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紫电青霜/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武侠小说之父”还珠楼主代表了民国武侠重要的一派,他信奉吕祖的伍柳天仙法脉,融合神话、剑仙、武侠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想象发挥,尤其是各种剑仙神术、奇幻法宝,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大气魄,为中国小说界的千古奇观,对后世武侠作家影响巨大,几乎无人可以企及,如台湾武侠泰斗古龙,就曾说到他受还珠楼主的影响颇深。《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收录了还珠楼主武侠小说三十余部,《紫电青霜》是其中一部。

内容推荐

《紫电青霜》是一部长篇武侠小说,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创作。全书共五回,约十万字。本书延续了还珠楼主以往的写作风格,是其鲜有人知的一部作品,曾在《益世报》连载,至1935年3月中断,未载完。作品文笔洒脱,人物刻画细腻,行笔颇有刚中带柔的侠客风范。本书后附还珠楼主创作年表。

目录

还珠楼主小传

第一回 画船箫鼓节应天中

 客邸风尘惊逢异叟

第二回 狍鸟蛮花山光如画

 星镡电锷苗女施威

第三回 猓女怀恩独身采灵草

 瑶人背信两矮戏银花

第四回 病行者野烧苦竹叉

 天翼儿大闹留人峒

第五回 鸟道蚕丛逢旧雨

 高山流水听鸣筝

附:还珠楼主李寿民先生年表

编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画船箫鼓节应天中

客邸风尘惊逢异叟

广西梧州,又名苍梧,地当水陆两路要冲、往来孔道,承平之世,商贾云集,百业繁盛,加以土厚水深,宜于稼穑,虽说是地介僻远,杂在蛮荒,人民倒也安居乐业,足食丰衣。

梧州的城,本是依山为郭,桂江的水,自西北来,绕着梧州西南门,汇入西江,倚山临水,不但形势雄胜,风景也非常清丽。一班退休官员、文人学士,有的山半结庐,有的临水安宅,人家白云,楼台烟雨,固然是生活闲适,起居风雅,就连那农夫牧竖、樵子渔人,当着春深陇亩、叱犊归耕、锄罢白云、渔舟唱晚的当儿,在劳力辛苦之外,随时也各享着几分清福。

在前清雍、乾年间,正是由乱返治之时,虽然人心思汉,犹未忘明,许多有志之士,还在暗中团结,伺机光复,毕竟康、雍、乾三个皇帝老儿十分聪明,知道天下虽是由马上得来,却不能再以马上治之。一方面排除异己,大兴文字之狱,对智识阶级,极尽示威惨杀之能事;一方面对于无知无识的小民,倒并不十分苛待,再加上年景丰收,人民不愁衣食,渐渐就安之若素了。这些志士,看到民气如此销沉,好不痛心疾首,枉自不避艰难辛苦,到处奔走呼号,作那万一之想。

无奈清廷方面早有防备,知道这些人志行高洁,智虑忠纯,不能以高官厚禄收买,尤其是他们都生具异禀,本领超人,行踪飘忽,极难捉摸,若令他们散在民间,必为将来满族心腹之患,便想下以毒攻毒之计。一面令许多叛明降臣严密查拿,宁可滥杀无辜,不可妄纵一人;一面又用重金收买有大本领的汉奸使为己用,一时爪牙密布,罗网高张。

那些降臣叛贼,大都是些庸懦无能、贪生怕死之辈,除了妄杀许多无辜、令人发指外,并无足虑;惟独这些汉奸,多半出身绿林盗贼,武技超群,平时就不知那些志士根底,也都有个耳闻,何况行家相遇,见面便看出形迹,他们人数既多,又仗着清廷密旨、官家护符,也不知许多英雄志士死在他们的毒手。

虽然邪正两方本领各有高低,优胜劣败,可是一方面是受着满人豢养,服食淫奢,仗着人多势众,心骄气盛,以此等等俱犯武家之忌,日子久了,功夫有退无进;一方面却身在江湖,心存汉室,含辛茹苦,卧薪尝胆,到处访求能人,拼命练习本领,功夫有进无退,每遇一个同党被害,无不倾心协力,誓死报仇,不论对方的仇人本领多大,用尽心血,早晚将仇报了才罢。

似这样循环报复,同室操戈,彼此当然互有伤亡。正的方面,固然元气大伤,仅存硕果鉴于大势已去,时不我与,只率暂时退隐山林,将匡复之志托诸后人;而邪的方面,所剩下有限几十个有本领的汉奸,纵不死于志士英雄刀剑之下,也都遭受清帝的忌视,成了功狗。虽因事涉满人忌讳,正史不载,然而民间传说、野史逸闻,斑斑可考,未必无因。

作者幼年随官,多闻异迹,兹特录供读者茶余酒后遣兴之资。若谓振衰启懦,挽救人心,多记山川,自诩博涉,则吾岂敢!

