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文化观念裂变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丛书是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三批)的研究成果,也是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丛书共分六卷,首卷为总论,其他五卷分别按文化观念的萌芽、生长、成熟、拓展和裂变五个时期追溯其发生学脉络,评价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各时期英国文学典籍发展谱系中的位置。丛书以文化观念史为框架,通过对英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学和文化观念的梳理、分析与研究,探索英国公共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源泉、脉络、形态和现实影响,以期为我国核心价值观和公共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丛书各卷附有正文所涉代表性典籍的译文,或首译,或重译,为书中阐述提供了更宽厚的佐证基础。《文化观念裂变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为丛书第六卷。本书承接上五卷的研究,聚焦战后英国从帝国到联邦的改变,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化观念的裂变,并紧扣“共同体”概念,考察后现代多元文化思潮下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和文化思考。 目录 绪论 从帝国到联邦:文化观念的裂变 第一章 二战后新时期的文化对话 第一节 利维斯的文化批评与“共同体”形塑 第二节 威廉斯:走向“共同文化” 第三节 “英国特性”的重构:从安德森到霍米·巴巴 第二章 从焦虑到愤怒 第一节 “愤怒青年”预示的变化 第二节 “幸运儿吉姆”的“幸福诉求” 第三节 “每况愈下”的社会文化转型 第四节 《愤怒的回顾》中隐含的憧憬 第三章 转型焦虑的新维度:“两种文化”之辩 第一节 斯诺与利维斯之辩 第二节 《院长》背后的探索 第三节 《好工作》和《想……》的文化思辨 第四节 重访“斯诺命题”:《星期六》 第四章 “反乌托邦”创作的乌托邦冲动 第一节 《蝇王》中的饮食文化冲突 第二节 《一九八四》中的乌托邦冲动 第三节 《发条橙》中的情感文化 第四节 《永远不要弃我而去》中的人性焦虑 第五章 “英国音乐”中的“主题”与“变奏” 第一节 《英格兰,英格兰》中的景观社会 第二节 “花园”赋格:《尤金尼娅蝴蝶》中的文化反思 第三节 “孤岛”不孤:《英国音乐》中的共同体情怀 第六章 当代移民作家的英国特性书写 第一节 《抵达之谜》的抵达与出发 第二节 《长日留痕》中的帝国“遗产” 第三节 《西北》中的英国特性 第四节 黑人流散者的英国家园焦虑 第七章 历史书写的反思性回潮 第一节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三种对话 第二节 《海洋三部曲》的历史想象 第三节 《水之乡》的“进步”话语再推敲 第八章 增添了“救赎”维度的伦理关怀 第一节 《时间中的孩子》:关怀伦理的力量 第二节 《赎罪》中的移情书写 第九章 找回“忠诚”的民族良心 第一节 托马斯重建威尔士民族共同体之旅 第二节 拉金歌咏的英格兰特性 第三节 “斯威尼”的文化象征 第四节 莱辛的“共同体之梦” 第十章 “魔棒”下的共同体形塑 第一节 《魔戒》:奇境中的真实 第二节 《纳尼亚传奇》:“仙境”与共同体想象 第三节 《哈利·波特》:魔棒下的共同体话语 结语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戴维·洛奇:《想……》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化观念裂变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欧荣 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6655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6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630000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1.064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