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好山无数:历史·遗产·建筑·设计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探寻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设计途径,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分析研究历史建筑的保护,探讨在建筑实践中,所遇到的与历史的场地和场地的历史相关的问题,与时空和记忆有关的问题。本书以历史的语境作为建筑设计工作的背景,不能被忽视,但又不可成为教条,有着集体的记忆和个体的幻想。本书致力于城市保护和再生实践这一工作,是关于建筑改造更新的实践项目集,比较典型的如嘉兴火车站、蜀山古南街、南京城南、长春净水厂等建筑项目,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重要事件、重大事项中比较突出的建筑,随着历史进程变化,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历史文化,如何让这些历史文化展现独特的魅力,如何让它们能够和新时代发展共融,这些是设计师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本书的重点关注与探讨方向。 目录 序/ 韩冬青 001 实践 花间堂 · 朱雀里 — 作为线索与方法的“城南旧事” 011 蜀山古南街三房— 被历史和记忆缠绕的“过去” 047 慈云寺国师塔院— 大运河上的塔“院” 075 居园二则 — 掇石方寸间 093 嘉兴火车站老站房— 历史与城市“事件”的记忆复刻 103 熙湖里咖啡馆 — “整体租赁”后的诸般身份转变 125 南中食堂 — “乡村建设”的过程与想象 139 赤山湖十桥 — 于是桥起:传统意象 · 园林册页 159 太湖绿道休息站 — 如屏 179 青龙山四亭 — 矿坑废墟的如画再构 197 饮徉茶室 — 月白空庭“吃茶去” 213 观点 “价值的修缮”与“修缮的价值” 229 “亡羊”如何“补牢”:从灾后重建到预防性保护 233 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的路径 236 新遗产,新思路 242 大城小事:作为问题与回应的城市更新实践 245 探寻城市地理,重识南京城南 252 以研究为基础:中国建筑历史及遗产保护研究三部曲 257 跋/ 张旭 265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好山无数:历史·遗产·建筑·设计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沈旸张旭俞海洋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692357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5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442000 |
| 出版时间 | 2024-05-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设计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U-092,TU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