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推崇的清代名将曾国藩鉴识人才的学问。用人须先识人,做事须先做人,本书充分结合中国古人鉴别人才的经典案例,选择许多智慧含量高的故事,把中国古人博大精深、 微言大义的智慧特征呈现给读者,使读者读后可以得到不同的思想,从而提高识人辨人的能力,非常值得企业管理者和人事工作者参考,称之为识人宝典也不为过。
图书 | 冰鉴智谋(经典图文珍藏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备受推崇的清代名将曾国藩鉴识人才的学问。用人须先识人,做事须先做人,本书充分结合中国古人鉴别人才的经典案例,选择许多智慧含量高的故事,把中国古人博大精深、 微言大义的智慧特征呈现给读者,使读者读后可以得到不同的思想,从而提高识人辨人的能力,非常值得企业管理者和人事工作者参考,称之为识人宝典也不为过。 目录 卷一 鉴别人才的九大特征………………………………(001) 一、见面……………………………………………………………(003) 二、九大特征…………………………………………………………(009) 彭宣观神态知王莽奸邪……………………………………………(010) 救命的乞丐………………………………………………………(014) 老太婆识别汉武帝………………………………………………(018) 三、中和之才最贵……………………………………………………(020) 四、聪明次之…………………………………………………………(022) 李广与程不识:不同风格的人才,不同的结局…………………(023) 五、人才的五个层次…………………………………………………(025) 卷二 识别忠正与奸邪…………………………………….(027) 一、考察精神 …………………………………………………………(029) 曾国藩识别江忠源………………………………………………(034) 二、识别人的邪正 ……………………………………………………(037) 曾国藩的先浊后清………………………………………………(041) 三、考察小心者与大胆者……………………………………………(047) 石达开称赞曾国藩的识才之能……………………………………(048) 袁天罡识别武则天………………………………………………(052) 卷三 分析性格…………………………………………….(053) 一、性格识人…………………………………………………………(055) 范蠡知其儿必死…………………………………………………(057) 二、领导者理想性格分析……………………………………………(059) 三、12种偏才性格分析………………………………………………(061) 从“二桃杀三士”中看性格得失…………………………………(062) 张昭是个绝好的内当家……………………………………………(064) 周元素善识阿留…………………………………………………(069) 吕不韦以商谋国…………………………………………………(074) 卷四 分类考察……………………………………………一(077) 一、德行高妙的人(清节家) ………………………………………(079) 二、强调制度的人(法家) …………………………………………(081) 三、谋略之才(术家) ………………………………………………(084) 陈平的大谋略……………………………………………………(085) 四、国体栋梁之才 ……………………………………………………(088) 五、大臣地方官之才(器能) ………………………………………(091) 六、智意之士(术家支流) …………………………………………(094) 叔孙通的进退之法…………………………………………………(095) 七、臧否之才(清节支流) …………………………………………(097) 淳于髡察色知人心………………………………………·.……….(098) 姑布子卿识别赵襄子………………………………………………(098) 郑板桥上圈套……………………………………………………(099) 八、伎俩之才(法家支流) …………………………………………(102) 九、文儒之才 …………………………………………………………(104) 十、骁雄之才 …………………………………………………………(111) 卷五 观察言语…………………………………………….(113) 一、言语识人…………………………………………………………(115) 二、言谈鉴人优劣……………………………………………………(120) 三、七种似是而非的人………………………………………………(124) 孙权识别伪人才…………………………………………………(125) 四、在论辩中考察人…………………………………………………(128) 五、言谈中的八个优点 ………………………………………………(132) 郭嘉有先见之明…………………………………………………(133) 朝秦暮楚,陈轸巧解嫌疑…………………………………………(135) 卷六 考察才能…………………………………………….(139) 一、人才特点 …………………………………………………………(141) 投之所好,清皇后招降洪承畴……………………………………(148) 二、八种人才的优势 …………………………………………………(151) 三、各类人才的职权 …………………………………………………(158) 四、主管之才与使用之才 ………………一…………………………·(162) 卷七 考察外形内心………………………………………(169) 一、总论外形内心……………………………………………………(171) 二、考察外形…………………………………………………………(177) 三、考察内心…………………………………………一(183) 郑武公纯奸能豁达……………………………………·.。……….(191) 卷八 情 态…………………………………………….