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方凉水长青苔
内容
编辑推荐

大水井古建筑群,是这块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土苗文化与汉文化以及西洋文化融合的经典,是祖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从明末清初一路走来,历经数百年沧桑,依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散发着民间文化的异香。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的伤痛。自有记忆之日起,那一片破败的庄园一直是这片土地上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茶余饭后,惊叹李氏家族曾经的辉煌,传说他们最终没落的凄凉与惨烈,品评它的主人当年的功过是非……然而,辉煌与传奇都经不起岁月的蹉砣。自然的风雨,人力的破坏,使它从辉煌到没落,从繁华到凋零,从闹热到沉寂……

内容推荐

在外留学三年,锦屏庄园的二少爷柳子禹每次日白,说得最多的就是他家的庄园。那神情,那口气,就像自己拥有一座皇宫。听得多了,锦屏庄园就在她心中生动起来,像高悬在云端的仙山楼阁。

这一趟颠簸真值啊,终于亲眼见到锦屏庄园!可以从庄园的大门走进去,触摸它的每一个细节了!一激动,夏澄荷浑身的血液也和这晚霞一起燃烧起来,轻飘飘地,想飞身过去……

试读章节

明末清初,柳家先祖柳先德从湘西一路逃难,来到大巴山区的锦屏时,是立秋之后的一个黄昏。在神仙峰对面的老鸦岭,饥饿,困乏,一阵秋风一层寒。柳先德皮耷嘴歪,肚皮贴到背脊上,哪里还有行走的力气!脚下绊个石头,仆下去,磕掉两颗门牙,再也爬不起来。他泪水牵了线线:难道我就死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喂野狗?闭着眼睛等死时,一股甜香扑面,使劲一抬头,前面有一片桂花林,林中有座土地庙。他支撑着爬进去,一缕夕阳,正穿过土地庙的小窗户,照着土地菩萨脚下一碗桐叶粑粑。他扑过去,一把抓来,啃了,歪在庙里一堆包谷梗上沉沉睡去。刚睡着,庙里泥塑的土地菩萨开了金口:“对面那地头够你繁华几辈人的,你还瞎跑啥子?”他照着菩萨的指引,跑到门口一看,一条巨大的沟壑,将一座山峰刀劈斧削般一分为二,两面白崖直插云霄,一座巨大的天然石桥横跨其中,桥上平坦宽阔,有村舍田园,桥下一道清溪,潺潺流水蜿蜒西去。他飞身一跃,便落在对面石桥上一间茅草棚里。棚子边上,一口幽深的古井升腾着五彩云雾。这时,周围的一切就奇特地变化起来,不一会儿,他就置身于一座金碧辉煌的城池,四周人如穿梭,鼓乐齐鸣,仿佛到了天界。他愈发兴奋,跟着众人且歌且舞,脚一蹬,将一捆包谷梗踢倒,稀里哗啦压在身上。他醒了,原来做了一个梦。

这时天已开了亮口,从土地庙大门看出去,啥子都看得清清白白的,他看到的情景跟梦里没有两样。菩萨显灵呢!他朝笑容可掬的土地菩萨跪下,“咚咚咚”,一连磕了三个响头。

柳先德在锦屏落了窝。他被一牟姓夫妇收留,给了半间茅草棚。茅草棚边上有一古井,名日“石榴泉”,四季不断。用井水做豆腐,鲜嫩爽口。柳先德娶牟氏长女为妻,两口子靠推豆腐谋生,在这远离尘世的大山深处繁衍下来。柳家后人倒也争气,在神仙峰下先后开了几口盐井,家业越发兴旺。发家之后的柳家一是大兴教育,不遗余力送子孙读书,进士举人不计其数,官至巡抚、道台的就有三人;二是招兵买马,建立了自己武装,制定了家训族规,控制这一地区达一个多世纪;三是不断扩建庄园,在深山幽谷里修起一座五彩城池。

