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以组织、整理,并运用准确、流畅的白话文进行翻译,以轻快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古代典故故事。更为巧妙的是,编者在每一篇典故故事之后又加上了文学名家引用该典故的实例,使本书的知识含量最大化,希望能加深读者对于典故的理解和掌握,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同时,大量切合正文内容的彩色文物、艺术图片,使本书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图书 | 中华典故故事(文学精释本最新彩图版)/中华国学传世浩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编者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以组织、整理,并运用准确、流畅的白话文进行翻译,以轻快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古代典故故事。更为巧妙的是,编者在每一篇典故故事之后又加上了文学名家引用该典故的实例,使本书的知识含量最大化,希望能加深读者对于典故的理解和掌握,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同时,大量切合正文内容的彩色文物、艺术图片,使本书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内容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记载了无数前贤先哲的嘉言懿行、高风亮节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历史教训,阐释了深刻的哲理,展现出聪颖的智慧,足以让后人借鉴。它们被历代作家运用到自己的诗文创作中,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凝聚成生动具体的典故。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些经典典故。主要以图文并茂、白话文翻译,加上文学名家引用该典故实例的形式呈现。 目录 爱妾换马 安乐窝 拔山扛鼎 白虹贯日 白首同归 班超投笔 宝珠穿蚁 笔床茶灶 闭关却扫 伯喈倒屐 伯奇掇蜂 不累安邑 沧海遗珠 长门买赋 长沙不足舞 车胤囊萤 陈蕃一室 陈雷胶漆 鸱得腐鼠 厝火积薪 达摩面壁 大风之歌 大笑绝缨 大手笔 丹霞烧佛 帝衣溅血 东方朔偷桃 东床 东海孝妇 冬日可爱 冬青树 董狐直笔 董宣强项 斗酒彘肩 渡淮橘成枳 断袖分桃 夺笏击贼 夺锦袍 堕泪碑 阿堵物 鹅笼书生 垩鼻运斤 二竖为虐 范蠡泛五湖 风雪度蓝关 封狼居胥 冯妇搏虎 冯衍不遇 伏生传书 奉扬仁风 俯拾青紫 抚筝揽须 负薪行歌 干将莫邪 甘罗年少 割肉怀归 耿恭祷泉 功人功狗 狗盗鸡鸣 挂冠 郭璞青囊 汉阴抱瓮 呵壁问天 和氏之璧 弘演纳肝 红叶题诗 画虎反类犬 黄金台 黄石授书 鸡肋尊拳 鸡犬升天 击筑悲歌 疾恶如风 季雅买邻 季札挂剑 贾女香 江淹梦笔 郊寒岛瘦 接舆歌凤 结袜王生 结缨而死 借箸前筹 介推焚死 金谷堕楼 晋君听琴 荆棘铜驼 九方皋相马 酒浇垒块 酒喻圣贤 绝麟 绝缨会 柯亭笛 柯烂忘归 空弦落雁 孔鲤过庭 胯下之辱 昆池劫灰 兰亭会 郎潜白发 李广谢虎 李斯黄犬叹 醴酒不设 力士脱靴 莲幕 梁狱上书 梁园宴雪 林宗巾 刘备失箸 刘伶病酒 六出奇计 龙盘虎踞 卢前王后 鲁连蹈海 鲁女忧葵 陆绩廉石 罗含梦鸟 马上得天下 马嵬血 卖饼北海 茅君骑鹤 梅妻鹤子 孟公惊座 孟母择邻 孟母断织 孟宗泣笋 南八男儿 南冠楚囚 南郭吹竽 南楼咏谑 南山铁案 泥封函谷 泥龟 牛衣对泣 牛渚燃犀 弄獐宰相 驽马恋栈 女娟救父 庖丁解牛 披裘钓泽 漂母恩 平原十日饮 七步诗 乞浆见女 千里莼羹 倩女离魂 青白眼 青牛紫气 卿言复佳 情伤苟倩 求田问舍 屈原沉湘 染指 人琴并绝 人彘 任安独存 三户亡秦 三箭定天山 三生石 三余读书 三字狱 桑榆晚景 商山四皓 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刍致祭 石鼎联句 诗入鸡林 始皇射鱼 叔敖埋蛇 苏秦六印 孙康映雪 索米长安 贪泉励心 桃花源 桃李成阴 陶侃运甓 天女散花 田横五百士 铁笛惊龙 铁锁沉江 通家孔李 桐叶封弟 土偶桃梗 推敲 王侯宁有种 王徽之爱竹 瓮间毕卓 卧榻之侧 乌鹊填桥 毋忘在莒 五车书 五大夫松 伍员鞭尸 武安振瓦 误笔成蝇 席门穷巷 细柳营 下里巴人 相如求凰 湘妃斑竹 萧何追韩信 修月斧 徐福求药 掩鼻工谗 杨修鸡肋 一枕黄梁 一饭三遗矢 一点灵犀 一顾倾城 一言九鼎 殷浩书空 饮醇近妇 右军书扇 於陵灌园 玉镜台 玉女投壶 玉树后庭花 原宪贫 袁安卧雪 月老 曾母投杼 张良择留 赵氏孤儿 折五鹿角 终军请缨 终南捷径 周处斩蛟 周公吐哺 竹林七贤 捉刀人 试读章节 爱妾换马 曹彰是曹操与卞氏所生的次子,从小便喜欢学习武艺。长大后,他性格豪爽,武艺高强,擅长骑马射箭,多次出征,立下赫赫战功。 曹彰酷爱打仗,所以十分喜爱载着他冲锋陷阵的战马。他平时的坐骑是一匹从西域大宛国买来的汗血马,奔驰起来疾如追风。一天,曹彰带着手下出城打猎。