(195) 一、总论情态…………………………………………………………(197) 二、论恒态…………………………………………….(202) 三、论时态 ……………………………………………………………(210) 卷九 闻声辨人…………………………………………….(217) 一、总论声音…………………………………………………………(219) 郑子产闻音辨奸情………………………………………………(220) 二、论声…………………………………………….(226) 三、论音…………………………………………….(233) 卷十 观察气色………………………………………………(237) 一、总论气色…………………………………………………………(239) 扁鹊望气知蔡桓公病情……………………………………………(241) 二、气色的类型………………………………………………………(247) 卷十一 从为人处世考察………………………………………(251) 一、从胸襟气度识人成就 ……………………………………………(253) 二、如何判断一个人荣福的长久与短暂……………………………(260) 郭子仪的平安术…………………………………………………(261) 三谦卑含容与当仁不让……………………………………………(265) 四、警惕“妇人之仁” ………………………………………………(267) 曹操不为妇人之仁………………………………………………(268) 五、从“吃亏是福”考察一个人的真实意图 ………………………(271) 卷十二 英才与雄才………………………………………(275) 一、英雄之分…………………………………………………………(277) 二、三种英才……………………………………………………(280) 班超智勇入虎穴…………………………………………………(284) 三、三种雄才 …………………………………………………………(286) 四、谁是英雄…………………………………………………………(291) 康熙大帝,智勇双全………………………………………………(292) 五、英才雄才孰重孰轻 ………………………………………………(295) 卷十三 八种基本方法…………………………………….(299) 一、判断一个人是否表里如……………………………………….(301) 二、从表情考察内心世界……………………………………………(306) 三、判断模棱两可人的方法…………………………………………f311) 李林甫的弄权术…………………………………………………f3141 四、观其敬爱,识其前程 ……………………………………………f316) 五、从情绪上察人心胸 ………………………………………………(319) 六、从缺点反观优点 …………………………………………………f323) 七、从聪明看成就 ……………………………………………………(329) 李光地九岁怒斥恶匪……………………………………………f331) 曾国藩识别刘铭传………………………………………………(334) 卷十四 七种基本错误…………………………………….(335) 一、耳闻目睹也有偏差 ………………………………………………(337) 二、个人好恶的影响 …………………………..…………………….f341) 三、只凭志向来断人…………………………………………………(344) 四、重早慧轻晚成 ……………………………………………………(348) 五、同类的入未必相互称颂…………………………………………(350) 六、奇人异士的真伪 …………………………………………………f354) 试读章节 观神识人 观察一个人的“神”,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肖。 “神”正其人正, “神”邪其人奸。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这里谈及的“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一样,神发自于人的心性品质,集中体现在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即曾国藩所说的“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如果一个人的“神”平和端庄, “神”定,表明他道德高尚,对人忠心耿耿,不会肆意叛主。也不会因周遭事物的变化而随意改变节操和信仰,敢于坚持正确的东西,意志很坚定。 如果一个人的“神”侵邪偏狭, “神”挫,其品格卑下,心怀邪念,容易见异思迁,随便放弃自己的道德情操而趋利。这种人平常善于掩饰自己,往往在准备充分、形势成熟后才显出本性,而不会轻易发难。不打无准备的仗,是大奸大贼一类的人。对这类人物的鉴别方法详见第二章第二、第三两节。 需要说明的是。神固然与遗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在后天环境中磨炼出来的。 彭宣观神态知王莽奸邪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胆识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纂取王位,不显露本性,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周公式人物。 王莽的姑姑是皇后娘娘。几个叔伯也都贵为将军公侯,但他的父亲王曼死得太早,孤儿寡母的,虽然生活不成问题,但在族人中受到的冷落和排斥,给王莽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也许是他日后篡夺王位的叛逆性格的最初原因。王莽稍稍懂事以后,就开始勤奋学习。