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年轻时(Ⅱ)
内容
编辑推荐

张颐武所著的《年轻时(Ⅱ)》记述了:要真正解决年轻人的苦恼,最终还是取决于年轻人自已,取决于个体的奋斗和努力。没有个人的努力,社会就不可能进步。虽然今天的青年一代面对的问题确实和过去不同,但现在仍然需要梦想,需要离远的志向和奋斗的精神。

本书为《年轻时》续篇。书稿内容更为深入、具体,从立志、处世、修身、治学等几个方面畅谈了自身独到的感受,对广大青年读者有启发个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张颐武所著的《年轻时(Ⅱ)》是关于作者年轻时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是对于当下的年轻时的人们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这些文字都是作者认真的探究和思考所得,希望它们能够给年轻时人一些启发,提供一些年轻人不太关注的角度的思考,从而引发年轻人对于自己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的感悟。这部书比第一部年轻时更丰富,也有了一些角度上的差异。

目录

第一章 宜早思,宜立志

 困惑是每一代年轻人的共同考验

 奋斗精神仍然是社会前行的动力

 生命之罪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恐惧症

 “幸福”和“成功”不是独木桥

 “出名要趁早”的另一面

第二章 明是非 ,辨真假

 “鸡汤”与“鸡血”

 “戾气”的超越

 揭隐私的限度

第三章 宽于人,严于己

 宽待失败应是一种美德

 有话还得好好说

第四章 正三观,远媚俗

 青年心态与大众文化

 超越“道德焦虑”

 有爱的人生不会干枯

 生活方式的意义

 谦和守礼:前辈的风度

第五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依法行事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昨夜星辰

 英雄无路

 中国在追寻幸福的路上面对挑战

第六章 人不学,不知义

 不学诗,无以言

 曹雪芹的奇迹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饥饿而疯狂的阅读年代

 经典,还需要直接接触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宜早思,宜立志

困惑是每一代年轻人的共同考验

今天不少年轻人觉得缺乏幸福感,压力巨大,困扰多多。物质的压力和精神的焦虑似乎形成了一个“问题群”,对于年轻人构成了挑战。这让我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这一代人面对青春的时候所处的相似境遇。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问题。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曾经以“潘晓”之名发表了一封给编辑部的信,题目就叫《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在当时引发了大讨论。对于当时所出现的理想失落、不少人开始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初入人生就发现现实生活和学校里受到的教育的差异、上升渠道严重不足等造成的现实的苦恼都有充分的探讨。这场大讨论持续时间很长,参与讨论的人很多,在年轻人中引发的轰动效应很大。很多人都觉得这封信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我还记得这封信是在我考大学前的一个多月发表的,虽然高考的压力巨大,但我们还是对这封信很感兴趣,觉得也说出了我们面对的许多困扰和问题,我还和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过这封信。直到我上大学以后,在当时的氛围里,大家仍然在议论这封信和人生的路是否越走越窄的问题。那时候社会正面临一个精神开放的时刻,原来的社会暴露的不少问题使得年轻人也经历了幻灭和困惑。我还记得当时人们常常说那时候的青年什么也不信,是“迷茫的一代”、“幻灭的一代”等表述,也有许多慨叹年轻人和老一辈人的吃苦耐劳很不相同。在那个西方思潮刚刚进入,物质生活仍然匮乏的时代,青年人所承受的精神困惑也非常强烈。

计划经济时期的生活的简单匮乏使得人们对于物质的渴望很强烈,由于生活的匮乏是普遍性的,而对于西方的物质生活的羡慕也已经出现。那时的一些期望和现在也差不多,如王蒙的小说《风筝飘带》就是写当时的年轻情侣没房子,无法结婚;刘心武的《立体交叉桥》更是写空间的压抑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当时青年所渴望的是如何有可能在“新时期”发挥自己的能力,那时描写青年的电影和小说常常表现当时的社会年轻人找不到施展才华的空间。当时的社会面临着计划经济下的自上而下的管理过分严格而使社会缺少活力的状况,青年当时普遍期望突破限制,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有些困扰和今天的年轻人也颇为相似,当时的困扰常常集中在大学毕业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上。关于有背景的人走后门的小说、电影更是不少,可以看看刘震云当年的小说《单位》,主要写单位里年轻人的苦恼,也是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现在离80年代已经远了,当年的困扰现在其实是在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同的说法和不同的角度出现的。虽然当时人们没有说出“幸福感”这样的概念,但人生的路是否越走越窄的讨论其实也是关于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人生的价值这样的重要的问题。一代人面临的问题的层次不同,苦恼则相似,今天的青年常常感到“幸福感”缺乏,其实也是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的“重复”。但由于今天的诱惑更多,渴望更多,青年的见识更广,这种苦恼也可能更为强烈。由此可以看到青年的事业发展“完成不足”和生活要求“实现不足”是永恒的主题,每个不同的时代都会重复。

