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大学/新课标最佳阅读
内容
编辑推荐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不仅描绘了19世纪70~80年代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图景,而且也通过描写自己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强烈反映了俄国劳动者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曲折而艰难的历程。

这本《我的大学》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我的大学》是“新课标最佳阅读”系列之一。

《我的大学》是马克西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记述了高尔基在喀山时期的生活经历。十六岁的他怀揣上大学的梦想,离乡背井,来到喀山。很快他就发现,上大学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在“大杂院”的主人公,以卖苦力为生,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打交道,与知识界与思想界人士交往,如同进了一所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社会的复杂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我的大学》其实就是高尔基对真理的探索史,从一个稚气未脱而又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成长为深谋远虑寻找光明的思想家、革命家,他知识的来源就是这个学校,他的大学。

试读章节

就这样,我去了喀山大学读书。我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上大学!

一个叫尼古拉·叶甫里诺夫的中学生激发了我上大学的念头。他的眼睛温柔得像女人一样,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儿,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当时他就住我们那栋楼的房阁上,由于常常看到我读书,他就开始注意我,所以很快我们就相识了。认识没多久,叶甫里诺夫就下断定说我天生具有研究科学的天赋。“您就是为研究科学而生的!”他帅气地甩着像马鬃一样的长发对我说。

那时的我,根本不明白,即使是一个小家名义,都可以为科学研究作贡献。但是,叶甫里诺夫绞尽脑汁地向我证明,大学里真正要的就是像我这样的人。当然了,他也必不可少地叙述了一下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故事。他还说,到了喀山,我可以住在他家,用一个秋天以及一个冬天的时间完成我的中学学业,之后,就可以“随便”去参加各种考试。(请注意他说的是“随便”!) 这样,我就可以申请助学金来资助自己上大学,再上大约五年的时间,我就可以变成“文化人”了。听他讲的多么轻松,也难怪,毕竟他还只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十九岁少年,再加上一颗菩萨心肠。学校终考以后,他回了家。

又过了半个月,我随后而至,临走前,外祖母再三叮嘱说:“你以后别因为一点小事就向人家发脾气了!经常发脾气,就会变成冷酷无情的人!这都是随你外祖父!你难道没看到见他的下场吗?那个可怜的老头儿,活到老却变成了傻子!你一定要记住:上帝不会惩罚人,只有魔鬼才会干出这种事!你走吧!唉……”

她抹掉了布满皱纹的、老脸上的几滴泪水,接着说:“恐怕我们以后再也不会见着了,我老了,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你这个野孩子,非要跑么远,我活不了多久了……”

这几年来,我经常离开这个善良的老人,几乎没怎么和她见过面,但是,一旦我想起这个血脉相连、真心爱我的亲人,有一天真的要离我而去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丝悲哀。我一直站在船尾向外祖母的方向张望,她就站在码头紧靠水边的地方,一只手画着十字,一只手用一块破旧的披肩擦着眼睛,那是一双对世人永远充满慈爱的眼睛。打那之后,我就来到了这座有将近一半鞑靼人的城市了,孤独地栖身在一条偏僻的街道尽端上的平房里。房子对面是一片被焚毁过的废墟,长满了茂密的野草,一大堆倒塌的建筑在杂草和树林中挺起,废墟下是一个大地洞,野狗住在这里,有时它们也就死在这里了。这个地方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它是我的第一所大学。叶甫里诺夫的家有他的妈妈和两个儿子,仅靠少得可怜的政府补贴来维持生计。我刚刚到他家那几天,经常看到这个面色苍白的寡妇,每次从市场上买回东西放进厨房,她就会眉头紧锁,开始发愁,她在思考怎样解决眼前的难题:就算不把自己算在内,怎样才能用一块肉做一顿满足于三个强壮男孩儿的美餐呢?

她一向是个异常沉静的女人,灰色的眼睛中隐藏着温顺而又倔强的精神,她就像一匹精疲力尽的马,明明知道自己生活的这辆车已经无力驾驭了,仍然勉为其难地拼命往前拉! 到她家后的第四天早晨,她的儿子还在睡觉,我到厨房帮她洗菜。她谨慎地轻声问我:“您来这里做什么?”

“读书上大学。”

只见她一挑眉毛,原来不经意中,一个手指被刀切破了,她一边吸着手指,一边坐到椅子上,然后又蹦起来,叫道:“哎呀!真是活见鬼了……”

她用手帕包扎好伤口后夸我说:“您削土豆倒是挺熟练的!”

“这算什么!雕虫小技!”我顺嘴告诉了她我在轮船上的那段给厨师打下手的历史。  她继续问我:“您就凭这点儿本事就能考上大学吗?”

我把她的话当真了,由于当时我对幽默和嘲讽的区别还不太明白。我就向她详细地介绍了我的计划,并且强调指出,这样的话,上大学就简单多了。她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嚷着:“唉!尼古拉!这个尼古拉……”

这时恰好尼古拉跑到厨房洗脸,他睡得昏昏的,头发乱蓬蓬的,但看上去还像平常一样,兴高采烈地说:“我说妈妈!如果能吃上一顿肉馅大饺子多好啊!”

“那好吧。”她答道。

“这正是显示我烹饪手艺的好机会,”我赶紧接过话来说,“要包饺子这点儿瘦肉实在是太少了。”这下我可彻底闯了大祸,娃尔娃拉。伊凡诺夫娜生气了,她数落得我特不好意思,又把手里的胡萝卜扔到了桌子上,转身离开了。尼古拉向我使眼色说:“生气啦!”

他坐在椅子上接着说:“其实女人要比男人更爱生气,这是天生的。关于这一定断有关人士包括瑞士大学者以及英国的约翰·穆勒都曾经给出肯定。”P1-4

序言

大学,我们都将它喻为“象牙塔”,它是“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和隐居之地”,是塑造品格和储备知识的殿堂。而高尔基的大学却是流浪与苦难并生,探索与奋斗并存的。我想《我的大学》这本书之所议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和肯定,就是作者对人生、社会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与每个读者的灵魂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吧!

本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记述了高尔基在喀山时期的生活经历。十六岁的他怀揣上大学的梦想,离乡背井,来到喀山。很快他就发现,上大学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在“大杂院”的主人公,以卖苦力为生,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打交道,与知识界与思想界人士交往,如同进了一所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社会的复杂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我的大学》其实就是高尔基对真理的探索史,从一个稚气未脱而又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成长为深谋远虑寻找光明的思想家、革命家,他知识的来源就是这个学校,他的大学。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不仅描绘了19世纪70~80年代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图景,而且也通过描写自己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强烈反映了俄国劳动者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曲折而艰难的历程。

本书的翻译对于译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担心自己无法将原著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完美地呈现给读者,译者只能尽其所能为读者还原作品的风貌。因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和缺陷,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予以谅解。

译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大学/新课标最佳阅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马克西姆·高尔基
译者 吴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52690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4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2
13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