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起悦读周计划(初级卷2)
内容
编辑推荐

时间管理和计划性是石恢主编的《一起悦读周计划(初级卷2)》最为重要的特点。你只需要每天花上十几分钟时间,不仅轻松地就读了一篇好文章,而且慢慢也会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而“习惯”,莎士比亚说,“简直是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当有一天你回首过去,你会为自己的变化而大吃一惊。

内容推荐

石恢主编的《一起悦读周计划(初级卷2)》根据青少年读者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本书的编排是以一“周”为一个时间单元,合理制订阅读周期,循序渐进,长计划短安排。

《一起悦读周计划(初级卷2)》强调读者每天都要坚持阅读,并在每天记录开始阅读的时间点。

这里选编的文章并不是非读不可的,你可以读,也可以不读,你千万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如果你觉得读来有困难,你可以跳过去,以后再读,先换自己喜欢的读。课外阅读不是为了增加你的负担,而是为了增加你的快乐!

目录

总序:成长与阅读 [中]曹文轩

第一周:人之常规

结识一位思想家——蒙田

 周一蒙田的风格[中]郭宏安

 周二人之常规[法]蒙田

 周三如果我能重新开始一生[美]爱玛·洛蒙贝克

 周四假如我再是一个中学生[中]蒋孔阳

 周五三愿的故事[美]艾·巴·辛格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二周:最美好的时刻

结识一位作家——贾平凹

 周一文坛奇才贾平凹[中]井频

 周二商州又录[中]贾平凹

 周三秋日小札[中]张秀亚

 周四合欢树[中]史铁生

 周五最美好的时刻[美]格拉迪·贝尔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三周:致命的延误

结识一位军事家——拿破仑

 周一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奥地利]梅特涅

 周二拿破仑书信[法]拿破仑

 周三致命的延误[英]麦卡西

 周四高斯的谨小慎微[中]杨建邺

 周五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美]罗伯特·迈耶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四周:天鹅之歌

结识一位博物学家——布封

 周一布封的天空[中]朱铁志

 周二天鹅[法]布封

 周三柯尔庄园的野天鹅[爱尔兰]叶芝

 周四天鹅[法]列那尔

 周五第三只鸽子的故事[奥地利]茨威格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五周:童年的收藏

结识一位作家——黑塞

 周一你认识黑塞吗[中]王滨滨

 周二夜行孔雀睛[德]黑塞

 周三清兵卫和葫芦[日]志贺直哉

 周四画猫的男孩[美]赫恩

 周五我那才能出众的孩子

 [南斯拉夫]努希奇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六周:乡村故事

结识一位作家——赵树理

 周一赵树理轶事[中]汪曾祺

 周二假关公[中]赵树理

 周三拣麦穗[中]张洁

 周四乡村[俄]屠格涅夫

 周五稻草人[中]叶圣陶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七周:逝去的瞬间

结识一位作家——王蒙

 周一王蒙:一个谜底[中]贺兴安

 周二我是怎样决定了自己的一生[中]王蒙

 周三真的职业须于儿时选择[意大利]孟德格查

 周四逝去的瞬间[中]张菱舱

 周五我的绝妙的、糟糕的诗[美]巴德·舒尔伯格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八周:心灵的倾听