王安石讲,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守成。王莽渐渐以一个谦让恭俭、不事享乐的进步青年形象出现在族人面前,穿戴得像一个克己修身的儒生,不仅对母亲和亲长极其孝顺(那个时候孝敬父母师长是最大的美德,许多人因此而做官),而且气度豪迈,与朝野的光明俊伟人士交往结纳,深得时人的赞誉。 他的叔叔、大将军王风生了病,王莽朝夕不离床头,殷勤地服侍,汤药都由王莽尝过以后再给王凤喝,以防有人下毒。几个月下来,王凤的病好了,王莽却是蓬头垢面。满脸憔悴,感动得王凤唏嘘而叹:有子不如有王莽。王凤临死前,托姐姐(时已为太后)和皇上提拔提拔王莽,大司空王商和当世的一些名人也盛赞王莽的品德才行.王莽因此被封为新都侯。 封侯以后.王莽仍然保持着廉敬恭让的作风,在人前不敢有丝毫马虎和得意,但暗地里开始有享乐的意思了。他曾经私下买了一个漂亮的奴婢,却被堂弟无意中撞见.王莽就对他说: “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看相的人说这个女子宜产佳儿,因此就主动帮朱将军买了回来。”当时就把那个奴婢送到了朱子元府上。 他的族叔王根辅佐朝政数年后,因身体不好,向皇太后申请退休。另一个大臣淳于长。先与许皇后的姐姐私通,又娶为妾.与许皇后内外勾结,逐渐得到皇上汉成帝刘骜的宠信。王莽对王根说: “淳于长想取代您,正在跟手下人商量办法。”王根怒气陡生.叫王莽向皇太后举报淳于长的阴谋。由于太后本对许皇后不满,乘机把淳于长搞了下去。 因为这次告发大奸,王莽代替王根成为大司马,时年38岁。他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声誉。母亲生了病,其他大臣派夫人来探视。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妆饰与一般仆妇无多大区别的妇人出来迎接她们。那些夫人们以前都听说过王莽家居生活比较简朴。还不以为意,当那个妇人自称是王莽的妻子时,众夫人惊得眼睛铜铃大。 后人读历史.都知道这是王莽隐瞒自己真实目的的举动,但当时的许多人都被王莽的忠诚廉洁迷惑住了,赞誉之辞盛若花海。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 “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用鉴别人才的“神”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秀出,不会是一般的人;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王莽专权、纂位后,奸诈虚伪终于袒露于天下。如果王莽得势之前,有当权的人能发现他的心怀险诈,也许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 当初,汉武帝以公孙弘为御史大夫,公孙弘生活俭朴,盖的是布被,也不多吃肉食。以耿介忠直著称的老臣汲黯(时为丞相)说:“公孙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却盖布被,这是伪诈。”汉武帝以此言问公孙弘。公孙弘说: “是实话。公卿王侯中与臣关系最好的莫过于汲黯。他今天当面责难我的过错,确实说到我的毛病上去了。位列三公而穿戴与小官吏一样。确实是虚伪,为钓名沽誉耳,确如汲黯所言。如果没有汲黯的忠直耿介。陛下如何能听到这样正直的话呢?”公孙弘既掩己过.又捧汲黯的公直,再捧汉武帝英明,汉武帝深以 夏启。夏代国君。姒姓。禹之子。传禹曾选定东 为是,对公孙弘的谦让越发敬重。夷族的伯益做继承人。禹死后,他即继·王位,与伯益 后公孙弘升为丞相.侍权耍奸。因发生争夺,杀伯益,确立传子制度。有扈氏不服,也受牵连而被诛,开西汉诛杀丞相之被他攻灭。 关于王莽,还有一个补缀。据说刘邦在斩白蛇时,蛇对刘邦说: “你将因斩杀我而名扬天下,贵为天子。又因为你杀我,所以,你砍我头,我闹你头,你砍我尾.我闹你尾。”刘邦想了想,很有意思地将蛇拦腰斩断了。结果,汉朝的江山一头一尾都比较平安,虽有七国之乱,但都没成气候,惟独西、东汉中间出了个王莽.而传说王莽本是一条大蟒化身。 (传说实不可信,聊备于此,以增文字的乐趣。) 王莽专权时,巴郡有个任文公,知道天下将乱,就督促家人背负百十斤重的物品,绕着房舍跑,每天锻炼不止,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后来各地发生战争。任文公一家大小背着粮食财物,在祸乱中生存下来,而其他人遗亡的甚多。看来,这个任文公也不是一般的人,远在巴郡,知道天下将乱,高人也。知天机不可泄,只好保家人,也算一种明智。 神的偏邪与形有一定的联系,比如生活中“鼠眉贼眼,一看就不是好东西”的一类人,事实上不尽是这样,长相丑恶的人往往有善良、仁爱、忠诚的心。因此说“以形观人”错误多多。而神则来自于心灵本性,实难做假,以它来断人品性,确实可靠,简便易行。P10-12 序言 前清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赏戴双眼花翎,赏穿黄马褂,世袭一等毅勇侯曾国藩先生: 您老可好?尚记挂您身后大清王朝的安危否?尚记挂我中华遭列强侵辱的命运否?这些都已成为历史了。 您老经邦济国的才能,后人是推崇备至的。粱启超先生认为,当列强侵我中华、割我疆土、凌害我同胞之时,如果您老犹壮年,则中国必由您手获救矣。您后来的湖南老乡、建立红色中国的毛泽东.文治武功、名扬天下的一代伟人,在年轻时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至于蒋介石,虽败于毛之手,仍将您老的《家书》、《冰鉴》置于案头,朝夕揣摩,欲效您老“打掉牙和血吞”之倔强气也。 