 悖论系列12:论悖论 良知的本性与悖论——常识的本性与悖论——无意义、意义与所谓次级的语言组织 悖论系列13: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小女孩 安托南·阿尔托与刘易斯·卡罗尔——吃说与精神分裂症的语言——精神分裂症与表面的破产——被动词语与其爆裂的字面价值、能动词语与其含糊不清的重读价值——深度的无意义与表面的无意义、语言的初级秩序与次级组织之间的区别 悖论系列14:双重因果关系 非物体性的效应事件、它们的原因、它们的准因——无动于衷与发生——胡塞尔的理论——真正发生的条件:既无我也无个体化中心的先验领域 悖论系列15:奇异性 战役——先验领域不能保留意识的形式——无人称的和前个体的奇异性——先验领域与表面——个体的话语、人称的话语、无基底的话语:存在着第四种话语吗? 悖论系列16:本体论的静态发生 个体的发生:莱布尼茨——世界的“共可能性”或系列的收敛的条件(连续性)——事件向谓项的转换——从个体到人称——人称、特性与类别 悖论系列17:逻辑的静态发生 从各维度向命题的过渡——意义与命题——意义的中性——表面与替身 悖论系列18:哲学家的三种形象 哲学与高度——哲学与深度——哲学家的新类型:斯多亚学派——赫拉克勒斯与表面 悖论系列19:幽默 从意指到指称——斯多亚主义与禅宗——古典话语与个体、浪漫主义话语与人称:反讽——无基底的话语——奇异性的话语:幽默或“第四人称单数” 悖论系列20:论斯多亚学派的道德问题 伦理学的两极:事物的物理预言与再现的逻辑应用——再现、应用与表达——理解、期望、再现事件 悖论系列21:论事件 事件的永恒真理——实现与反实现:参与者——死亡作为事件的两个方面——期望事件是什么意思 悖论系列22:瓷器与火山 “裂缝”(菲茨杰拉德)——两种过程与它们的区分的问题——酗酒、躁郁症——致敬致幻剂 悖论系列23:论艾翁 柯罗诺斯的特点与他通过深度的生成进行的颠倒——艾翁与表面——来自艾翁的组织和艾翁与柯罗诺斯之间的差异 悖论系列24:事件的沟通 非逻辑的不可相容性的问题——莱布尼茨——析取的实证性间距与肯定性综合——永恒回归、艾翁与直线:一个更可怕的迷宫…… 悖论系列25:单义性 个体与事件——永恒回归的序列——单义性的三种意指 悖论系列26:语言 使语言成为可能的东西——语言组织概要——动词与不定式 悖论系列27:口欲性 动态发生的问题:从深度到表面——根据梅兰妮·克莱因的观点理解各种“位态”——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深度与高度,拟像与偶像——初级阶段:从噪音到声音 悖论系列28:性 性感带——动态发生的第二阶段:表面的形成与表面的连接——影像——俄狄浦斯情结的本性、生殖带的作用 悖论系列29:好意必受惩罚 俄狄浦斯在他与表面构造的关系中所经历的事情——修复与使出现——阉割——作为范畴的意图——发生的第三阶段:从形而下表面到形而上表面(双重屏幕) 悖论系列30:幻象 幻象与事件——幻象、自我与奇异性——幻象、动词与语言 悖论系列31:思维 幻象、过渡与开端——对子与思维——形而上表面——心理生命中的定位、嘴与脑 悖论系列32:论系列的不同种类 系列与性——连接系列与性感带、合取系列与连接——性系 导语 ★ 德勒兹关键著作中文首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德勒兹哲学的影响力都在与日俱增。本书与《差异与重复》《电影1: 运动-影像》《褶子》及与加塔利合著的《千高原》《反俄狄浦斯》同为德勒兹哲学的核心作品,但由于本书以“悖论”为主轴,翻译难度较大,始终没有中译本问世。本次,《知识考古学》(2021年版)、《混沌互渗》与《德勒兹哲学词汇》的译者董树宝老师终于完成了这项翻译挑战。 ★ 34篇悖论+5篇论文: 在本书中,德勒兹以34篇短文讨论了与西方哲学的整个发展如影相随的“悖论”问题,这些文字既独立成篇,又紧密关联,不仅是德勒兹在哲学上的突破,也是他在哲学文本写作上的一次重要实验。附录中的5篇文字分别集中讨论了柏拉图、卢克莱修、克罗索夫斯基、图尼埃、左拉作品中的哲学状况,而仍然不离全书的“悖论”主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意义的逻辑(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吉尔·德勒兹 |
译者 | 译者:董树宝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8928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2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55 |
出版时间 | 2024-04-01 |
首版时间 | 2024-04-01 |
印刷时间 | 202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66 |
CIP核字 | 2024009074 |
中图分类号 | B0 |
丛书名 | |
印张 | 16.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