咸丰年间,时任运州道台的柳怀礼,将柳家积累的所有银子拿出来,召集了大巴山数百名能工巧匠,用了十五年的时间,修寨墙,建碉堡,雕花刻匾,将庄园扩充到六百多间。

柳怀礼非常满意自己的创举。晚年他三天两头就去老鸦岭,在老桂树下凝望锦屏庄园,每次看都看饱了。有一次,他专程请来他的老伙计——高僧空尘,去老鸦岭打望,欣赏锦屏庄园的黄昏。空尘是一位高人,不仅精通天文历法,传说还能参悟天机。柳怀礼本想对空尘显摆,不料,空尘站在夕阳里,大笑之后白口不开。指着神仙峰的白崖长叹一声,转身离去,从此音信全无。

柳怀礼一病不起。他晓得,这老神仙一定足悟到天机,锦屏庄园日后必有一劫!要掉气的时候,他把所有的子孙都叫拢来,嘱咐他们要行善积德,谨慎做人,以免遭遇不测。

光阴荏苒,锦屏庄园在忐忑中过去了百余年。其问有几次眼看灾难降临,最终都逢凶化吉。渐渐的,柳氏后人对空尘的那声叹息不当回事了。20世纪40年代末,深山之中的锦屏庄园从外面时局变化中,隐隐感到不安。于是,又有人提及空尘大师……这年秋天的一个黄昏,一位江南女子走进了锦屏庄园。

夏澄荷与锦屏庄园初相识,正是1948年这个秋日的黄昏。她一路赶车赶船,最后换了一顶颤悠悠青布小轿,“咯吱咯吱”一路晃到老鸦岭。刚到岭上,被一阵桂子花香团团围住。又困又乏的她,精神头就上来了,几根白生生的指头掀了轿帘:“停,快停呀!”轿夫听了,把轿子落下来,好生呼吸了几口。  老鸦岭的老桂树下,夏澄荷亭亭玉立,仿佛桂花仙子。那天的夕阳红得像火,把头顶的天空烧得通红。那红光在神仙峰顶的白崖上流淌,在崖头秋叶间跳跃,像火焰,如流水……热烈,烂漫,让人莫名地激动。桂花树巨大的树冠,仿佛浮在岭上的一片青云。枝头,猩红的小花儿密匝匝的,丝丝香气溢出来,勾人的魂儿。对面,流淌着红光的白崖下,有一片金碧辉煌的城池。它坐落在一座天然石桥上,自东向西延展。褐黑色的瓦檐上面,耸立着座座叠垛,叠垛上瓷嵌的图案五彩缤纷,在夕阳的辉映下十分炫目。

“这就是子禹常说的锦屏庄园?”

在外留学三年,锦屏庄园的二少爷柳子禹每次日白,说得最多的就是他家的庄园。那神情,那口气,就像自己拥有一座皇宫。听得多了,锦屏庄园就在她心中生动起来,像高悬在云端的仙山楼阁。

这一趟颠簸真值啊,终于亲眼见到锦屏庄园!可以从庄园的大门走进去,触摸它的每一个细节了!一激动,夏澄荷浑身的血液也和这晚霞一起燃烧起来,轻飘飘地,想飞身过去。

美丽,亲切,似曾相识。夏澄荷突然间有一种强烈的归宿感。为啥子呢?爱屋及乌,还是对古典建筑过分痴迷?都有。澄荷却更多的相信自己与这座庄园有一种神秘的缘分。从听子禹说起它开始,它就在召唤她。那声音异常强烈,有吸引力。就是因为这个召唤,她才在兵荒马乱的时节着急前来。离家的时候,父母一万个不答应。父亲是国军师长,即将开赴战场,前途未卜。澄荷执意去大巴山,使他心里又多了一层牵挂,万一路途有啥闪失,他是分身无术啊!可女儿打小就有主见,认定了的事就像吃了秤砣。这次更是像着了魔,不管不顾,非去不可。“_女大不由娘!”父母摇头抹泪,一声叹息之后,只好由她去了。