结识一位作家——何其芳

 周一回忆何其芳同志[中]孙犁

 周二独语[中]何其芳

 周三听泉[日]东山魁夷

 周四人生之独立[日]福泽谕吉

 周五鸟语啁啾[英]劳伦斯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九周:美丽地生活

结识一位舞蹈家——邓肯

 周一伊莎多拉——我的朋友

 [美]玛丽·范登·罗伯茨

 周二生命即运动[美]邓肯

 周三美[中]曹明华

 周四向远处看[法]阿兰

 周五生活[阿富汗]乌尔法特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十周:夜莺与蔷薇

结识一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

 周一王尔德[英]林德

 周二夜莺与蔷薇[英]王尔德

 周三夜莺[西班牙]麦斯特勒思

 周四夜莺颂[英]济慈

 周五蔷薇[黎巴嫩]雷哈尼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十一周:黑夜的光

结识一位诗人——惠特曼

 周一美国诗歌史上的第一声春雷

 [中]简宁

 周二黑夜,在海滩上[美]惠特曼

 周三影子[波兰]普鲁斯

 周四萤火虫[丹麦]布里克森

 火萤歌印第安人歌谣

 周五蛇宝石[印度]普列姆·昌德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第十二周:“他们”的中国

结识一位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

 周一我爱中国[中]武际良

 周二汉代青铜[美]埃德加·斯诺

 周三追念鲁迅[美]史沫特莱

 周四黄河[新西兰]路易·艾黎

 周五东方的哈姆雷特[美]赫斯勒

 周末智慧分享与写作学习

试读章节

假如我再是一个中学生

[中]蒋孔阳

希腊哲人赫拉克里图斯说:“濯足长流,抽足复入,已非前水。”的确,宇宙太幻变了,人世太苍茫了,曾几何时,我已当了中学的先生了。眼看着如我四年前一样的青年朋友,做着天真烂漫的梦;自己的心中就仿佛刀刃剜着,有说不出来的难过。天!假如我能再当一个中学生,与自己的前途,铺下一个更坚实的基础,那该多好,多幸福!然而,去者如影,只可想望,终究不可捕捉了。我只好以忏悔的情绪,来构筑幻象的楼台,一方面寻求自我心理的安慰,他方面或许对于现在的中学生,不无多少借鉴的功用。

假如我能够再做一个中学生,我要把我的精力集中在身体、读书和结交知己朋友三方面,其他的即使要留意,也得马虎一点。而最理想的,是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管了。

先说身体。西谚说:“健全的头脑寄寓于健全的身体。”确实不错。我当中学生的时候,就太不注意身体了。不仅不注意,甚至横加摧残。以至到了今天,弱不禁风。既不能做稍微剧烈的劳作,也不能担任持久的思索。整日昏昏,把活生生的个性,也压抑得悒郁而多感了:这叫我对于那生龙活虎而有着结实健壮的身体的人,是多么向往而景慕啊!因此,假如我再当一个中学生,第一,我就要锻炼成一个强健的身体。

怎样锻炼呢?当然,需要运动。但许多好运动的人,身体不见得好。甚至因为无节制的运动,造成畸形的发展。所以,我觉得锻炼身体,不仅要运动,而且要运动得法。怎样才算得法呢?这就要认清运动的意义。运动在舒畅血脉,发达肌肉,娱乐身心,而使全身生理的结构,更谐和而匀称地发育。但现在一般青年之所谓运动,以为只是球类,此外,最多只加上田径赛罢了。因此,运动成了消遣,甚至成了出风头的场所。与原来的意义,虽不完全径庭,但至少是变相了。这样,养成好多人对于运动的陶醉,同时,也养成好多人对于运动的鄙夷。无论陶醉或鄙夷,都是错看运动。懒学生整日运动,固然要不得!而勤学生不上操场,也不见得就是。

除了运动之外,健全身体还必须注意到消极的保养,如起居有定、饮食有节等。这些都看各人的环境而定。不过,此地我却必须提醒一事。身体之健全,最主要的,还在心境的恬愉。所以,我主张每个中学生,都要有一种或多种的艺术修养。艺术不仅提高我们的品格,更可陶冶我们的身心,而间接地使我们“心广体胖”!中国虽然也有艺术,但多是隐逸的艺术,太贵族化,太不普遍了。中国人的忧郁病,虽然不能归咎于没有艺术,但艺术之不能普遍化,畅朗化,也未始不是原因之一。

当学生要读书,无论在一般人的观念上,或事实上,都是天经地义的了。我当中学生时,就太不会读书了。虽然也被人称为“用功”,但功夫多用在暗中摸索去了。不仅没有给自己打好求学的基础,甚至种下了种种不良的习惯,于今引为遗憾,假如我能够再当一个中学生的话,一定要好好把握这六年,踏实地给自己将来学术的大厦,筑下一层坚固的基石。