他们来到猎场,正想开始打猎,只见一个年轻的猎手骑着一匹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的照夜狮子白马飞驰在猎场。那猎手“飕”的一箭,便射中了一只野兔。猎手正下马去捡兔子的时候,曹彰策马来到他身旁,对他说:“这位公子,你的箭法真不错!你骑的这匹马更是神骏非凡,不知能不能让我试着骑一骑?” 能在这个皇家猎场打猎的都是贵胄子弟,但这个猎手似乎并不认识曹彰,不过他看到曹彰通身的气派,便知道他不是平常之人,连忙问道:“请教公子高姓大名?” “在下姓曹名彰。”曹彰说。 那个猎手久闻曹彰的大名,便很客气地递过缰绳说:“原来是二公子。久仰,久仰!公子请便吧!” 曹彰接过缰绳,纵身跨上马背,两腿轻轻一夹,那照夜狮子白顿时撒开四蹄狂奔起来。曹彰绕猎场奔驰一周,回到原地后,赞不绝口地说“好马!真是一匹举世无双的好马!”接着,他用商量的口气对猎手说:“不知阁下能不能割爱,把这匹照夜狮子白卖给我?” “这马是我亲自远赴关西用重金买来的,已经跟随我整整两年了……”猎手面有难色地说。 曹彰一听,便决定不再打猎,而是盛情地邀请猎手到自己府中,设宴相待。酒过三巡,曹彰召来一群年轻漂亮的歌伎,让他们唱歌跳舞助兴。曹彰豪爽地说:“你我虽然只是初交,但我们一见如故,十分投缘。实不相瞒,我实在太爱你这匹马了!我愿意用我宠爱的美妾来换你的骏马,请你自己挑选一位,不知你意下如何?” 猎手看到那些歌伎都美若天仙,不禁怦然心动,于是就答应了曹彰的要求。他挑选了一位自己最中意的歌伎,就把自己的骏马给了曹彰。 从此,曹彰给这匹照夜狮子白马取名为“白鹘”,并用它取代了自己原来骑乘的汗血马。曹彰曾骑着它北征乌桓,凯旋而归。当他骑着“白鹘”归来时,曹操大喜,拍着他的肩膀说:“黄须儿,好样的,没想到你会建立这样的奇功!” 后来,“爱妾换马”这一典故,用来借指马的名贵,或形容人的风流倜傥,或泛指互相交换宝物。 ◎经典范例 自此各人猛省道:“果是,倘若儿孙不争气,妻子白白养汉的也有,还不如他小阿妈兑换的好哩,”内中又有人道:“小阿妈换了,也无此事。”内中又有人一说:“此乃世间常事,岂不闻爱妾换马,筵前赠妾的故事。”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 安乐窝 宋代的理学家邵雍年少时,自认为才华无人能比,立志要博取功名,干一番大事业,因此刻苦学习,读书不辍。 邵雍读书时,经常刻意磨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坚忍性格。夏天,他即使汗流浃背也从不摇扇子避暑;冬天,即使滴水成冰他也从不生炉子取暖。甚至经常为了读书,整夜都不躺下来睡觉,只有实在困得吃不消的时候,才趴在桌子上面打个盹解乏。 邵雍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读书学习中,一晃几年过去了。后来,他觉得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问题还需要自己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阅历。于是,他举家从偏僻的范阳迁居到当时的大都会洛阳,以期能增长自己的学识。 不久,他又感慨道:“古人尚且能寻幽访古,以古为友,以弥补学识的不足,而我却什么地方也没有去过。”于是,他打点行装,开始跋山涉水,四处去探访古迹。很快,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齐、鲁,宋、郑各地。终于有一天,他心中豁然开朗,突然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什么。 他赶紧回到家中,将自己在外面游历所取得的一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由于有自己的见闻与书上的叙述相印证,一些原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现在终于有了答案。他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学识前进了一大步。 当时,有一个北海人李之才任芝城县令,听说了邵雍刻苦好学的事迹,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才。于是,李之才便来到邵雍家中造访,对邵雍说:“你听说过天地造化的学说吗?”邵雍说:“还没有,但我愿意接受您的指教。” 于是,邵雍就跟随李之才学习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象等儒家的象数之学。由于邵雍的刻苦钻研,他不久便探究了其中的奥妙,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家。 邵雍最初到洛阳的时候,不为人所知。他搭建了一个茅草房,虽然简陋,但总算能遮风挡雨,也算是一个家。他亲自砍柴烧饭,侍奉父母,生活虽然清苦,但一家人过得非常和气,他也就怡然自乐。 后来邵雍因为学识渊博,得到许多人的尊敬,远近闻名,连当朝的公卿大臣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也十分尊敬他,常跟随他一同出游,并给他购买了房屋和田地。但邵雍没有忘记在茅草屋中度日的艰辛,他仍然亲自耕田种地,自给自足,并将他的住处命名为“安乐窝”,自称“安乐先生”。