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水下生物大观 畅销版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为什么它有这个称号呢?原来它有一种特殊的性格,不同的介形虫,在大海里生活在不同的深度里。浅海里的介形虫,绝不会到深海中去,深海中的介形虫也绝不到浅海中去。地质学家就抓住它这一特性,利用来测量大海的深浅。科学家发现,在黄海西北部,有一种中华丽花介形虫,专门生活在1~20米海中;在黄海北部,有一种穆赛介形虫,专门生活在20~50米的海中;在黄海中部,有一种克利介形虫,专门生活在50米海深以下。这些介形虫尽管五花八门,但它们都居于严格的水深区,绝不互相乱窜。所以科学家找到不同的介形虫,就能画出一幅简单的海底地形图。 目录 水下微生物 水中无形的“化工厂”——细菌 地质学家的朋友——有孔虫 大海的“测深计”——介形虫 具纤毛的单细胞生物——纤毛虫 生物“温度计”——放射虫 水下植物 海底森林 藻中之王——巨藻 一望无边的海上“草原”——马尾藻 丰富多彩的海上“菜园”——菜藻 前途无量的食品——螺旋藻 能预报天气的怪树——海柳 防风防浪的“哨兵”——红树林 海洋动物的食物——海草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水下生物大观 畅销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水下生物大观》编写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0260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60000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179.4-4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0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