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媒介批评 第十五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媒介批评》是对各类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批评的学术性出版物,意在从媒介学的角度对当前的大众文化和时尚进行批评、读解,考察媒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提供媒介批评的方法。《媒介批评》已出版十四辑,其为高等学校师生、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大众媒体从业者提供针对当代媒介的评论性言论和交流近期新学术资讯平台的办刊方针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在媒介批评与研究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本刊于2021年获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内容推荐 本书的核心话题为艺术疗愈。艺术疗愈作为一个跨学科发展的学术方向和心理治疗实践方法,已越来越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推广。本书将传播学与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结合用以探究“艺术疗愈”这一当下热门媒介现象,涉及艺术疗愈与教育方法、艺术疗愈的跨学科融合、艺术疗愈的多媒介实践等。本书关注的其他话题还包括艺术批评、图像与视觉文化、新媒介学理研究、新媒介实证研究等,内容丰富,论说精彩。 《媒介批评》是针对各类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批评的学术性出版物,现已入选CSSCI(2021—2022)收录集刊。 目录 核心话题:艺术疗愈探索 国内外艺术疗愈研究热点与动态 多感官媒介:艺术疗愈中的具身交互 图像叙事媒介下艺术疗愈情感认知转化的内在机制 基于VR媒介技术的疗愈型空间叙事探究 艺术疗愈在综合性大学中实施的路径与方法 新媒介学理 生成屏幕:视觉媒介终端的未来考古学 Aura新释:从本雅明到朱利安 达达主义“反艺术”实践的媒介学分析 女性向游戏玩家浪漫信念养成记——叙事沉浸感的中介作用 媒介视角下的电子游戏表达策略研究——以《最后生还者2》中的创伤性记忆书写为例 身体与经验:重思传播中的“情感”问题 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中的情感逻辑转向 影像批评 电影何以神话?——日常生活批判视域下的《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 从荡妇到贞女:论电视剧《梦华录》对元杂剧《救风尘》的改编 流动的“边缘之城”:“迷雾剧场”的重庆影像 “众览”:中国早期电影放映间的表演行为及其视觉构成 论鲁迅的电影观 一种描述 “文艺是图像之象征”——牟宗三“文艺媒介论”简析 从晚清汉英字典看中国文化关键词传播 重塑历史认知:走出新闻传播史的教学误区 传播的“物性”:从彼得斯的信息观看传播学的想象力 论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红色文化价值传播——媒体融合背景下口语传播人际性探析 图像与视觉文化 历史语义学与跨文化图像:域外“黄祸”漫画的缘起(1895—1905) 被凝视的“景观”与被构建的“他者”——论老舍小说连环画改编中沦落女性的图像再现 数字人文影响下数字艺术史的研究实践与创新 革命与生活:王琦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木刻创作 学前儿童的新媒介生活:短视频的异化渗透 学术动态 2022海上纪录片论坛:“纪录片、当代艺术与创造的摄影机”会议综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媒介批评 第十五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柠,柳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8631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450000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