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童年追忆 留守生活的回溯与分析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关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守儿童,材料来源于申请人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留守经历的长期影响、作用机制与对策研究”过程中对137个曾为留守儿童的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成年人的深入访谈。书稿一方面从主位视角全方位地展示留守儿童们的生活现实,与全社会分享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及回溯性思考;另一方面,书稿也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进行信息编码,从客位视角做了关联分析、问题概括与对策探讨。从材料角度看,本书立体而生动地展现和刻画了个体“成为留守儿童”的原因、过程与长期影响,对于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和理解留守儿童群体具有良好价值。从学术角度看,本书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多层级留守负荷与留守保护的全息分析模型,弥补了学界在留守儿童研究方面缺乏通用分析框架的不足,也对2019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儿童主任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具有启示意义,对于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型的社区和社会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卷一 引论 第一章 概念、视角与方法 一 概念辨析与背景介绍 二 问题视角与留守片段:听到的、看到的、感受的 三 内省视角与曾留守者: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群体 四 素材与方法 卷二 个案鉴读 第二章 骨肉分离——是理解还是隔 一 理解:作为一种弹性家庭策略的离别 二 隔阂:作为一种终将离散的亲子关系 第三章 留守日常——不断适应中的童年 一 代理监护:是别处温暖还是额外负担 二 非独生子女:是相互扶持还是个人牺牲 三 自我世界:是走向自洽还是走向自由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童年追忆 留守生活的回溯与分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志军,张伊茜,杨程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384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07000 |
出版时间 | 2024-07-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7-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432.7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