这基石怎样筑法呢?我认为中学生时代的知识,不过是更进一步做深造的楼梯罢了。合乎做楼梯的需要的,则要;否则,不要。这样我把中学的课程,分为三种:第一,工具知识(Knowledge of instmment);第二,兴趣知识(Knowledge of interest);第三,常识知识(Knowledge of common sense)。

什么是工具知识呢?就仿佛木匠的开山,铁匠的大锤,无论你将来研究哪一样,都得用它。在中学的课程中,中英数三门,可以算是工具知识了,无论中学毕业之后,继续升学或自修,都得首先把这三样求学的工具弄好;否则,虽欲用力,亦只见琳琅满目,无从下手。中文不说了。英文呢?你以为可以马虎吗?我们不打算深造就算了,假如打算深造,在我们自己什么都还没有现代化的国度里,而不能很纯熟地运用一种外国文字,就仿佛缺少一只眼睛,而到处感到自己的局限与贫弱,甚至到处感到自己没有书读!这是多大的危机!有好多翻译的名词,我们很不容易把握清楚,但把原文一看,则豁然顿悟了。只就这点说,英文对我们的帮助就不少了。我们为什么不把握这一有利的工具,而增加自己的羽翼呢?至于数学,或许志于文法科的人,会反对把它当为主要求学的工具。但这也只因为自己没有远见而拘于井蛙之见罢了。我们求学,是以大自然界的现象为对象,以言词表出者为定理,以符号表出者为公式,前者之最高发展为哲学,后者之最高发展为数学,实则本自一体,未可轩轾于其间。现在人类的脑筋愈来愈精密博大,其至大至小,至奥至巧,往往无可言诠,只好借助于符号了。所以现在各种的学说,都有倾向于数学化的趋势,我们又为什么不好好地把握它,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桥梁呢?何况数学本身,就有着训练思想之伟大的功能呢?

我当中学生的时候,没有指导,又加以自己的糊涂,所以结果虽然混了一张中学的文凭,而起码起码的工具知识,都没有弄好,现在想来,是多么懊悔,多么伤心啊!假如我能再当一个中学生,我一定每天要背一段国文,背一段英文,演一个数学题目。这不是难的工作,只看自己有没有恒心罢了。

虽然人生是多方面的,但各人总有所长,总有所短。如何发挥所长,补助所短,便在功夫了。而在这分工精密的社会,我们更唯有集中于自己之所长,才多少有所成就;否则终是狼奔豕突,胡闹一会算了。怎样发现自己的特长呢?我说,在把握自己的兴趣。我所最感兴趣的东西,就是我最擅长的东西。譬如说,有的人对写文章兴会淋漓,下笔千言万言,而有的人,则绞枯了脑汁,蘸干了墨液,却写不上十句话。这不是才大才小的问题,而是某人的才偏于写文章,某人则否。因为某人之才,对于写文章,胜任愉快,所以发生大的兴趣,兴趣愈大,写作愈勤,而其才也愈琢愈磨,愈至光辉博大。如此相荡相激,终至该人得在文学界上,放一异彩。所以,我们既不想做个万能博士,就应该在中学生时代,发见自己的兴趣,把握它,培养它。兴趣发现了,自己的工作才有中心,自己的意志才能专注。否则,踪航茫茫的大海,真不知东好还是西好,而有目迷五色、不知所措之慨。我在中学生时代,就太无专注的兴趣了,对这样有味,对那样也有味,结果是徒然贩了一些名词,每样都没有专长,升大学之后,承着此种不良的习惯,更加扩而充之,遂至自己永远只在学术的边缘探摸,而从未登堂入室,击中要害,不仅浪费了精力,也浪费了时间,天,这是多大的一笔损失!  假如我再当中学生的话,一定要抓着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有兴趣的功课,多下点功夫,多看点参考资料!其他的,除了工具知识之外,便不苛求,而只求应付了。