话说梧州江心里有一种船,构造非常奇特。船名叫作木篇,有的是许多根大小相同的木头,用铁练铁条,钉捆成两三丈宽、五七丈长的木排,再在上面搭起两三层楼台,加以彩漆。最讲究的,还悬有名人书刊的匾额联语,陈设家具无不清雅。也有用三只船并排打成的。一班富贵人家,到了春秋佳日,携眷约友,带了乐人,坐到木篇上面,饮酒作乐,观赏江景。尤其是五月端午,龙舟竞渡,遍江处处,画船箫鼓,金碧辉煌,随波上下,远望无殊蜃楼海市,非常美观。到了赛舟之时,更是万人空巷,齐集江边,热闹已极。

这一年恰好又是端午,十几条龙舟,一字儿排列在下流头江心以内,静候三声锣响,红旗一挥,便即开始竞渡,往上流头争先抢进。数十家木篇上面的官绅豪富,早预备下了猪羊红酒,准备犒赏。成千累万的观众,延颈企足,正在凝望的当儿,南门临江一家小酒肆中,忽然走进一个身背包裹、形容憔悴的少年。

酒肆主人姓郑,人极本分,正在独个儿看家,见有客人进来,忙即上前招呼,接了那少年包裹,递过掸子,端了脸盆,请少年先拂尘洗完了脸,落座以后,说道:“客官想是从远处来,偏赶上我们这里赛龙舟的热闹,真巧极了。如今天气还早,赛舟要午时才起头。小店两个伙计,年青人不晓事,这早晚就跑到江边去等候,我一人又忙不过来。好在他们并未走远,客官如不嫌弃,等一会,我就去将他们喊回来,给客官预备吃的。”

那少年闻言,脸上微显惊异道:“今天已是端午了么?怪不得来时,沿江如此热闹。我因要到桂平去寻一个人,约定是在端节前后,不想在路上生病,耽误些时,连日兼程赶到此间,实在力乏,略进饮食,便要去雇江船上路。我有病在身,也多吃不下,只消来两角酒、一碗热稀饭,去去风湿足矣。”P1-3

序言

还珠楼主,原名李善基,后更名李寿民;笔名还珠楼主,晚年又改笔名为李红。四川长寿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二十八日。在同胞兄弟中排行老大,在叔伯兄弟中排行老七。李家世代为官。其父元甫,进士出身,光绪年间官至苏州知府,为人清廉正直,厌恶官场肮脏黑暗而弃官归里,设馆授徒。其母周家懿,四川成都人,也是大家闺秀,知书通文。由于父母教子严厉,李寿民又聪明过人,三岁开始读书习字,五岁便能吟诗作文,七岁能写丈许长对联。九岁时更写出了五千言的《“一”字论》长文,被誉为“神童”,并获得了长寿县衙颁发的“神童”大匾,此匾高高悬挂在李家祠堂。可知李寿民具有惊人的天赋且受到良好的家庭启蒙教育,这也是他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基础。不幸十二岁丧父,家道中落,家计难以维持。其母携带李寿民及两弟、一妹,顺江而下,至苏州投奔亲友,幸得其父之门生故旧慷慨周济,勉强度日。李寿民也得以就读于著名的草桥中学(今苏州第一中学),学习成绩一直高出侪辈,名列前茅。

在此期间,李寿民坠人了初恋的情网。恋人名叫文珠,比李寿民大三岁,为邻右之女。虽非绝代佳人,却也相貌清秀,性格温柔,尤善琵琶弹奏。李寿民爱听文珠弹琵琶,文珠则爱听李寿民摆四川“龙门阵”。一来二往,两小无猜,爱苗在不知不觉中茁壮成长。然而这段恋情却只见开花而未能结果。原因在于李寿民家境贫寒,又是长子,故从二十二岁起,便不得不停止学业,为养家糊口而开始浪迹江湖。起初尚与文珠有鸿雁传书,渐至鱼沉雁杳,后才得知文珠竟然沦落到烟花柳巷。这是李寿民的终生之痛,致使他在很长时间内不作燕婉之想。据说他的小说《女侠夜明珠》,就是为纪念文珠而写的。

李寿民的首个落脚点是天津,而天津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不仅使他找到了终身伴侣,而且成为他作家生涯的起点。李寿民初到天津,经人介绍,充任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的中文秘书,因其才气横溢,中文功底深厚,深得傅作义赏识。傅作义的英文秘书为段茂澜,是留英学生,与李寿民一见如故,义结金兰。由于李寿民生性散漫,不惯军旅生活,且性格强傲,不肯唯命是从,有时甚至敢于顶撞上司,故不足一年,便拂袖而去,据说还留下一首打油诗,对傅作义冷嘲热讽。傅作义也有过人度量,一笑了之。此后李寿民的职业很不固定,做过宋哲元冀察政务委员会的秘书,天津《天风报》的编辑、记者,还为名伶尚小云写过剧本并结为金兰之契,又曾以“木鸡”(取意于典故“呆若木鸡”)和“寿七”(“寿”指长寿县,“七”指排行老七)的笔名发表短文,接着又进入天津邮政局,当了一名小职员。由于小职员的薪金微薄,不足以养家糊口,又经人介绍,兼做天津大中银行老板孙仲山公馆的家庭教师,为其子女教授国文和书法。不料这一来,却给李寿民带来了桃花运,成为他一生的一个转折点。

