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求你看我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求你看我集》由颜鹏所者,历史是人创造的,这么唯物主义的观点没有谁比中国古代的修史官贯彻得更好了。煌煌二十四部正史,除了少数史书有一些还说点杂事的“志”、“书”之类,不外乎都是人物的“纪”啊“传”啊的,“表”基本上也是人物列表。

内容推荐

《求你看我集》由颜鹏所者,《求你看我集》的作者有一中文系的好友,整天看他不务正业,我已经每天逃课玩电脑了,他“红警”居然敢玩得比我还好,怎不叫我光火。后来文学选修课写不出文章来,想托他代笔,不好启齿,请他吃了顿饭,装作漫不经心地跟他聊了一下鲁巴茅郭老曹,最后那顿饭钱他硬是抢着付了,他自己期末论文的任务也光荣地交到了我的身上……

目录

第一部分  创新者终成创“腐”者/3

不得不糊涂/7

历史那些事儿 强国的子民/11

乱世之患/15

民不畏死可以骗/20

蔡伦其人/24

大唐的胡风/29

万历的叛逆期/34

也说孔明未能统一中国/37

孔夫子的断子绝孙咒/42

北朝人名拾趣/46

圣人时代终结了/51

恶法绵绵何时已/55

相人之术/58

第二部分  世界杯魔咒/65

寻得一篇八股文/69

而知也无涯  七夕怎成了情人节/76

龙、麒麟与美人鱼/81

短信诗谜集注/87

《凤求凰》伪诗考/96

莫以“耻”为耻/102

何必抹去“亡国史”/104

名言净身运动/107

“切”考/112

美人歌/116

射者中/126

你要我含着眼屎/128

绰号/132

自报家门/135

化名摭谈/139

那事儿/142

谁还记得1999大灾难/145

莫要沽名学棒子/152

敢掘始皇陵者天殛之/155

第三部分  书非买不能读也/163

大义不至灭亲/169

满纸荒唐文  文科理科/173

字如其人/178

关于给每位本报记者配发小车的建议/182

恐怖的回忆/186

永远的残章/191

良心值几个钱/198

民调/203

捡钱/207

买Mtr3记/211

法说/216

狮虎斗/220

做个“四有”愤青/223

愤青资格认证考试/227

谜事四则/232

收费时代/235

新郎官的述职报告/240

一次关于高考状元报道的训话/245

狮城那些事儿/248

试读章节

读“二十四史”实在是一件令人生气的事情。颜某人打小立志做有为青年,因智商太低看到外文字母就犯晕,乃决意专攻一项,觉得“历史”一科有好多故事书可以看,最合我意。等年龄一大,真要做点学问,看到“二十四史”,不禁气泄焉。

跟一般人不一样,大家要么囊中羞涩,要么不堪皓首穷经,总不能拿一辈子的时间来通读一遍“二十四史”吧。最让颜某人看不下去的是修了两千多年的史,朝代换了,人换了,连语言都有所变化了,所有“正史”愣是逃不脱纪传体的框子。

历史是人创造的,这么唯物主义的观点没有谁比中国古代的修史官贯彻得更好了。煌煌二十四部正史,除了少数史书有一些还说点杂事的“志”、“书”之类,不外乎都是人物的“纪”啊“传”啊的,“表”基本上也是人物列表。看正史等于是看一个个人物传记,通篇看完后再从脑海中把这些人物传记串成一部历史,修史者真是在考验读者的智商。

应该说,“二十四史”的开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极其伟大的。在他之前的史书多数是编年体,如《春秋》、《左传》什么的。写编年体史书是最容易的了,跟现在编年鉴似的,今年发生啥大事情,不论前因后果,通通往里装,一件一件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把几年的年鉴汇编起来,就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了。这种史书最大的弱点就是越是大事,看着越糊涂,串不到一起来。司马迁称得上是个史学大家,创造了纪传体的方式来写历史,给人感觉就好多了,至少看着好看啊,人物传记本身就比“年鉴”好读。所以司马迁是个创新者,《史记》是部中国最好的“良史”。司马迁当时做《史记》,做的是一部通史,只是想成一家之言,他并没有想到《史记》会成为“二十四史”的开篇,成为正史中的老大兼典范,更加不会想到后人有样学样,纪传体成了个篓子,凡是要修正史的,不管圆的扁的还是三角的非得磨平了往里面装不可。

