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
内容
编辑推荐

长篇报告文学《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胡平驻扎景德镇数月,耗时近一年创作完成,并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虹作序。朱虹在序中说,《瓷上中国》将景德镇置放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以及工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维度中来考察,既展示了景德镇瓷业、瓷文化的辉煌历史,更对其当下探索求变的现实以及无限可能的未来进行探讨与呼吁。

内容推荐

《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作者胡平以闻名天下的景德镇为题材,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全面梳理景德镇,尤其是景德镇瓷器的历史与现实,以雄辩的史实宣示了景德镇瓷器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撼动、无法逾越的地位;以宏观视野、宏大叙事、宏阔评说,深度解读与剖析景德镇的历史辉煌、艰难沉浮,以及再次崛起前的阵痛与思考,打开了让世人走近景德镇、了解瓷文化的一扇窗;似大背景串起故事与人物的万花筒,涵盖城市、瓷器、文化、商贸、家族、人物等诸多方面,缤纷夺目,细腻精致,史料详尽。篇章布局烘托重大主题,融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将这座城市的千年历史和无数艺术家、企业家、文化人、工匠的传奇经历与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关系紧密相联,使读者见识一个历史厚重又生动鲜活的景德镇。

目录

第一章 正酝酿一个可能

 1.瓷在中国的命运

 2.曾记否,撞大运的时刻

 3.一个巨大的失序的蜂巢

第二章 中国人灵魂的底色

 4.镶嵌在帝国皇冠上的钻石

 5.瓷,权力美学的重镇

 6.瓷不是道具.我们才是道具

第三章 地下与地上的历史

 7.堆在碎瓷片上的城市

 8.“土豪”们的一个老前辈

 9.低仿高仿的浮世绘

 10.唐草里的铜锣之声

第四章 这也是一把剑,无剑之剑

 11.最早的全球化商品

 12.金鱼变成了鲫鱼

 13.西方忘记的“不发达”往事

 14.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第五章 逝去的辉煌

 15.一个最合适的形容词:伟大

 16.一个无名的万人大冢

 17.“把桩师”的倒下

第六章 蒙羞与自辱的双重夹击

 18.昆仑、长江是评出来的吗?

 19.景德镇“变了天”吗?

第七章 千年窑火下的卓绝突围

 20.做“丰田”“别克”“沃尔沃”

 21.嗅到了“爱马仕”的几分气息

 22.景德镇也有“熊”出没

 23.不倦而又饱满地书写

 24.巴黎,佛来了,景德镇来了

第八章 说给全球听的中国故事

 29.“陶溪川”,溪入川,川汇海

 26.宝剑一旦拔出来……

后记

试读章节

境内的拍卖会上,同样是一个个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不断地戏弄着收藏者们的心理底线。虽说收藏是一种文化,收藏是一种阅读,收藏是一种财富,收藏是一种幸福,但这些在当下中国还多是美好的祈愿,而美好祈愿的湖面下,翻腾剧烈的仍是资本的大鳄。资本的本质是趋利性,总是流向收益高的方向。有关资料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为20%,远超风险系数较高的房地产,更遑论“奔驰进去,QQ出来”的股市了。据说除了政商两界灰色地带携瓷品的游走、攀牵者,实实在在有能力收藏或投资瓷艺品的富人,国内已近百万。此外,还有大量的民企国企。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收藏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回报率甚至高于其主业。

于是,萧条、寂寞了好些年之后,景德镇恍若出现了层林尽染、满山红叶斑斓的秋景:在2012年之前,景德镇各类大师们的作品,价格动辄几十万、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也刺激得很多原本从事纸上绘画的艺术家们,纷纷来到这座城市做瓷上淘金……

2.曾记否,撞大运的时刻

历史上,景德镇头一次撞大运是在1004年。

早先的考古资料显示景德镇最早的瓷业遗存是晚唐五代生产青瓷的湖田窑、黄泥头窑和盈田窑窑址。被列入“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唐代景德镇南窑,始烧于中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烧造时间集中在公元800年至900年之间。这意味着景德镇瓷器的烧造历史从晚唐五代推到了中唐,推进了大约200年。

11世纪末期到12世纪初,由于战争频繁,北方诸名窑相继衰落。宋室南迁之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向景德镇集中,集南北汝、官、钧、定、哥五大名窑之大成,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原本在五大名窑前只是个素面朝天、粗针大线的村姑,一下变成仪态万方、倾国倾城的美女,从而成为“业陶都会”。

据蒋祈所著《陶记》记载,当时景德镇有窑300多座,形成全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盛况。据《江西通志》载,宋真宗赵恒命镇烧造御器,器底为“景德年制”款。因制品光致茂美,四方则效,天下都称之为景德镇瓷器。从此,原系浮梁县治,东晋时期名新平镇,唐朝改为昌南镇的这方水土,又易名景德镇。