但学问的大海是彼此相连、彼此相贯的。所以,我们学问的金字塔,不仅尖峰要高,底层也要博。当我们在中学生的时候,既还没有完全专门研究,则不妨对自己兴趣所不在的其他课程,也知道一个大概,而丰富自己的常识,而扩大自己思路的素材(data)。何况我们自己不仅要做个有专门技能的人,更要做一个社会的人,则对于常识的知识,也不得不知道一个梗概了。不过,此地所指的常识知识,除了不是自己兴趣所在的课程外,更包括报章杂志,以及人生必须多少知道一点的课外小册子。

身体与知识的基础打好了,还只算得一个孤岛的鲁滨孙,而算不得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有社会的活动的,他要和其他的人发生关系。谈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生平最大的遗憾了。孤僻的个性,把我从社会的圈子里,隔开了来。这种畸形的现象,也是中学生时代,给我造下来的,假如我再当一个中学生的话,我一定要在同学中,多物色朋友,而把自己的性情,养成更合群一点。

P9-11

序言

“周计划”十年新起点

我们强调的就是每天都要有课外阅读,每周都要有学习检测。时间管理和计划性是本书最为重要的特点。你只需要每天花上十几分钟时间,不仅轻松地就读了一篇好文章,而且慢慢也会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而“习惯”,莎士比亚说,“简直是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当有一天你回首过去,你会为自己的变化而大吃一惊。

——石恢,初版前言

转眼间,自这套阅读“周计划”首次出版至今,已经整十年了。十年前本书甫一出版,就以其高品质的精神文化内涵,尤其以全新的“周计划”体例安排,备受业界关注与读者欢迎。当年《中国教育报》记者访谈编者时也专门问及“周计划”的具体含义,我在回答中强调了其两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周单元”主题阅读,即以“周”作为时间管理单元和主题阅读单元,以人物作为引导线索串联相关选文,并与现行教科书选文的主题和作者关联呼应。

二是“计划性”分解阅读,即阅读内容按每周和每天的进程做计划安排。“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一个阅读周期,循序渐进,长计划短安排。分解在每一天的阅读量并不多。”(见《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好故事》《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8日第6版)

然而,当“周计划”这个概念被同行们大量复制应用到各种语文和英语的阅读图书中,并成为一种主流的图书产品类型时,我们这套显然更为严谨的始作俑的周计划丛书,由于一些十分偶然的因素使然,却在这十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处于无奈的缺货状态。

当然,也总有一些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没有忘记这套曾经给予他们重要影响的书,我的邮箱和QQ里一直不间断有人留言,问我为什么买不到这套书,在哪里还能再买到。我在网上也看到有更多的人相互问询,甚至有人在报纸匕广告求购。还有许多语文老师和教育研究者,他们在多种场合提及和推荐这套书。心理学家王利群教授,使用本套书做团体阅读治疗效果显著,更是逢人说项,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催逼我再版。还有—位工作后又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读研究生的小朋友亲口跟我说,大学时代如果没有读到这套书,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就真的被错过了。

很感激这些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们,我知道他们只是阅读人群中的小众。但他们的存在,给了我安慰和鼓励。本丛书从最初出版就非常明确地宣称,这是—套编选给“好学生”阅读的书,至今这一定位未曾改变。也正是总有这种少数人真挚而诚恳的需求渴望,促使我下决心在这套阅读“周计划”诞生十周年之际,放下手边的其他事情,全力以赴对之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丛书新版的重要改变之一,就是分册不再对应于年级,而是对应于不同阅读能力分级基础上的自主选择。这里也要特别感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长陈琦先生与我取得的共识,让我有信心使本丛书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为什么“一起悦读”

这里选编的文章并不是非读不可的,你可以读,也可以不读,你千万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如果你觉得读来有困难,你可以跳过去,以后再读,先换自己喜欢的读。课外阅读不是为了增加你的负担,而是为了增加你的快乐!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思想、智慧与情感。

但快乐还来自坚持,来自对于自我挑战的克服!