好话说第一遍的是天才,说第二遍的是庸才,说第三遍的就是蠢材了。(被说到第24甚至25遍,不知道算啥才?)所以修《汉书》的班固同志,是应当好好检讨一下的。你是朝廷命官,奉命修的是正史,结果在《汉书》的体例上抄袭了《史记》,什么“纪”啊“传”啊“表”啊“志”啊的一概保留,这不是“学术腐败”嘛。虽然以当时的条件,逼班固在体例上进一步有所创新,是过分了点,但我敢大胆地说,《汉书》对比《史记》,班固还是后退了不少。举“世家”为例,司马迁是很有性格的人,修史者就是要有点性格,否则只能写年鉴,成不了大家。所以在《史记》中,项羽虽然未称帝,但被司马迁归入写帝王的“本纪”中,陈胜、吴广虽然起义果实被刘邦攫取了,司马迁还是肯定他们的贡献,归入专写诸侯的“世家”中,看着就叫人感动,这才叫“直笔”。到了班固,毕竟是“奉命”修史,一切要看刘家天子的脸色行事,个性就全没了,为了省事,干脆把“世家”都去掉了。反正当了皇帝的是“纪”,其他人统统是“传”,谁也揪不了班先生的小辫子。所以陈胜啊项羽啊,管你再怎么轰轰烈烈,胜者王侯败者寇,你们认栽吧,合作“陈胜项籍传”一篇,叫你们知道啥叫“王侯将相就是有种”。

班固其实还好啦,给个批评教育最多了,毕竟人家本来就是司马迁的崇拜者,在史书体例上学司马迁也无可厚非,他觉得好,觉得这样写史又舒服又好看,《汉书》用纪传体其实问题不是很大的。到了第三个修正史者陈寿同志(《后汉书》乃南朝宋的范晔所修,在《三国志》之后),那就非给个记过处分不可了。陈寿距司马迁的年代有400年,整个汉朝都鞠躬下台了,等他拿起笔来修《三国志》,居然还是纪传体,诸葛亮只打他老爸的板子真是打错人了。看《三国志》是尤为生气,陈寿比班固还没个性,一套《三国志》,洋洋不知道多少字(我虽看完了,总不至于还要数数字数吧),干脆就分“纪”和“传”了,连“书”啊“表”啊什么的都不用,“纪传”最省心。而且该同志偏心极重,“纪”还成了魏国的专利,曹操阁下虽没称帝,功劳比皇帝还大,当然是“纪”;曹芳、曹髦、曹奂在司马家淫威下战战兢兢,当了几十年傀儡皇帝,也是“纪”;倒是刘备、孙坚、孙策、孙权等蜀吴一干帝崽,不管你来头多大、称孤道寡几十年,统统是“传”,以示其非正统。

P3-5

序言

看敝书之前,你一定花钱买了吧。要是还没,别在这傻站了,赶紧去书店柜台掏钱吧,又不贵。

其实你不想花钱也成啊,这本书里面的文章,多数都在颜某人的博客“流风轩”里面,用关键词找个比较靠谱的搜索引擎一搜就有,要没有你换条网线试试。

其实打开始出书那一刻起,我就后悔了。你说一个人好好地待在家里写博客,写得神采飞扬、自得其乐、心旷神怡、欲仙欲死,奈何要出一本书?

坏就坏在这些文字的体裁。你说是“博文”吧,没听说过有这货;你说是“散文”吧,散架得都快掉渣了;你说是“杂文”吧,啥?你要出“杂文集”?

这年头,杂文集还有人看吗?出版社的大爷问我:“你博客都写杂文吗,有多少粉丝?”“没数出来。”“这么多?几位数?”“不是,没发现有……”“这就对了,杂文我们不敢出啊,真没啥市场。”

好吧,我揣着作品,闪人。碰了几次壁,有幸遇到东方出版社,以及一直低调的好友某某某,总算是肯帮我把书出了。感激之余,也佩服他们的赌性,你们还真敢下本啊。

为表报答,颜某人在此求告读者——看看敝书吧。你要真不喜欢杂文,就把它当散文看;也不喜欢散文,就把它当“博文”看。不然买回家给孩子看看学造句,也算是对当下写“没市场”的杂文作者的支持。

万一,我是说万一啊,你看出兴趣来了,欢迎联系本人微博“流风轩主”。私信就好,动静太大,不利和谐。

颜鹏

2011年9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求你看我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颜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45940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3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