到20世纪末,又有叫唐浩明的,起于陈牍灰籍之中,根据您老生平故事,写成洋洋洒洒100万言的长篇巨著《曾国藩》三部曲,风行海峡两岸,掀起一个研究您老生平思想的热潮。本书则赶了这个热潮的尾声。 本书的缘起,概因为身边的一些朋友,要么抱怨人才苦短,要么老上人家的当。抱怨的,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发现、鉴别人才,而非没有——泱泱我中华,会没有人才吗?上当的,是因为对人的判断力弱。而非人心不可知——善恶都写在眼睛里,会感觉不到吗?以上两种,都能从您老留下来的智慧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您老的知人之能,大家都是知道的。连您老的“对头”——太平天国著名猛将翼王石达开都点头称赞,其他人的评价就勿须列举了。 南怀瑾先生讲,您老识别人才的本事源于《冰鉴》一书,该书一时间大受欢迎,成为人人争读的一部奇书,似乎您老的知人之能就得自一本书。这是有失公允的。知人之能是丰富经验积淀的结果,要达到您老的水准,还需要天分。《冰鉴》虽好,但还不足以体现您老丰富的识才智慧。您老说江忠源会“立名天下”,十余年后当“悲壮惨节而死”,这是怎么看出来的?《冰鉴》没有讲,其他书也没有讲。而且,您老在立言方面也可谓震古烁今,当然也知道刘邵的《人物志》,那也是鉴别人才的一部奇书,许多入对此都只字不提,又是一大遗憾。 《人物志》和《冰鉴》两部书,在中国人才学领域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地位,似乎从来没有人明确地并行论及。钱穆先生对《人物志》的评价很高,1961年在香港大学对该书做了一个专题演讲。汤用彤先生也有专文论述。该书成于三国时期.到近代才受到重视。《冰鉴》一书起于您老之手(作者是否是您老,晚生尚想考证),后由蒋介石、南怀瑾等的推崇和介绍,声名隆于天下。 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充分结合中国古代鉴别人才的精典案例。案例如此之多.是同类书籍所没有的,比如孔子听哭声辨人心性、彭宣识别王莽神不正、袁天罡识别武则天、司马昭识魏舒于寒微之中、曾国藩识别江忠源和刘铭传。这样编排,是充分考虑到中国读者喜欢从具体情节中去提炼本质规律的阅读习惯。为免去凑篇幅、赚稿费嫌疑,尽量选择那些智慧含量高的故事,不同的读者可以读出不同的思想来,充分体现中国古人博大精深、微言大义的智慧特征。本书还参考了南怀瑾先生和余秋雨先生的近作,作者谨在此向两位文化大师表示感谢。 祝好! 无由会晤,不胜区区向往之致! 编者
2005年3月18日 书评(媒体评论) 曾公知人之鉴,并世无伦。 ——李鸿章 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画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石达开 曾公貌之过人处,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而绝有光。身材仅中人,行步则极厚重.言语迟缓。“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清史稿·曾国藩传》 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立德、立功、立言并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吾以为使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获救矣。 ——粱启超 毛泽东对曾国藩有过三次评价 第一次是25岁时在1917年8月25日《致黎锦熙信》中说: “愚于i!j}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第二次是34岁时在1926年3月18日《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中说:“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 第三次是77岁时在1969年1月的一次谈话中说道: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13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鉴识人才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南怀瑾·论语别裁 文人用兵,以三人为最:一是明朝王阳明,一是清代曾国藩。一是毛泽东。曾国藩自己带兵,三战三败,而能澄清字内.要归功于他的知人之能——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冰鉴智谋(经典图文珍藏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曾国藩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7235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40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印刷时间 | 200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6 |
丛书名 | |
印张 | 2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