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徐渭/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代大师,光辉不褪,《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系列之一,向您介绍晚清文学艺术大师徐渭先生,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一改因袭模拟之旧习,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重写意慕生 ,不求形似求神似,以其特有之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公认为青藤画派之鼻祖。

内容推荐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一改因袭模拟之旧习,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重写意慕生 ,不求形似求神似,以其特有之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公认为青藤画派之鼻祖。所著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家道中落俊才初成

第二章 坎坷曲折岁月蹉跎

第三章 劫后余生贫病晚景

第四章 心灰意冷文艺寄情

附录一 徐渭丰谱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1521年春,明武宗朱厚照病死,次年新皇帝朱厚熄继位,年号嘉靖。同样是1521年的春天,在绍兴府山阴县城荣归故里的徐家,徐璁的小妾,也就是苗家陪嫁的那个侍女,为五十九岁的徐璁生下了第三个儿子——徐渭。徐家沉浸在主人老来得子的喜悦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徐渭出生刚满百天的时候,他的老父亲徐璁就因病撒手归西了。此时的徐渭脑海里甚至还没有父亲的印象,就再也无缘与父亲谋面了。徐璁死后,作为正室夫人,苗夫人责无旁贷地主持起了徐家的家务,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事无巨细全要靠她一个女人来打理。苗夫人不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性情聪慧,知书达理,为人和善,持家有方,很受徐家老小的敬重。有了苗夫人的精心打理,再加上徐家是刚从云南解甲归田的退休官员家庭,颇有家底儿,所以在徐璁死后初期,徐家的生活过得也算殷实富足。

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徐璁死时,他的大儿子徐淮已经三十岁,二儿子徐潞也已经二十一岁,而三儿子徐渭还是一个尚未断奶的婴儿。虽然苗夫人很有管理才能,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她毕竟是个女性,在非常讲究伦理纲常的中国封建社会,有很多事是女性难以承担的,也有很多场合是女性难以抛头露面的,因此苗夫人至多也只能是徐家日常事务的总后勤师。至于家庭以外的社交和经营则要靠徐璁的大儿子徐淮来承担。儿大不由娘,再加上苗夫人是徐淮的继母,母子二人在感情上和生活中无形中形成了一种隔阂,在一些日常事务的处理上也难免会有一些分歧。徐淮经常出外经商,然而,他又不是个纯粹的商人。因为嘉靖皇帝痴迷于讲究修炼养生、升仙不死的道教,全国上下也都笼罩着一种道家的气息。正所谓上行下效,徐淮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也醉心于四处游历求道成仙。徐淮为人颇为豁达而不善理财,花钱大手大脚,经常有朋友向他借钱,他甚至连个借条也不要,因此有很多人借了他的钱赖账不还。出外经商不但赚不到钱反而经常赔钱,徐家原本富足的家底儿就这样渐渐被徐淮折腾掉了大部分。徐家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远离云南老家的乡愁和对老母亲的思念,常常会涌上苗夫人的心头,绍兴的风土人情也颇令苗夫人难以适应,再加上家庭情感氛围的不和谐,苗夫人的心境很是不安——她思念故土亲朋,她需要感情慰藉,她要小心谨慎地处理家长里短,她活得很累。P16-17

序言

清朝中期大画家郑板桥曾给自己刻了一枚印章:“青藤门下走狗。”现代大画家齐白石也写过这样一首诗:“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换来。”他们都提到了同一个人:青藤。青藤是谁,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能令郑板桥和齐白石心甘情愿俯下身去做他的“走狗”?为什么后来有这么多的大画家都敬佩他、学习他?

青藤就是徐渭。

徐渭是一个奇人,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徐渭出生刚满百天父亲就病逝了,他的童年在一个由嫡母操持家务的家庭里度过。十岁时自己的亲生母亲被嫡母赶出家门,十四岁时疼爱自己的嫡母也因病去世。他自十七岁踏上科举之路直到四十一岁,连续参加两次童试、八次乡试,却屡试而不举。二十五岁时初为人父的徐渭又痛失爱妻,刚从做幕僚中获得一点人格的尊严,却又为此付出了精神失常的代价。四十五岁疯病发作失手杀死后妻而锒铛入狱,度过七年的狱中生活,重新获得自由时已经五十有三,“半生落魄已成翁”。徐渭在贫困和伤病里度过了凄凉的晚年,死时七十三岁。当然,徐渭也曾有过一段嫡母疼爱的童年,也曾体验过和爱妻亲密无间的恩爱,也曾在为胡宗宪做幕僚时有过一段意气风发的得意时刻。但,这些短暂的和谐、幸福与他人生道路上接踵而至的不幸、伤痛相比的确是微不足道。徐渭是个伤痕累累的受伤者。

