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儒家廉德思想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何为廉”“为何廉”及“何以廉”问题上,儒家思想中有系统的阐释。本书试从多个维度,对儒家廉德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与学理阐释,认为,儒家廉德思想理论大厦是建构在天人合一,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公私、义利、理欲之辨等基础之上,通过俭、耻、孝等具体伦理德徳目体现出来,并主要依靠自我修身、道德教化、制度约束和法律惩治等路径实现廉德之养成的,积极借鉴儒家廉德思想中关于德主刑辅、为国以礼、以德修身等思想主张,对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任松峰,山东莒县人,历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五项,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框架 第一章 “廉”范畴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进 第一节 “廉”范畴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廉”德思想的产生及早期发展 第三节 比较的视阈:先秦诸子论“廉” 第四节 历史的视野:后世儒家论“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理论基石 第一节 “天人合一”:儒家廉德思想的哲学基石 第二节 “以民为本”:儒家廉德思想的政治基石 第三节 “仁者爱人”:儒家廉德思想的伦理基石 第四节 公私、义利、理欲之辨:儒家廉德思想的价值原则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伦理内蕴 第一节 俭:儒家廉德思想的生活之基 第二节 耻:儒家廉德思想的道德前提 第三节 孝:儒家廉德思想的伦理之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政治表征 第一节 道德的向度:廉善、廉敬与廉正 第二节 法律的向度:廉法 第三节 能力的向度:廉能和廉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儒家廉德养成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 廉德养成的学理依据 第二节 廉德养成的教化机制 第三节 廉德养成的制度规范 第四节 廉德养成的法律约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古代践行 第一节 廉耀古今:“明君”与封建盛世 第二节 百世流芳:“清官”与社会风化 第三节 二重变奏:贪腐与倡廉的交织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儒家廉德思想与新时代廉政建设的契合 第二节 儒家廉德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廉政建设的重要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儒家廉德思想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任松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2997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5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8 |
CIP核字 | 2024033959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