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隋唐简史(全彩插图本)/正史简读图说历史书丛
内容
编辑推荐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创新的伟大时期。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开创了世界文官制度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中央政权选拔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对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教育、社会风俗都有重大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为中华文明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奠定了基础。

内容推荐

隋唐帝国是超越秦汉的强盛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分裂状态,在空前统一的辽阔疆域内,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在制度建设方面,隋唐时期有重大建树,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对以后的统治体制有重大影响;隋朝创立的六部制,一直沿用到清末。科举制度历唐、宋至明清,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剖析了隋唐帝国兴盛衰亡的过程,生动地展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和历史人物的能动作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既有哲理的探求,又有鲜活的历史画面,掩卷沉思,启人智慧。

目录

隋卷

第一章 隋之建立

杨坚代周

武川英豪/英华独秀/顺迁周鼎单于款塞

远交近攻,北夷宾服/金瓯梦/缜谋密划/江山美人毁于一旦/江南大定/安抚岭南 开皇盛世

文帝的执政风格/千秋隋制文帝之过

立法毁法/不惜民力,饥不开仓/贬杀功臣

第二章 隋之强盛

弑父疑云

杨广夺位

茶壶中的风暴:武装夺权的谋划/暗渡陈仓:体制内夺权炀帝创“大业”

营建东都/共禹论功不较多/经略四方

第三章 隋之乱亡

炀帝三次征辽

隋文帝征辽/隋炀帝第一次征辽/第二次征辽/第三次征辽 四海土崩

炀帝之过/豪杰竞逐/梦断江南

隋朝简表

附:隋卷词条

隋朝的郡县制

隋朝县以下的基层组织

乡官或乡正

基层组织的职责

隋朝基层官员在社会动乱中的表现

隋朝几种特殊的地方制度

隋代的纱帽

缠须

隋唐妇女的画眉之风

隋唐的妒妇

隋文帝皇后——独孤氏

唐卷

第四章 唐朝的强盛

李渊建唐

姨表亲太原起兵/扫灭群雄玄武门之变

《起居注》披露真相/兄弟相煎/逼父退位贞观之治

山东豪杰/贞观盛世/储君之争女皇改制

图谋高位/喋血后宫/女皇代唐/秽乱春宫开元盛世

玄宗其人/天人之瑞/贤相治世

第五章 盛极而衰

昏蔽之君

玄宗怠政/仗马寒蝉/冰山难靠贵妃亡国

宫闱不宁/女祸论养虎为患

燕市人皆去/渔阳鼙鼓动地来/杨贵妃之死/叛乱的平息

第六章 藩镇割据

仆固之叛

魏博抗命

四王作乱

第七章 永贞革新

二蠹肆虐

抑制并施

千秋功罪

第八章 元和中兴

政归宰辅

铁拳击藩

第九章 唐朝的衰亡

唐朝的衰亡

南衙北司之争

帝宦夺权/牛李党争我花开后百花杀

盐贩子造反/转战南北草莽皇帝

余晖黯然

唐朝的灭亡/血凝白马驿/朱温代唐唐朝简表

后记

附:唐卷词条

唐代的道

唐代的都护府

唐代的州

唐代的府、县及县以下的基层组织

唐代的节度使

唐代参与政治的杰出女性

第一个称皇帝的女人:陈硕真

“黄坑”葬

行第称谓

避讳

唐代妇女

的婚嫁年龄

唐代妇女的婚姻

观念

“破镜重圆”葬俗

投壶

唐代的胡帽

唐代的牡丹

贾耽《百花谱》

折柳习俗

投刺

唐代妇女的发髻及步摇

斗鸡

唐朝时的围棋

试读章节

南方企图统一北方的北伐 当北魏统一北方后,南方的刘宋政权,由于国力增强,有了北伐的打算。公元431年,宋文帝出兵10万,分东西两路北伐,准备攻下黄河以南的战略要地,北军见其势力强大,暂将部队撤至黄河北岸,但是到了该年八月,北军大举反攻,南方刘宋军队大败,损兵折将,所收复的失地全部丢失。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宋文帝听说北魏与草原上的柔然开战,认为有机可乘,决定再次北伐,刘宋军队分东西两路北上,主力东路军围攻滑台(今河南滑县),西路军兵指潼关。当东路军围攻滑台时,当地汉族人民踊跃支持,史载:“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赴者日以千数”(《通鉴鉴》卷一百二十五),但东路军的主帅却纵兵掠夺百姓的财物,让先前支持他们的百姓凉透了心,最后东路军被北魏的军队打败。西路军攻克了陕县(今河南陕县)、弘农(今河南灵宝市北),逼近潼关,斩北魏军万余,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因东路军失败,西路军不久被迫撤退。当南方刘宋军队后撤之时,北魏军队却乘势反攻,直人刘宋统治的腹心地带,杀烧抢掠,兵陈长江北岸,声言要渡江夺取刘宋都城建康(今南京),但北魏军队前有大江阻隔,后无强大水师支援,且兵马损失过半,于是在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正月收兵北撤。南方北伐的失败一是将帅无能,从刘宋部队掠夺支持他们的百姓可见一斑。二是刘宋的经济实力很有限,战前,还向境内的富民借贷以充军饷。

可见,要实现以武力统一天下的目标,需要各种条件的成熟。

当统一条件成熟时,一个地跨长江两岸的大帝国就呼之欲出了,君临天下的帝国天子也就赫然可显。概括起来,隋初统一条件的成熟有以下几点:

