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规范主义守法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公民守法行为中除工具主义的外部激励/惩罚因素外,广泛存在一种超功利逻辑的价值目标选择行为,它是“程序正义”下具有价值观念表达导向的规范主义守法行为。凝聚共同的法治精神和守法理念是我国高效法治实施体系在深入推进全民守法方面的显著优势。合法性是法治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它对政治秩序的稳定、法律权威的树立以及社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并为民众对法律的持续遵守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引入程序正义因素可以发现,民众通过参与法律过程来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而公正、透明的法律程序能够充分保障民众表达自身利益的权利,优选限度地促进民众对法律和法律部门的认同与支持。面对动态多变、错综复杂的风险治理新局面,推进全民守法不仅亟须新质生产力赋能,更需进一步优化规范主义守法路径,围绕合法性观念的塑就、程序正义的设定以及守法价值观念的支撑等方面提升社会守法能力建设,逐步实现法治的现代化和良性运转。 目录 目录引言导论一、规范主义守法何以可能二、工具主义守法与规范主义守法三、规范主义守法的核心要素四、规范主义守法的其他面向第一章规范主义守法的理论渊源第一节规范主义守法的理据研析一、工具主义守法的理论依循二、规范主义守法的内源性理由第二节规范主义守法的实质价值一、公民守法的内在义务感二、对法律当局的信任和散布性支持第二章规范主义守法的生成逻辑第一节合法性观念的社会化过程一、法律当局合法性的塑造二、社会成员合法性观念的取向第二节程序:合法性观念养成的载体一、程序正义与分配正义二、从程序正义到合法性观念的生成第三章程序正义的过程演绎及内涵阐释第一节程序正义的思想缘起与概念生成一、早期程序正义观念的形成与原则探索二、程序正义与当代的程序价值理论第二节程序正义的理论解读与正义标准的寻求一、程序正义的内涵阐释二、社会决策视域下的程序正义研究第三节泰勒的程序正义理论构设一、泰勒的团体价值理论二、程序正义与守法选择三、程序的利益表达功能第四章公民守法的文化价值支撑第一节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培植的困境一、文化价值观念转化能力弱二、工具主义守法观念的困扰三、社会成员合作资本匮乏第二节守法共识:公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凝聚一、道德价值观念的基本内涵二、道德价值观念的培育机制三、道德价值观念的制度表达第三节公民守法道德的多维参与及其限度一、个人层面守法道德的养成二、家庭层面守法道德的教化三、社会层面守法道德的认同四、公民守法的限度第五章规范主义守法理论的不足与优化第一节合法性观念的生成逻辑一、规范主义守法理论的不足二、社会成员信任法律的基础三、社会成员信任法律的机制四、社会成员对法律当局合法性的认同第二节正义程序的价值认同一、社会资本与价值认同二、正当程序的制度设计结语参考文献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规范主义守法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卢博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791797 |
开本 | A5 |
页数 | 273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02000 |
出版时间 | 2024-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