而往来洛阳的名士才子,都必定要去邵雍的“安乐窝”拜访,以见识这位一代大儒的风貌。 后来,“安乐窝”这一典故,成为舒适的家的代称。 ◎经典范例 莫被闲愁挠太和,愁来只用暗消磨。随流上下宁能兑,惊世功名不用多。闲看蜂衙足官府,梦随蚁斗有干戈。疏帘竹肇山茶碗,此是幽人安乐窝。 ——宋·辛弃疾《题鹤鸣亭》 P2-5 序言 “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兴起于二十世纪初,鼎重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至今,无不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次次定位固基。 —般来说,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莱肴、民俗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近代学者邓实定义国学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同时也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总的来说,国学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其博大精深之内涵,雄厚内敛之魂魄,足以令壮人千百年传诵。可以说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其中蕴含着前人洞察世事的精妙哲理。学习国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增强个人的文化修养,使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浸润和升华。 为让广大读者能够真正与国学亲密接触,京华出版社去芜存菁,在卷帙浩繁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精心挑选出一系列国学经典。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通过释疑、修饰、考证、援引等,汇编成为《中毕国学传世浩典》丛书,以飧读者。 您现在所看到的《中华典故故事》便是丛书之一。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记载了无数前贤先哲的嘉言懿行、高风亮节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历史教训,阐释了深刻的哲理,展现出聪颖的智慧,足以让后人借鉴。它们被历代作家运用到自己的诗文创作中,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凝聚成生动具体的典故。可以说,典故是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逐渐陶冶、沉淀而成的一种文化结晶。虽然其中有些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显得陈旧、僵化,但绝大部分至今仍然充满魅力,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这部文学精释本《中华典故故事》,编者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以组织、整理,并运用准确、流畅的白话文进行翻译,以轻快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古代典故故事。更为巧妙的是,编者在每一篇典故故事之后又加上了文学名家引用该典故的实例,使本书的知识含量最大化,希望能加深读者对于典故的理解和掌握,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同时,大量切合正文内容的彩色文物、艺术图片,使本书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衷心地希望本系列丛书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使您在品味国学博大精深的同时,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甘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典故故事(文学精释本最新彩图版)/中华国学传世浩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臧瀚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456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08-08-01 |
首版时间 | 2008-08-01 |
印刷时间 | 200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8 |
丛书名 | |
印张 | 2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