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炮殇(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的讲述内容,时间贯穿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11年辛亥革命的整部近代史,地域覆盖整个中国沿海,刻画了众多鲜明

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惊警世人的深层思考,是记述这段历史的最全面、系

统、翔实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本书是丛书之一,详细描写吴淞之战的悲壮场面和历史经过。

内容推荐

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倒不如说是一部近代海患史,外敌对中国的入侵,绝大部分都是从海上开始的。当时中国积贫积弱,有海无防,西方列强用炮火一次次轰开中国的大门。本书将以纪实的形式记述了吴淞之战的整个历史过程。

目录

总 序

序 幕 英军,兵临吴淞口

第一章 陈公,设阱以待虎

第二章 较量,岂止在战场

第三章 壮哉!吴淞保卫战

第四章 炮殇,血海映忠魂

尾 声 雪耻,只等后来人

参考书目

后 记

出版者的话

试读章节

这是个典型的老牌绅士。突兀的眉头下面一对蓝眼睛折射着狡黠的目光,坚韧不拔而状如虎皮尖椒的鹰勾鼻凝聚着一股异种的辛辣。他已经不是40年前那个没有见过世面的童子军,小肚子微腆,依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大腹便便,那曾经引为自豪的浓密的棕色头发开始不争气了,稀疏着,花白着,随着年事增长脸上有了褐斑和皱纹。但是方方的依然棱角分明的下巴,配上高筒礼帽和整饬的燕尾服,连同卷曲的鬓角和不长的胡须上飘逸着的不经意的耸肩一笑,都显示出此人内心正是踌躇满志。

他,就是1842年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全权公使——璞鼎查。

大海宿酲初醒,港湾里的海风带有一股刺鼻的鱼腥味,他皱了皱眉头,转过头顺着甲板向前走了两步,踮足引颈向他统率的舰队了望。

他的座舰“皇后”号留在香港,“皋华丽”号五桅巡洋舰现在是他的旗舰。“布郎迪”号巡洋舰和“哥伦拜恩”号、“摩底士底”号、“北极星”号、“克里欧”号、“阿尔吉林”号5艘三桅炮舰,以及快速武装汽船“复仇神”号、“弗莱吉森”号、“西索斯梯斯”号、“伯鲁多”号、“谭那萨林”号和“麦都萨”号,在他旗舰的前沿一字排开首尾相衔,酷似一道城垣一片森林。

这正是璞鼎查骄傲的资本,一个由庞大的战舰、重炮和来复枪组成的攻防有序的武力资本。凭借这个资本,他要让中国皇帝低下那高贵而自命不凡的头颅,满足他大英帝国的一切条件,否则,他的炮舰便要直逼北京的皇宫龙廷。

再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决心更坚定的了。他伸出手来沿着胸腹画曲线似的一挥又紧紧一攥,提上文明棍走回住舱。

他的住舱比“皇后”号加大了,但同样按他的兴趣装饰得既有西方色彩又别具东方风情。宽敞的接待室里油光锃亮的柚木家具和蓝皮沙发显示出一种英国式的皇家气派,而壁橱里与舷墙上摆设着悬挂着的则是中国的陶瓷和字画。这种布置用他引用的一句中文,就叫“中西合璧”。

应该赐给璞鼎查一顶“博士”头衔。表面看上去,这个洋人风度儒雅,像个文人,实质骨子里却是个饱经战争风云的军人。

因为对中国的一种神往或者说是一种走火人魔的痴迷,出身于海军世家的他,12岁就参加了英国皇家海军。这是他从小就打定的主意,只有当上海军成为像他祖父一样的舰长,才能驶出本岛,才能远涉重洋,才能有朝一日踏上中国的“王道乐土”。

凡是到过中国的人他都景仰。他崇拜过马可·波罗,更羡慕和钦佩他的前辈——一位因游历中国而成为名门望族的马戛尔尼。

1792年,璞鼎查还在摇篮之中,马戛尔尼就奉英王之命出使中国。

是马戛尔尼将中国风情引向英伦三岛,可以说当时不仅是英国而且是整个欧洲都对中国着了迷。英国女王喜欢穿唐人服装,满汉全席的中国宴成了上帝都眼馋的佳肴,皇室宫殿里装饰着的是中国的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的刺绣织锦和松竹梅兰的蓝染土布,而景德镇的瓷器更成了王公侯爵的抢手货。

从那时起,幼年的璞鼎查就生活在中国的童话之中,他想象已经来到中国,穿长袍马褂戴瓜皮帽,用中国瓷盅喝中国的绿茶,在他的中国漆器的文具盒上临摹描画中国绣像小说中羽扇纶巾的传奇人物。他那富裕的少年朋友家的花园都兴中国的园林艺术,放学闲暇时他常到同学家沿着那装点着并不实用的拱形小桥的小溪散步,那时他走着走着就发誓将来要走到中国去。

P2-3

序言

中国的崛起将从海上开始

“海殇则国衰,海强则国兴”。

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伟大梦想和屈辱体验熔铸成的心声。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海洋国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倒不如说是一部近代海患史,外敌对中国的入侵,绝大部分都是从海上开始的。当时中国积贫积弱,有海无防,西方列强用炮火一次次轰开中国的大门。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歌的作者田汉说:没有危机的民族,是无望而无救的民族——这种危机感,就是植根于我们民族思维深层的忧患意识。

看完12集电视片《大国崛起》让我产生一个强烈的念头: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既然昨天的屈辱是从海上开始的,那么,今天的崛起必然要从海上开始,我坚信只要有全中国人的支持,“太阳一定会重新从东方升起”!