接到电报,柳子禹这边的心也悬吊吊的。他盼她来,又担心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一个妹娃多有不便。直到昨天接到电报,说今天下午就能到锦屏,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下去。晌午刚过,他便早早来到老鸦岭,心急火燎地看怀表,张望。黄昏,远处山脊上一顶青布小轿摇摇摆摆地过来了。

青布小轿里下来的果真是澄荷。她真真地站在老桂树下,双脚踩着一块光滑油亮的青石板,浅紫色旗袍,一条白色的细纱披肩,长发在凉爽的秋风中飘飞;光洁如玉的脸庞,在晚霞辉映下泛着羞涩红光……子禹的心“怦”的一声乱了,仿佛喝干了云姐姐地窖里的包谷酒。他兴奋,他陶醉,感到自己一生的幸福就在这样一个秋日的黄昏燃烧起来,漫山遍野,无边无际。“仙峰夕照”是锦屏八景中的一景,在子禹看来,以往啥时的夕阳都没有今天这么巴实。有了夏澄荷,“仙峰夕照”才有了魂儿!他呆了,想喊,半截嗓音在喉咙里卡了壳。

柳子禹情不自禁地走到夏澄荷身后,拢了她被风吹散的乱发。澄荷不回头,晓得是子禹来了。子禹的手是温热的,还带着微微的湿润,手腕手臂都十分有力,靠过去,稳稳的,像两道护栏。两人就这样静静地站着,沉醉在锦屏的夕阳下。

柳子禹去老鸦岭迎夏澄荷,锦屏庄园这边忙得热火朝天。厨房里等着新米下锅,可碾米坊长工杜兴来去低山挑新谷,昨天夜里就该到的,今儿快过晌午了,人毛都没见着。掌厨的刘妈对女管家沈岫云说了,沈岫云跑到门口去张望。刚跨出大门,看见杜兴来和几个长工在门口歇气扯闲白:“说老爷家的地骑马一天走不到边,哈个杂,不是日白!昨天我打早动身,晚卜在马桥镇歇一晚,今儿回来,都过晌午了……”另外几个长工就在旁边打哈哈:“稍稍摸黑就回来了!舍不得马桥的窑姐吧!”杜兴来拼命摇着头,耳根子却红了。众人见了,非要他说出个理路来。老光棍陈三金,说起女人喉咙里就伸得出爪子,扯起嗓门大声吼:“梧桐树儿青,花开像盏灯,少年十八打单身……这头睡得溜溜光,那头牵起了蜘蛛网。”正闹得起劲,沈岫云的一只绣花鞋从大门光溜溜的汉白玉石门坎里伸出来。众人静了,一窝蜂散去。见杜兴来担着米没有到屋,沈岫云有些愠怒:“你去挑谷子,我还当你是去种谷子呢!”杜兴来讪笑,挑起担子要进去。沈岫云从篓子里抓了一把谷子摊在手心里,细细地看。谷子饱米,圆实得很,脸色温和了些:“今年低山收成不错吧?”杜兴来连忙点头:“是,是,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年成呢!”

P1-4

后记

准备把它交给出版社的时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太阳光很强烈,满街白花花的耀眼,凉城的盛夏有时也炎热。房间里空调温度调得很低,从外面进来,感觉生活很惬意。

四年前的冬天,我被冷漠封冻在厚厚的冰层里,几乎快要窒息。好在我的身体已经习惯了这种寒冷,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霜,还是人世间的冷酷,对于一个从极度深寒中走过来的人来说,不过是清晨窗户上一层薄薄的白霜,稍稍呵一口热气,便大片消融了。况且,早晨的太阳依旧会高高升起,春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从那时起,我在喧嚣中让自己安静下来,开始了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的兴衰为背景进行小说创作。随后四年断断续续的创作修改过程,是一些痛并快乐的日子。痛,一是因为写作的艰辛,二是因为叙述这样一个故事,足以将自己的灵魂生生撕裂;快乐是因为把自己圈禁在一个独自营造的空间里,且哭且笑,天马行空,是一种很理想的生存状态。