民族矛盾的消除西晋末年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种类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史书上称为“五胡”。“五胡”等少数民族和内地的汉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五胡之间也有矛盾,由于阶级压迫的加深和统治者有意识的挑唆,人们分不清是非,只分种族的异同,民族之间疯狂的仇杀屡见不鲜,也十分残酷。如后赵时赵冉闵就曾下令在都城内大杀胡人:“一日之内,斩首数万。(冉)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长幼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于是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晋书》卷一百七《石季龙载记下》)这种屠杀完全不分是非,只要你有高高的鼻子和满脸的胡须,就被认为是“非我族类”,就有可能被杀。在西晋灭亡后,短短的一二十年间,中国人口从二千三百万骤减至一千余万(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第四、五章,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民族问的仇恨:和偏见深植在人们的头脑中,一时难以消除,这是国家统一的极大障碍,我们可以看到在前秦企图统一南方的淝水之战中,民族间的隔阂和矛盾是怎样使前秦苻坚统一南方的愿望化为泡影的。

即使在民族仇杀十分盛行的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也自觉不自觉地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曾经统一了北方的北魏政权,在孝文帝时断然采取全面汉化的政策。禁胡服。胡人的服装与汉人不同,孝文帝规定,禁止穿胡服,服装一依汉制。断胡语。以汉语为唯一的通行语言,如有人敢在朝堂讲胡语,一律免官,考虑到年龄大的人做到这一点很困难,规定30岁以上的不强求,30岁以下的,在朝廷上必须用汉语说话。改姓氏。姓氏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孝文帝规定,所有的胡人均应将姓氏改为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独孤氏改为刘姓等等。

P17-19

序言

在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分裂状态中,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在极其纷扰的冲突中,各民族相互交融,隋唐帝国的形成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的产物;隋唐帝国建立后,各民族在大一统的疆域内融合的程度进一步加深。隋唐时的汉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所产生的新的民族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在隋唐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又继续不断地与域外、周边的胡人,以及来唐的外国人融为一体,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因而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与接纳。这是隋唐文明繁荣的种族基础。

隋唐帝国是超越秦汉的强盛王朝,造成这一强盛局面有着深刻的生产关系根源,这个根源就是东汉以来豪宗强族势力的彻底衰落。当豪宗强族势力盛行时,从事生产的农民被迫依附他们,成为他们的私家佃农,私家佃农受到的压迫十分沉重,有的连人身自由也没有,生产的积极性极端低下。隋唐时期,国家继续推行打击豪宗强族势力的均田制,向农民授田,实行比豪宗强族更低的租税制,私家佃农于是纷纷摆脱豪宗强族的控制,他们接受政府的授田,向政府交纳租税,变成了国家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因而,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创造的社会财富大大增加,奠定了隋唐社会全面繁盛的物质基础。

在制度建设方面,隋唐时期也有重大建树,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建立。秦汉的中央行政机构为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丞相,协助天子处理万机,可以开府设官,权力很大,往往给皇权造成极大的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篡夺皇位之前,常自命或迫使皇帝任命为丞相,丞相几乎成了权臣篡位的信号。为了防止皇权的旁落,隋文帝总结了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官僚机构的优点,在中央设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大体说来,尚书省负责国家日常政务的贯彻执行;中书省(或称内史省)是皇帝执政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三省共掌机密,共议国政。中书省协助皇帝起草、发布诏令,签署大臣的奏章,然后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可对皇帝的诏令提出意见,也可驳回大臣的奏章。这种政令复议机构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帝以个人意志代替政令、法律的行为,并有效地避免了最高决策机构的失误。三省长官同为宰相,职责明确且互相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皇帝专制下的多头宰相集体议政的制度正式形成。这种制度加强了皇权,维护了中央政权内部的稳定。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它对以后的统治体制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六部制,一直沿用到清末。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到唐朝时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它的推行为地主阶级各个阶层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也有利于选拔更多的人才,它对于巩固中央集权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制度,自隋首创,历唐、宋至明清,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唐的昌盛不是历史的偶然,它的历史地位,也不是一两个人奠定的,它的顿挫与辉煌,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后记

隋唐以“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把中国的封建社会推向巅峰,同时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就是最好的见证!然而骄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隋唐毕竟消逝了!这种消逝仅仅是因为时间推移而造成的必然结果吗?这使我们想起了古罗马史学家波里比阿在谈到为什么他要撰写《罗马史》时,其中有一段著名的话:“罗马以一个小小的城邦,几乎征服了整个的文明地区,将之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而种种征服事业,是在不到五十三年的时间内完成的,罗马何以能够如此?它是用一种什么方法制胜的?这些功业是在一种什么政体之下完成的?对于这样的事迹,一个人焉能无动于衷,嘿然无述!”(见《罗马史》第一卷第一节)。我们觉得隋唐“盛世”的兴起和衰落的过程中,同样有不少的“为什么”值得我们思考,这就是我们选择隋唐史来解读的最初动因。

所谓“简史”,首先是简化史料,将笔墨集中在兴衰背后的“为什么”上,放在我们自己解读的心得上;其次是简化史学叙述的语言,即尽量使用浅近而有点趣味的新语言,以期在消解古今、专业与非专业隔阂的基础上,使更多的读者能够喜欢它。正因为这样,我们没有对引用的参考书标注,但是我们也确实受到古哲今贤的启迪,甚至也借用了相应的成果,在此我们谨表示谢忱!

《隋唐简史》是一个合作的成果,首先由田川拟定大纲,然后由浙江台州学院人文学院的陈爱平、龙建春参与撰写,具体分工是:田川撰写隋卷及“黄巢起义”部分,唐卷中“安史之乱”以前章节由陈爱平撰写,其余章节由龙建春撰写。因此,本书排名以章节为序。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论史说文,十分融洽。

                     龙建春

              丁亥戊申秋记于浙江临海大洋守拙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隋唐简史(全彩插图本)/正史简读图说历史书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川//陈爱平//龙建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91018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4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55
17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