实际上,在人的发展中,有两点中外皆然:一是除了明星或特殊奇才或有极好家庭背景之外,要完成“成家立业”的理想,常常需要在职场艰辛工作15年左右。这段时间的艰辛奋斗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过了这个时期就不用努力。二是自我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更好的社会条件和公平的环境,但无论如何,个人的奋斗依然是人生最关键的因素。今天的平台其实远比我们当年为大,今天的基本生活保障也远比那时为高,但在今天也还是一方面需要社会给予青年更多的关怀,创造更为公平的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年轻人的奋斗和努力。其实年轻人在任何时代都会遇到相似的苦恼和问题,但任何时候也都需要年轻人面对挑战,去努力和奋斗。没有自己的奋斗,一切都是空中楼阁。(P2-P5)

序言

2014年1月《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出版。这部收录了我零碎感想的书受到了年轻朋友们的欢迎。他们觉得这部书还有些参考价值,说出了他们的一些特点、痛处和问题,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些真切的帮助。这让我觉得欣幸,也让我获得了原来写作所难以获得的回响和反应,这些都让我受到了一些鼓励,觉得这些写作还是有用处的。于是,在大约两年之后,就有了这部《年轻时Ⅱ》。这部书是那部《年轻时》的续集,里面仍然有我不断续写的对于年轻时的思考,也收录了我关于年轻时的一些随笔散文。这些文字都是关于我的年轻时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是对于当下的年轻时的人们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这些文字都是认真的探究和思考所得,我也觉得它们能够给年轻时的我们一些启发,提供一些他们不太关注的角度的思考,从而引发他们对于自己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的感悟。这部书比第一部年轻时更丰富些,也有了一些角度上的差异,但主旨和思路则是那部书的延续和展开。

当下的年轻时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和我们当年其实有一致性,也有差异。今天的年轻人远比我们有更宽阔的视野、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多选择的可能。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我们当年难以比拟的。在当下二十世纪的“80后”和“90后”,已经彰显了自身相对于过去几代人的优势。这一代年轻人生长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个时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关爱,也有机会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在开放和全球化的时代中也有机会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和国际观。他们的青春活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们的志愿精神,对于环境、社会的全面发展议题的关切,更重视自我发展的特点和开朗自信的性格都展示了这一代青年的无限潜力。

然而,今天“80后”、“90后”年轻人的物质和精神困扰是诸多新型的问题,如物质问题是对于住房的强烈期待和房价之间的差距、高端消费品的消费渴求和现实收入之间的差距等所造成的苦恼等;精神问题是对于真情的渴望和情感被物质化的苦恼之间的反差,以及对于社会的高度期待和现实给予他们的满足之间的反差等等。同时,他们普遍地对于自己上升的强烈期待和现实“完成不足”的状况之间的反差,也使其困恼具有某种普遍性。而新媒体的成长又让他们在新的舆论空间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放大了他们的不少困惑和问题。这些都构成了一个“问题群”,造成了不少“80后”和“90后”的“幸福感”低迷、社会“认同感”低迷的问题。这些都形成了对于社会的挑战。其实当下全球发展较快国家的年轻人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和困扰。

面对这一切,社会应该更加关爱年轻人,更加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更加公平的环境,这些当然是社会努力的方向。但要真正解决年轻人的苦恼,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取决于个体的奋斗和努力。没有个人自己的努力,社会就不可能进步。今天的青年一代面对的问题确实和过去不同,但现在仍然需要梦想的精神,需要高远的志向和奋斗的精神。社会应该为每一个年轻人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但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仍然只能来自于自己对于社会的贡献和坚韧不拔的努力。遥想“五四”时代的青年,正是在中华民族面对历史最严峻的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担当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也意味着今天的年轻人需要回首“五四”那个起点去汲取奋斗的力量。一方面全球竞争异常激烈,仍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的发展还需要实干兴邦的努力。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已经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中国的发展还远未到顶,年轻人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奋斗为自己,也为社会和国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所谈论的“中国梦”当然包括更加美好的生活,但也包括在实现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的奋斗和努力。

这些其实都需要从自己开始,我的这些古语出发的感悟既是我的思考,其实也是对年轻一代的观察的结果,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些文字对自己的人生做些梳理的同时,对年轻人有所启发,让他们少走弯路,希望这些文字仍然有些微末的用处。人生苦短,生命在写作的过程中流逝,我希望这些消耗了生命写出的文字能够有它的读者,也希望得到你们的指教和批评,让我也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发。生命在延续,情感在延伸,我们大家一起走过的人生道路旅程还会继续下去。我们还会从人生里获得更多的启发。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年轻时(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颐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15671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2015313735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