孙仲山是一个暴发户,他与李寿民为小同乡。当李寿民进入孙公馆时,正是孙仲山生意的鼎盛时期,其大中银行在全国十三个城市开有十三个分行,其带花园的洋房豪宅在天津英租界马场道占地达二十余亩。孙家二小姐孙经洵,比李寿民小六岁,虽貌不惊人,但温文尔雅,气度非凡,性格坚强。起初,李寿民因初恋的隐恨未消,心如止水,对孙经洵并未在意;而孙经洵乃大家闺秀,对于李寿民这个憨厚的老师,也没有一见钟情。然而不知为什么,两人之间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引力,既搅动了李寿民止水般的心境,也搅乱了孙经洵小姐矜持的芳心。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同时陷入了情网。

那时正值民国初年,社会风气虽然有所开放,但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因此他们的恋爱仍如张君瑞与崔莺莺那样,只能在暗中进行。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恋情终于被孙仲山发现。孙仲山首先以“门不当,户不对”以及“师生相恋,败坏家风”来训斥女儿,结果无效;然后又以“只要李先生与小女一刀两断,要多少钱不成问题”利诱李寿民,又遭到李寿民严词驳斥。于是孙仲山便下了个杀手锏,将李寿民炒了鱿鱼,以为如此便可斩断这对恋人的情丝。

然而爱情犹如燎原之火,是很难扑灭的。他们居然想出了一个传递情书的绝妙办法:双方将情书用橡皮膏贴在孙仲山上下班乘坐的汽车号牌后面,李寿民等孙仲山上班后到大中银行门口取信,孙经洵则在孙仲山下班回家后取信。孙仲山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专车倒成了女儿与李寿民的邮车,自己也被迫当了一回红娘。终于有一天,事情败露。孙仲山自然怒不可遏,一个耳光将女儿打倒在地。这一耳光不仅没有打消孙经洵婚姻自主的决心,反而打得她离家出走。

……

直到抗战胜利后,社会初步安定,李寿民的稿酬也相当丰厚,才把家眷由北平接到上海,全家得以团聚。

然而正当李寿民踌躇满志的壮年时期,其创作事业也进入如火如荼的鼎盛时期,却因时局的巨变而使其创作之路走到了尽头。一向风行民间的武侠类小说,似乎突然变成了洪水猛兽,“谈武侠而色变”的气氛笼罩于九州大地,图书馆也通统将其束之高阁,禁止借阅,以至于武侠类小说完全销声匿迹。这就是李寿民的大部分小说皆被腰斩、成为断尾蜻蜓的唯一原因。这是李寿民无可弥补的遗憾,也是中国文学和中国读者无可弥补的遗憾!

李寿民的最后十来年,一度暂居苏州,旋又移居北京,都是在惶恐中度过的。他虽然没有被戴上什么政治“帽子”,并前后任上海天蟾京剧团、总政京剧团、北京京剧三团的编剧及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委员,为剧团写过不少剧本,但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笼罩在他的头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的数十部小说似乎都变成了深重的罪孽,他所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更像是变成了憧憧魔影,使他挥之不去。于是他把自己的作品全部付之一炬,一本不剩。这种恐惧感和负罪感,使他犹如惊弓之鸟,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这倒帮了他一个大忙,使他在那场“放长线钓大鱼”的政治阴谋中没有上钩,保持沉默,从而侥幸成为“漏网之鱼”,逃过了一劫。然而最终还是没有逃过那“批判的武器”的致命一击。1958年6月,一篇《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的文章,便把他打成了脑溢血,虽经抢救脱险,终造成左半身偏瘫,生活无法自理,自此辗转病榻两年有余。当他口述完历史小说《杜甫》,秘书以工整的钢笔小楷记录下杜甫“穷愁潦倒,病死舟中”那一段的描写时,李寿民对妻子说:“二小姐,我也要走了。你多保重!”第三天,即1961年2月21日,还珠楼主终于与世长辞,终年只有五十九岁,恰与一生坎坷的中国“诗圣”杜甫同寿。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李寿民虽然一生坎坷,结局凄惨,但他无愧于中华民族,无愧于古老的文明祖国。他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了总计达一千七百万字的四十部小说,还有几十个京剧剧本。他的《蜀山剑侠传》更荣登于香港和内地两个专家组评出的两个“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之上。他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新神魔小说,为中国小说增添了一枝璀璨的奇葩。他的小说曾为一代人所着迷,并将永世流传。

裴效维

2011年12月15日于北京蜗居

后记

本次修订最重要的是补人首次发现的还珠楼主家族资料和1930年天津《益世报》上的专题报道《打倒专制家庭,力争自由之一个勇敢女性》,该文详细报道孙经洵离家出走经过。又补人1955年12月25日《北京日报》刊登的先生自我批判文章《一个荒诞、神怪小说制造者的自白》。另据先生三子李观洪言,先生因肺脓疡不治,逝世于北京大学附属医院,而非因并发食道癌逝世于家中。

周清霖顾臻

2015年10月16日

第9次修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紫电青霜/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还珠楼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72091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2015297972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