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叔同与天津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有关李叔同与天津的回忆、考证、交游文章及李叔同撰写的与天津有关的文字(包括信涵、诗词等)总计100余篇。分为大户人家、津门留痕、人际交往、文惊海内、致函亲友、青春遗迹等六个部分,次全面展示了弘一大师李叔同与天津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关于李叔同家世生平、津门交游、沽上艺踪等多个方面的论述,对推动李叔同与天津的关系,确定李叔同在天津文化艺术目前的地位,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宣传历史文化名城天津也有着积极意义。
目录
代序:天津出了个李叔同/金梅
第一辑  大户人家
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章用秀
李叔同父亲的会试朱卷/高洪钧
李世珍生年问题再探/王勇则
李士珍与李世珍之辨/南汇仁
李筱楼不与李鸿章进士“同年”/金梅
家事琐记/李端
弘一法师的俗家/李孟娟
家事片断/李曾慈
山西会馆系列碑的发现与李叔同祖籍研究/王勇则
李叔同故居/张绍祖
李世珍长子文葆身后家事与叔同无关/金梅
近代天津金融与桐达钱庄(节录)/李世敏
浅析“桐达李家”的破产中落/王慰曾
李世珍与备济社(节录)/冯骥
第二辑  津门留痕
李叔同的籍贯考/章用秀
从章武县说到李叔同的籍贯与祖籍/南汇仁
李叔同降生故居小记/刘炎臣
“意园”和“洋书房”的修建年代/金梅
记弘一大师之童年/胡宅梵
李叔同少年轶事琐记/王翁如
李叔同的“科考”之路/南汇仁
李叔同早期行谊二问/南汇仁
俞氏夫人卒于何年/金梅
李叔同夫人俞氏卒于1926年确证/王慰曾
李叔同“承祧”引起的疑惑/金梅
首倡文明葬礼”/金梅
附一:文明葬礼/天津大公报社记者
附二:天津追悼会之仪式及哀歌/天津大公报社记者
附三:记追悼会/天津大公报社记者
严修助李叔同赴日留学考/章用秀
李叔同执教直隶高等工业学堂考/章用秀
天津《语美画刊》与李叔同研究/王慰曾、高成鸢
我收藏的李叔同早年的几件文物/徐广中
对证因《李叔同皈佛记》的辨证/金梅、南汇仁
李叔同的思乡歌曲/王慰曾
第三辑  人际交往
李叔同“天津时期”开始交往的有关人物/金梅
李叔同与杨翠喜/刘纳
李叔同与陈宝泉/章用秀
言敦源为李叔同所得甘林瓦砚题诗/高洪钧
刘宝慈为李叔同所得甘林瓦砚题诗/章用秀
李叔同作《辛丑北征泪墨》诗题词/赵元礼
拜观李叔同弘一大师印拓有感/孟广慧
李成蹊印行《唐静岩司马真迹》跋/唐静岩
李叔同与我家的关系/姚惜云
第四辑  文惊海内
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李文涛
咏/李文涛
如射射者/李文涛
宋太宗用兵西夏得失论/李文涛
众食之者/李文涛
则天下之民/李文涛
策问/李文涛
礼也者,风俗之原也/李文涛
管仲晏子合论(片断)/李文涛
致知在格物论/李文涛
非静无以成学论/李文涛
论废八股兴学论(残)/李文涛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李文涛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论/李文涛
辛丑北征泪墨/李惜霜
断句/李文涛
赋得忧国愿年丰  得年字五言六韵/李文涛
赋得南檐纳日冬天暖  得冬字五言六韵/李文涛
赋得春山仍展绿丝图  得图字五言六韵/李文涛
赋得白云如客去还来  得来字五言六韵/李文涛
夜泊塘沽/李叔同
遇风愁不成寐,李叔同
感时/李叔同
津门清明/李叔同
赠津中同人/李叔同
日夕登轮/李叔同
舟泊燕台/李叔同
轮中枕上闻歌口占/李叔同
南浦月?将北行矣留别海上同人/李叔同
西江月?宿塘沽旅馆/李叔同
菩萨蛮?忆杨翠喜/李叔同
金缕曲?将之日本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李叔同
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李叔同
满江红?民国肇造志感/李叔同
忆儿时/李叔同
《二十自述诗》序/李叔同
李叔同早年撰写的一首小学校歌/宋廷璋
第五辑  致函亲友
致徐耀廷/李文涛
致王仁安/李婴
致李绍莲/演音
致李圣章/演音
致北京徐蔚如/弘一
致李晋章/演音
致周啸麟/李哀
致孟广慧/李成蹊
第六辑  青春遗迹
铁笔书法俱人化/王吟笙
李叔同金石书画师承略述/龚望
闲章“南海康君是吾师”之含义/金梅
《李叔同印存》及《袭红轩印谱》考/崔锦
《李庐印谱》序/李叔同
弘一大师天津时期金石作品考析/崔锦
上下求索博采众家――李叔同青年时期书法艺术赏析/邢捷
湮没百年晦而复显――天津再次发现四册李叔同印谱/龚绶
李叔同早年书画印集萃(1912年初离津之前的创作)
附录:李叔同――弘一法师年表/金梅
编后记/金梅
精彩页
    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