据说这镇名获改过程中,还有个“一瓷退万兵”的故事。

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萧太后率军二十万大举南侵,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澶州(又名澶渊,今河南濮阳),威逼汴京(今开封)。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御驾亲征,亲临澶渊城。宋军士气大振,挽回了败局。但真宗无心抵抗到底,仍有求和之意,他盼望大宋有个不必枕戈待旦的外部环境。在满足对方大量金、银、绢帛等财物后,他要求辽军退兵。岂料辽邦萧太后又提出新的条件。萧太后自幼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酷爱古玩。早年征伐中原时曾得青白瓷贯耳杯,甚是喜爱,视为珍宝。怎奈军旅颠簸,一次意外不慎将其打破了。这次她提出的最终条件是,如能在三个月之内烧制出20万件剔透晶莹的瓷器进献,便回师北去,不占大宋一寸土地,保辽宋百年无事;若烧制不出,已掠之地仍归辽邦。

真宗闻听,又惊又急,忙问众卿如何应对。群臣中有好古之人对真宗禀奏说,此等器物定是江南新平所产。真宗即派使者带着御旨,急速赶往新平镇。

使者到了新平,只见窑炉遍地,瓷器美不胜收,光鲜可人,其中萧太后所说的贯耳杯随处可见。使者宣旨督造,工匠们没日没夜,两个月生产出了各式青瓷器30万件。样品很快运到辽军大营,萧太后一见欣喜不已。“澶渊之盟”因此达成,辽军北去,大宋重得所失之地,契丹上下因此与宋朝百年交好。班师回朝,宋真宗欢喜之余,赐年号封镇。景德镇因此闻名天下,成为宋代四大名镇之首(其余为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历史上由皇帝将其年号赐给一个地方做地名,一个是江西景德,一个是浙江绍兴,景德比绍兴受赐早130年。

P22-24

序言

说给世界听的中国故事

朱虹

在人文日新的历史长河中,人杰地灵的江西是中华文化版图中的一方特出之地。景德镇,当之无愧称得上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秉承水土宜陶的天然优势,更有赖于无数人士开物成务的求索与创造,以1004年宋真宗赵恒因感于该地所产贡瓷色质如玉而以年号“景德”赐镇为转折点,这座“窑火通明两岸红”的南方小镇,创造出了天下称颂的传奇。历经千年来奔流昌江、熊熊窑火的水火淬砺,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瓷器扬名四海,凭着代有超越、蒸蒸日上的制瓷业,成就其“千年瓷都”的巍然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景德镇及景瓷更以其玉质金声、高品洁性,升华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徽章与符码。和柔软光洁的丝绸一样,玉骨冰胎的景瓷浑身散发出的典雅气质、精美神韵,折射出中华文化独有的人文内涵。不同的是,丝绸易朽而瓷器恒存。即使在历史的沧桑劫波中被重创成碎片,景瓷仍然顽强地闪烁着文明之光。“China”与“china”这一众所周知的称谓叠合,昭示着西方欧美世界长期通过景瓷这一内敛而高贵的器物来感受中国人文质地的历史。风靡世界的景瓷,为国人赢得多少骄傲与荣光!

令人尴尬的是,随着现代工业的转型、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全球化潮流的席卷,在农耕文明时代推陈出新而登峰造极、在新中国成立后顺应时代创获工艺新局的景德镇制瓷业,此后一直面临着国内其他新兴产地乃至域外的挑战,悲壮地陷人低谷。记得有志于重振景瓷的现代名人杜重远当年曾说,景德镇乃我国第一产瓷名区,亦世界瓷业之发源地,其景况之隆替,非特关乎民生之枯荣,抑且关于文化之兴衰,国人对此当甚关心。以昔鉴今,深谓前贤言语之沉痛。今天屡说“逝去的辉煌”的局面,着实让景德镇人坐立不安,也让他们困知勉行,努力寻找新的突围机遇以重振瓷都雄风。