——石恢,初版前言

“一起悦读”是本套“周计划”十周年新版新增元素。如果说,在“课外阅读周计划”和“每周阅读计划”时代,本书主要重视的是“读什么”和“怎么读”的内容安排与计划安排。那么,在“—起悦读周计划”时代,本书更加突出重视的则是“读”的行动本身与“读”的行为操作。本版几乎删除了所有纯知识性的语文练习,而增强了伴读、探究与积累,其强调意义在于:

一个字.“读”!首先要有个体的阅读行为,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教育。如有困难挡道,可以绕道,但不要放弃持续的“读”。

两个字,“悦读”!也就是陕乐的阅读。“快乐阅读”是“—起悦读”提倡的首要核心理念,指的是自由的阅读而非功利性阅读,是趣味的阅读而非职业性阅读;是寻找快乐的阅读,也是指以快乐的心态来阅读。但更是指寻找真正幸福感的阅读,是对艰涩的阅读过程进行克服的阅读,是开掘思想征服挑战,能够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深度愉悦的阅读。

三个字。“一起读”!编者与读者一起读,教师与学生一起读,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同学与同学一起读。这里有两个关键性要素,一个是被动性:每个人在表面上的个性化选择,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群体或环境中相互影响下的一起阅读;另一个要素是主动性:即个体仍然有可能选择与谁在一起阅读。这其实体现了“—起悦读”所提倡的第二个核心理念即“共同阅读”。共同阅读强调的是面对共同问题的阅读,也是强调共同担当的阅读。一方面是指“共时性”共读,即同—时期在一定范围的社会成员之间,大家共同阅读同—作品,共同感受内心的力量与温暖,寻找相互间心灵的契合。另一方面也指“历时性”共读,即好的作品口口相传,被不同时期的人共同阅读,形成精神文化影响的代代承传。

以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了“—起悦读”的主要字面含义,但仍不足以表达其真正的内涵。因为“—起”同时也意味着“不同”,所以“—起悦读”还有第三个核心理念就是“分享阅读”。分享阅读是承认差异性的阅读。每个人的阅读选择和阅读感受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独立思想也终将汇人人类文明的溪流。理想的阅读是—个人在自己的身边能找到能进行充分交流的对象的阅读,找到能相互馈赠思想的伙伴的阅读。我们希望能有分享喜悦与感动、分担痛苦与压力的阅读,在分享中获得相互的接纳与相互的尊重,在分享中增长人生的阅历与生活的智慧。

因此,一起悦读与分享的行为目标,成为本丛书编者新的自觉追求。围绕这一清晰目标的实现,我们将在本丛书后台搭建一系列交流与表达的活动平台,力图使“一起悦读”最终或就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互读。

书评(媒体评论)

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谢冕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读者而言,此时的阅读应是更为讲究的。如果没有选择,随意地滥读或是因受宣传的蛊惑而进行媚俗性阅读,将会养成一种低下的阅读趣味和阅读习惯。一旦定型,日后很难纠正过来了。

——曹文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关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倡“读名著,读经典”即是一种导向:唯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巴老所期待的“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以及人类)的后代的精神质量与生命质量,可以说是一个基本教育工程。

——钱理群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以为,诗意般的栖居与快乐的阅读是人生一大幸福,但若加上历史学的思考和科学精神的指引,一定会收获更大的精神财富。本书在循序渐进阅读体系的基础之上,注重了从文学性的审美阅读和情感熏陶,向综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多方位知识扩展,我想,这或许会在不经意间影响读者未来的兴趣领域甚或职业选择。来吧,让我们开始悦读一!

——张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这套丛书以名家名篇为引导线索,用诗化般的语言凝练出各种主题来编排阅读次序,通过“周计划”的时间管理方式合理地安排阅读内容,充分体现了“一起悦读”所倡导的快乐阅读、共同阅读、分享阅读的三大阅读理念,是一套开启心扉、陶冶性情、美化人生的极佳读物。

——陈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起悦读周计划(初级卷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088363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4.333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