8年前,学苑出版社策划这套丛书,就显现出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用8年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登高才能望远,详察才能洞悉。如今,出版社再次修订重印这套丛书,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虽然书中讲述的是中华民族苦难的昨天,但它所昭示的是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让我们走进中国近代海战场,与历史对话,聆听古炮与沉舰的诉说,回味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和邓世昌的警世之言。

2l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据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全球200多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3/4集中在沿海地带;全球,70%的工业资本和80%的人口,也集中在距海岸200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区。海洋已经成为人类克服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宝库;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利用海洋大开发的历史契机挺进海洋、经略海洋,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向海洋转移,随着海洋新资源的发现与开发,海洋上争岛夺礁、抢占资源,是引发海洋争斗和局部战争的重要原因。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海权论的创始人马汉也提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其决定因素,都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海权,能否控制海洋。”

纵观历史上世界大国的崛起,都可以说与经略海洋息息相关,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等,无一不是“发轫于海洋”,并最终成为具有强大海洋控制能力的国家。据报道,美国把“控制全球16条海上战略通道”作为海军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不断加强在这些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自卫队也明确提出,要保卫海上“千里生命线”。印度海军则提出了“远海歼敌”的作战思想,以实现“印度洋控制战略”。

而我国呢,虽说是大国,但在世界大国中却是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国家。特别是海洋问题上,还有许多麻烦。

——在东海,台湾问题久悬未决,陈水扁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在南海,我国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从权威部门的数字看,大约有15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特别是当我亲眼目睹南沙还有一些岛礁在别人掌控之中时,不免生发愤慨。  ——还有,我国海上能源命脉的安全,海外利益的保护,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的围堵等等问题。可以说,国人现在最关心的是海洋,是海军,是安全,因为海洋和海军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正因为如此,去年12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海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指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军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中地位重要,使命光荣。他强调,要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

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就《政府工作报告》举行分组讨论时强调,国家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研究制定我国海洋安全战略,用以指导我海洋方向的战略行动,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和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无论是推进经济发展还是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在海洋空间都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如果中国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存在于世界海洋上,我国海洋上“海域被侵、海岛被占、资源被掠”的局面难以改变,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安全难以保卫,一旦国外发生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海外财产与人员安全无法保障,也无力承担一个海洋大国应负的国际海洋安全义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紧追世界科技进步的浪潮,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已经与海洋无法割断。站在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上认识海洋战略问题,树立新的海洋国土观、海洋利益观、海洋防卫观,是全中国人的当务之急;如何走好、走活这一盘经略海洋的大棋,是全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这,也许就是学苑出版社重新修订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所在。

后记

记得是在1998年,我社邀请了十几位海军的军官、作家、学者座谈,商讨创作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海战史的丛书。与会者深沉的思索,至今记忆犹新——

当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对于昨天,人们以为已经讲述得太多,书写得太多。于是人们开始遗忘昨天,遗忘中华民族苦难的昨天。遗忘,产生冷漠,产生麻木,产生目光短浅和急功近利……

其实,昨天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昨天,起于19世纪40年代,长达一百余年的腥风血雨,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拖入深重的民族灾难之中……

深入昨天,一个不常为人注意的史实凸现在我们面前: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绝大部分来自海上,虚弱的海防无法襟护国土,从此中国沿海地区烽烟四起,国门洞开,山河破碎。中国近代海战场的焦土血海所书写的,几乎就是一整部近代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痛史。然而,中华民族从来不甘于耻辱,我们的先人在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面前,进行了殊死的抗争。中国近代海战场的残垣断剑所书写的,又是一整部近代中华民族抗敌御辱的悲壮史诗。我们还看到:中国近代史上,灾难来自于海洋,抗争起自于海洋,觉醒同样兴起于海防斗争的艰苦实践中。西方列强来自海上的侵略,震醒了沉睡的中国,唤起了觉醒、奋起的中华民族……

时间到了20世纪末,海洋已经成为振兴中华民族新的生存空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即将到来的21世纪,很早就被称为“海洋世纪”。谁在21世纪赢得海洋,谁就拥有了希望。回首漫长的华夏文明史,中华民族曾经在海洋上书写过辉煌的海洋文明;而在近代,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海洋上涌来的无穷灾难。历史告诉我们,所有关于海洋的梦想,都必须以海权为依托。我们曾经饱受丧失海权、遭受海上入侵的苦难。历史,绝不能重演。拥有海洋、经略海洋、守护海洋,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未来……

我们的思索,产生了创作出版《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丛书的信念——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采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述史实,揭示历史教训,唤起大家万众一心建设强大中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的讲述内容,时间贯穿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整部近代史,地域覆盖整个中国沿海,刻画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惊警世人的深层思考,是记述这段历史的最全面、系统、翔实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

在长达6年的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当作者半夜打来电话,声音哽咽地朗诵他刚写就的感人段落时;当跟随作者在斜阳衰草中寻觅古炮台遗址,默默凭吊先烈时;当采访军舰官兵,看到一位舰长在保卫西沙的海战中被弹片击伤的手臂时;当慰问海岛官兵,体验蚊虫叮咬、烈日暴晒、孤独寂寞的滋味时,一定要出好这套丛书的信念与日俱增。

《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丛书出版后,几十家报刊摘登、报道,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以此为蓝本制作播放了大型系列专题片。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来,海洋、海权日益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人民海军日益壮大。今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因此,我们决定重新出版这套丛书,旨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历史,重视海洋,关心人民海军的建设,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海上强国,完成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学苑出版社

孟 白

2007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炮殇(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德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716122
开本 32开
页数 35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1999-10-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3.06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