利川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气候独特,物产丰富。奔流不息的清江水,孕育了两岸勤劳智慧的土苗儿女,也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自然遗产如亚洲之最——腾龙洞,天下第一杉一水杉王,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齐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文化遗产如世界二十五首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全国重点文物——大水井古建筑、鱼木寨古墓群,摆手舞,肉连响,撒尔嗬,利川小曲,利川灯歌……一件件民间艺术瑰宝,养在深闺,光彩夺目。我在这本书有限的版面里编辑了一些图片,就是为了展示它们,给山外世界打开一扇窗户,让人们从中领略它的魅力。

大水井古建筑群,是这块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土苗文化与汉文化以及西洋文化融合的经典,是祖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从明末清初一路走来,历经数百年沧桑,依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散发着民间文化的异香。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的伤痛。自有记忆之日起,那一片破败的庄园一直是这片土地上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茶余饭后,惊叹李氏家族曾经的辉煌,传说他们最终没落的凄凉与惨烈,品评它的主人当年的功过是非……总之,它是方园数百里的深山之中一段精彩的故事传奇。然而,辉煌与传奇都经不起岁月的蹉砣。自然的风雨,人力的破坏,使它从辉煌到没落,从繁华到凋零,从闹热到沉寂……

经历那一段荒诞的岁月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价值。利川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为了保护它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使它从县级、省级、最终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它在毁灭的边缘残存下来。然而,失去的东西万劫不复,永远随流逝的时光远去。尽管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了修复它而多方奔走,殚精竭虑,都无法重现它的芳颜。只能将这一片残垣断壁摆放在那里,让来来往往的人们追思和感叹。

作为一个受这块土地滋养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审视它的兴衰,向世人展示它的存在,打捞一些逝去的记忆和散落在它周围的文化珠贝,让世人呵护和珍藏。很多人认为,如果要写大水井,一定会截取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个时间段,它看起来很过瘾,似乎更能振奋人的精神。而我却恰恰相反,截取了它由盛到衰的过程,让读者读得心灰意冷。也许,人只有在心灰意冷的时候,才能清醒的总结与反思。“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真正实现它,需要除却浮躁,深刻地反省,痛苦地扬弃,理性地包容。

小说的脉络虽然大致符合大水井古建筑群的兴衰,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少不了虚构和想象。所以它不是历史,经不起史学考证,更无法‘对号入座”。敬请广大史学爱好者谅解!

它能够面世,得益于身边朋友们的鼓励。首先要感谢的是朱耀普先生。朱先生是一位律师,教书出生,古文功底深厚,与我共同爱好禅。小说第一稿乱七八糟的,他耐着性子读了,同时也给了我肯定和鼓励。这年头能静下心来读小说的人不多,能读我小说的第一稿,更是难能可贵。还有邓斌、杨秀武以及王坤德先生,在我改不下去,准备将它扔掉的时候,他们将它捡起来,细细读了,该褒则褒,该贬则贬。这些朋友都是很有思想见地的人,我在其中受益匪浅。

这里还要感谢利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定学为这本书的出版募集资金。本书的照片由利川市文物局、唐敦权、秦卫飞、刘宏先生提供,一并感谢!

另外还想告诉读者的是,文字对于真实的生活而言,依旧是十分苍白的。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大水井古建筑群,了解鄂西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你得带着虔诚走近它!在这本书出版不久,宜万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将穿过鄂西这一片处女地。远道而来的你,一定会在这块巴楚文化交汇,土家族、苗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奇与快乐!

雨燕

2009年立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方凉水长青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雨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61407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6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54
18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