老树着花,馥郁弥香。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景德镇逐渐呈现出可喜可贺的活力生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唯一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而且还成功复原、复烧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景德镇历代典型瓷窑。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艺术家,怀着朝圣的心情,追随前贤的旧踪,来到景德镇寻找艺术之梦与文化发展机遇。他们以特有的历史感受与艺术实验精神,融会绘画与瓷画,开创多种多样的瓷艺新形式,与时俱进地探索出文化产业化新途径。这种业态的新变与人员的汇集,形成全国瞩目的“景漂”现象,印证着在当下大面积都市化这一大背景下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的恢宏底气与氤氲地气。它不仅意味着“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一历史盛景的重现,意味着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传统工艺衰败后的新生,更意味着一种在陶瓷工业与旅游产业、经济与文化产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等方面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伴随着现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的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拉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增加就业、提高国家产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一时代大背景来看,景德镇可以说面临着自宋代建镇、新中国升级为省辖直辖市以来的第三次利好的历史转折点。如何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址遗产,完善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文化产业创新,推动景德镇由工艺美术之城转型为艺术之都,提升其全球陶瓷圣地的影响力,成为摆在景德镇、江西省面前的一道大考题。景德镇规模庞大、完整复杂的古瓷业体系及其所蕴涵的“千年瓷都”非凡的文化底蕴这一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正期待我们今天去赋予她新的生命。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阐发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会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而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一个典型个案,一次努力探索。

自从2010年到江西工作以来,我走遍了江西所有的县域,对这方水土优美的自然风景与悠久的人文历史深怀感情,对景德镇作为江西特色独具的历史名城的发展与涅檠新生多有期待。作家、学者胡平先生,我此前知道他的作品以关注历史、思想深刻而广为读者称道。此次他以贴近现实与脚下热土的赤子情怀,深入调查,创作出长篇报告文学《瓷上中国》。作品将景德镇置放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以及工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维度中来考察,既展示了景德镇瓷业、瓷文化的辉煌历史,更对其当下探索求变的现实以及无限可能的未来进行探讨与呼吁。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这本书的分量,感受到作者炽热的现实情怀、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深沉的建设性思考。我把这部优秀作品不仅当作四千万江西父老求变求进的强烈心声的代表,更当作推动我做好工作的一种鞭策与镜鉴。记得洪迈的《容斋随笔》中曾记载,北宋的浮梁县令许彭年为政清廉,从不以权谋私购买瓷器。高中状元、后来官至吏部尚书的浮梁人彭汝砺因此写诗揄扬:“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因官射利疾,众喜君独否。父老年叹息,此事古未有。”景瓷如美玉,这是一种巧夺天工、千古惊艳的工艺创造,更喻示与象征着一种洁身自好、不以官射利而为民造福的精神。每读至此,我不免由物及人,油然生出一缕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对天地造物的感恩与爱惜,也更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借阅读《瓷上中国》这本书的机会,写下以上感想,权作为序。

(作者系江西省政府副省长)

后记

一个人泡在书斋里写不出这本书。

凭一己之力,在景德镇踏破铁鞋,也写不出这本书。

可以说,是一个团队在推着我写了这本书。

其中,章武、王志刚、黄茂军等位的席下,让老夫几成一个满地拾枣的孩子。二十余天里,潘博、谭长燕、黄瑾、陈思达、小车司机刘文高,先后三次随我在景德镇陀螺般旋转,密集走访各路高人大佬,速录、整理各种资料,常常熬夜到凌晨。

接受了我采访的先后有:向元华、刘远长、段镇民、陈雨前、过小明、苏元阳、刘子力、叶文怡、谢卫峰、藤町、刘威、刘瑞华、李胜、白磊、郑云云、秦斌慧、吴文彬,以及多年前在景德镇任过常务副市长、现为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的汪天行,原浮梁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冯云龙、新华社记者章武、资深媒体人黄茂军、陶瓷艺术活动家王志刚、《江南都市报》原驻景德镇记者金其会先生等人。他们无不是在为这座神祗般的城市立言、代言,其耿耿之心、殷殷之情,让我总觉得在眼前跳跃的是一团蓬勃的火焰。从他们的言辞与眼神里,我看到了千年窑火不熄。

本书的参考文献,主要有《康乾盛世:景德镇官窑瓷》(张宁、张敏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的交流》(朱培初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梁淼泰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景德镇陶瓷古今谈》(杨永峰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景德镇史话》(周銮书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国风西行:中国艺术品影响欧洲三百年》(程庸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浮梁县志》(冯云龙主编,方志出版社2009年版)、《高岭文化研究》(冯云龙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景德镇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二卷([法]杜赫德编,郑德弟、朱静等译,大象出版社2001年版)等。其中,有些作者已经仙逝,但他们生前的苦心研究,留下的宝贵文字,将随这座城市永生。

谨向以上各位致以诚挚的谢意。还应该致谢的有江西出版集团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这个选题是东亮董事长和秋林社长定的,对本书的不菲投入也是他们拍板的。百忙之中秋林还几次来景德镇探班。还有大半年一直陪伴我走来的编辑室主任李一意。

读者看完此书,若通过这些带着体温与心血的文字,真打心眼信服景德镇的过去、今天、未来,与中国有关,与中国文化的进步与昌明有关,我以为足矣,而出版人功莫大焉!

胡平

2014年5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95025
开本 32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4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4060190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0
13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