不平则鸣,这些人生道路上的累累伤痕和对这世界的失望,不能不刺激徐渭“喊”出自己受伤的哀怨。

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徐渭非同寻常的叛逆个性和反叛意识。而反叛和叛逆在某种程度上与创造和创新这勋字眼具有相同的意义。非同寻常的叛逆个性和反叛意识令徐渭的呐喊不同凡响。是的,成就一个伟人的不仅仅是卓尔不群的个性和超越常规的开创意识,还要看一个人先天的资质和后天的素养。没有前者,至多是个头脑灵活、能左右逢源的聪明人;没有后者,至多能是个豪爽威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或者干脆就是个夸夸其谈的痴人说梦者。而当两者在一个人的身上邂逅时,一个伟人就要诞生了。徐渭不仅仅是个才华横溢的聪明人,也不仅仅是个桀骛不驯、放荡不羁,醉心于孤芳自赏的自高自大者,徐渭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因为不平凡而伟大,因为非同寻常的经历而有不同凡响的呐喊和宣泄。这些心灵的呐喊和情感的宣泄之于徐渭,是他的画,也是他的书法和他的文章。

当然,并非只是徐渭个人的不幸经历促成了他本人与人世的叛逆与不合作。徐渭独特气质个性的形成离不开明代中晚期大盛的“陆王心学”的影响。南宋以来,“程朱理学”所倡导维护的三纲五常、人伦道德之“理”,正好迎合了封建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思想界占据统治地位。“程朱理学”所倡导的外在权威和规范,无疑是一种严重压抑了人的内在本性的僵化学说。“陆王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强加给人的思想枷锁,强调“以心为本致良知”,肯定人的现实感情和世俗欲望,以人的现实情感的内在需要作为衡量人的行为准则的出发点。“陆王心学”客观上强调了个人自我意志的崇高和人的自我尊严,也促使了反对传统礼教和主张个性解放的新思想的出现。徐渭生活的时代,正是“陆王心学”不断盛行的时期。徐渭年轻时代的老师中就有研究“陆王心学”的大师,受他们的影响是很自然的。

这样,我们也就不奇怪徐渭为什么能成为明朝美术史上著名的画家,也就不奇怪他为什么能不墨守成规,敢于突破前人,以纵横铺张、率意老辣的笔法,开创了中国水墨大写意花乌画风的先河,对后人有巨大影响。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其实徐渭给自己取了很多号,如:青藤山人、青藤道士、青藤老人、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道人、田水月(由徐渭的“渭”字拆分而成)等等。我们欣赏徐渭的画作和诗文时会经常看到这些名号。

然而,徐渭又不仅仅是个画家。他曾这样自我评价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可见徐渭对自己的书法、诗和文章的期许也颇高。徐渭这样评价自己是有原因的。徐渭横溢的文采早年在乡里就很出名,其诗文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影响的。书法方面,在徐渭看来,“时时露己笔意者,始称高手”,也就是说,书法应该是自我情感的自由表现,如果据守成法而不知变通则会丧失自我的个性,这其中透露出的是对自我个性和独创的推崇。徐渭以其卓尔不群的鲜明的自我风格,奠定了他在明代中晚期浪漫主义书法风格中的先驱地位。不止如此,徐渭还是个大戏曲家,他的《四声猿》是戏曲史上著名的戏曲作品,《南词叙录》是重要的戏曲理论著作。而徐渭真正专心于学画则是中年以后的事了,但他的绘画同样取得了令后人惊叹的成就。

前人说过“知人论世”,我们可以借用一下这个说法——“知人论画”。徐渭的画不仅仅是画,分明就是他不幸人生的形象呈现,也是他满腔愤懑之情的肆意宣泄。这些,只有在我们深入了解徐渭坎坷的人生道路后才会有更真切的理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徐渭的世界去感受他的奇异色彩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徐渭/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福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30175
开本 16开
页数 1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4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64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6
15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