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自选方式 |
内容 | 内容推荐 1985年到1989年的五年时间里,四川美术学院在当时任院长的叶毓山主持与陈列馆馆长王官乙推动下,前后举办了12次学生及教师自选作品展。展览以学生在教学之外创作的作品为主,按“自己审查,自己装潢,自己陈列”(后加上“自己组织研讨会”)为基本原则, 自选作品展是在四川美院推出77、78级乡土与伤痕艺术之后,及时鼓励川美学生进行自发、自由的艺术创作,涌现出一大批后来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奠定了川美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前沿的基础。同时自选作品展在1985年初开始举办对八五新潮及西南艺术群体有前期推动和启发作用,星星之火以后成为燎原之势。 本书主要将收集的“四川美院1985-1989自选作品展”文献资料(包含叶毓山、侯宝川、王官乙、潘召南、叶永青、等多位自选作品展的发起人与亲历者采访自述、历史文档、历史照片、当年作品图片等)与《自选方式与一个时代——“四川美院1985-1989自选作品展”回顾与研究文献展》展览及研讨文章。本书内容包括自选作品展文献资料及相关研究文稿,自选作品展参展师生介绍及创作以及当时四川美院艺术教育背景、研究等。 目录 前言 八五时期四川美院自选作品展说略 上编经历与陈述 见证者采访录 我说要相信学生—叶毓山采访录 我们应该有包容的心态—王官乙采访录 我们要自己做展览—潘召南采访录 上课学的东两不能满足我们的创作欲望—梁伟采访录 我不想在固定模式里一直走下去—曾岳采访录 一条被历史蔽闭的重要隐线—叶永青采访录 体制内的开放助长了边缘与野生的艺术—吴松采访录 那是川美非常活跃的一个阶段—侯宝川采访录 这个展览回头看就是踩到了时代的步伐—刘安民采访录 展览作品评说 关于群展作品 关于“六人画展” 关于“十二月画展” 关于个人展览 下编史料与文献 相关文字资料 1985年至1989年王官乙工作笔记 1986年四川美院呈送文化部情况报告 1987年四川美院关于学生自选作品展览总结 相关报道评说 《中国美术报》报道 《中国当代美术史》评述 《江苏画刊》刊载 相关批评辑要 《新写实绘画》论说 张晓刚创作丛论 叶永青的创作道路 创作丛轮 校园诗文例选 八五时期四川美院校园诗选 1985年至1989年叶永青、张晓刚文摘 八五时期四川美院学生文选 学院有关记载 四川美院创作史及校史记录 1985—1989级在校学生名录 前后作品图集 当年展览作品 朱澄个案辑录 后续创作举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自选方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林 编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6753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5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6-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16-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