    在我国近代文化目前,李叔同――弘一大师是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不独以文学艺术扬名海内,更以维护南山律宗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界有名的高僧大德。近些年,了解李叔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但对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的生平则知之寥寥。其实,李世珍在京津一带也是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李世珍,字筱楼,生活在清代晚期。其上辈兄弟二人,主要经营盐业及银钱业,父名锐,叔父名锟。有关李世珍的生平事迹,光绪二十五年刻本《重修天津府志》、民国十九年刻本《天津县新志人物艺文单行本》和民国二十年铅印本《天津志略》均有记载。世珍早年曾教家馆,生平精研之学,旁及禅宗。道光二十四年(1844)考取了举人,同治四年(1865)中进士,授知县,官至吏部主事,以团防得四品衔花翎。有三子:嫡出长子文锦,早逝;庶出次子文熙,字桐冈;叔同行三,系侧室王氏所生。
    从历史资料上看,并经李氏族人证实,李世珍生于天津,长于天津,是确定无疑的。在北京中国靠前历史档案馆的藏书中,有一部手抄本《乙丑科会试题名录》,内载中试252名各省贡士的名次、姓名、籍贯等,在李世珍名下是这样写的:“第七十名李世珍直隶天津府天津县附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一书,载同治四年乙丑科考取进士计靠前甲三名,第二甲一百名,第三甲一百六十二名,李世珍是第三甲的第七十九名,其籍贯也是明明白白地写着直隶天津。李世珍一向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他一生中很为上心的是光绪五年(1879)建起的备济社。《天津县新志》说,李世珍“纠合同志建备济社,集巨资备荒,而每岁施放钱米、棉衣、医药、棺木及恤嫠”。所谓备济社,就是以救荒济贫为目的的慈善团体。笔者曾购得同治三年刊《钦定康济录》一书,其卷一记云:“谷不积,不足以救荒。”可见中国古代早有积极的救荒举措。李世珍筹建备济社,一方面是为慈悲心理所驱动,同时也得之于乡前辈李春城设立寄生所的启迪。李春城是咸丰、同治间的一位慈善家。此人因练兵有功,深得僧格林沁的赏识,故授刑部四川司外郎。不久,他便告归居乡,在天津建起了寄生所,每年冬天,收容无依无靠的贫民百姓多达六七百人,施舍衣食棺木,多行善事。李世珍仰慕李春城的人品,六十多岁时,回归津门故里,在今河北区粮店后街孙家胡同西口路南创立备济社,仿照李春城寄生社的规制,尽心抚恤贫孤寡,“哺之以粥,疾病施医药,死亡则棺敛而瘗之”。此外,还用备济社的一部分资金开办义学,种牛痘。天津人称他为“粮店后街李善人”(冠以地名是为了区别冰窖胡同的“李善人”)。
    李世珍的一生除了读书、作官、行善之外,还致力于陶朱之业,是个典型的儒商。他任吏部主事时,即买下大量盐田引地,数年后辞官经商,先后开办了桐达钱铺等,故有“桐达李家”之称。桐达钱铺是李家的一个内局生意,柜房就在今粮店后街60号的前院。柜房门前的廊柱上有木制的抱柱对联,红地黑字,十分气派。宫北大街还有桐兴茂钱铺,是做门市生意的。李世珍兼营盐业。据李叔同的次子李端回忆说:“我家看门房的老家人张顺对我讲过,说我爷爷在世时,我家曾多次来过‘镖’,这应该是我家干盐务的收入,通过镖行从引地押运到津的。张顺老人说,来‘镖’的时候,前门大开,成箱的财物卸在前边的柜房里,人出人进,热闹极了。”(《家事琐记》)由于李世珍经营有道,理财有方,在其晚年,是李家财势很盛之时。李世珍原住今粮店后街东侧的陆家竖胡同2号的一所三合院,六十岁以后方有财力购置了粮店后街晋都会馆斜对过那处门前挂有“进士第”、过道悬有“文元”匾的大宅院(即今粮店后街60号院)。他干慈善事业的费用,也是他经商所得。
    世珍晚年耽于禅悦,誉满津门。光绪十年(1884)夏,七十二岁的李世珍身患痢疾,自知不起,临终前嘱家人请僧人朗诵《金刚经》,静聆其音,安详而逝。停灵期间,每日延僧,诵经不绝;并由李鸿章“点主”,马三元(清朝武官)“报门”。那年,李叔同年仅五岁。李世珍去世后,李氏家道渐至衰败。
    李世珍生前曾撰联句:“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1932年李叔同手书此联,赠于刘质平,且作边跋曰:“优选士公六十八岁生余,今夏六月五日为公百二十龄诞辰,公邃于性理之学,身体力行,是联句,其遗作也。”这或许是对李世珍一生为人处世的概括。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叔同与天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303786
开本 其他
页数 401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08千字
出版时间 2017-07-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①B949.92②K292.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