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但为君故/深圳新锐小说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学是灵魂的叙事,人心的呢喃。由刘静好编著的《但为君故》是“深圳新锐小说文库”系列其中一本。这些小说的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情节感人,发人深省,回味无穷。本书包含了《两只黄鹂鸣翠柳》、《我的家庭我的生活》、《每天都在等死》、《像雨像雾像风》、《没有快乐只有痛》、《你给我一场戏》、《换届》等文章。

内容推荐

深圳青年作家刘静好中短篇小说集。《但为君故》收集刘静好中短篇小说15篇,刘静好擅长创作以都市为背景的世情故事,命意虽无特异之处,语言表达上却尽显聪灵机智,难掩风情。小说里修辞密布,却毫无矫揉造作之弊,仿若天然浑成;其叙述流利滑畅,却又质感鲜明,并不轻飘浮艳。鲜妍别致的描述,绵里藏针的机锋,错落有致的句式,明暗、疾徐、轻重、张弛都恰到好处,风韵摇曳,令人拍案叫绝。

目录

编外爱人

换届

无氧呼吸

晚了二十年

两只黄鹂鸣翠柳

玻璃樽

我的家庭我的生活

每天都在等死

耳光

对手

麻花

像雨像雾像风

没有快乐只有痛

你给我一场戏

但为君故

后记

试读章节

编外爱人

1.徒然的一座空城

通过安检后,李卫再一次回过头来,对黄线外站着的申月挥挥手,说道,回去吧。申月挤出一团古怪的笑,手舞在胸前,也朝他高频率、小幅度地挥了挥,旋即转身,迈步离去。

申月乘机场大巴原道返回。她拣了二排靠窗的位子坐下。车厢内的座位很密,空间显得局促。饶是她,不胖,也不高大,坐下后,膝盖也不可避免地顶着了前座的靠背。但这一刻,她很乐意这样待着,她甚至想,最好能缩成一团。蜷曲,似乎是人类在防御侵害时最本能的姿势。而此时,并没有外力要伤害她,她要抵御的,是她自身。

她双臂互抱,目光缥缈地落在窗外。窗外的景致时时在变。蓝天,云海,起降的铁鸟,整齐划一的电缆电杆;两岸有树、花卉,有辉煌的立交裤裆一般架在头顶,有气宇轩昂的高层建筑次第闪过,还有模型般你追我赶、无言穿过视野的一台台车。而她竟然觉得,眼前的城市,什么也没有,徒然的一座空城。

最近半年,她每月接待一次李卫。相见欢,明知不过是一晌之欢,却是欲罢不能的牵引。开端是雷同的,程式是既定的,收梢是老套的。事先付出满腔的期待,事中投入饱胀的激情,事后坠入无尽的煎熬。有多少繁华就有多少折坠。不得不信,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两极,都乃相克相生。她掐指倒数他的到来,享受短暂的甜蜜,再含苦忍悲地把他送走。送走他后,她的心就是潮湿的,如同梅雨季节晾在檐下的一块抹布,怎么也干不透。

李卫这次来,待了三天。她觉得三天也够了,他们也玩不出新花样了,但一旦他确凿地要走,她就止不住犯心绞痛。她不知道她是在不舍他的离去,还是为他们之间不知所终的关系痛楚。

有一次,他走后,她久久不能复原。她找一个有些交往的同事聊天,也没什么聊,就反复地叹气,同事见此,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并帮她找到一个电话。她根本不相信心理医生这门行当,她的问题不复杂,复杂的是她不能按心中所想的去解决。但有个晚上,她实在扛不过内心的波涛汹涌,下意识地就翻出那个电话。她打电话也不是本着请人指教的心,她只是想找个人排遣一下情绪而已。她由此认识了阿蒙。

初次问诊发生在电话里。申月以忧伤唯美的叙述基调,避重就轻地道出了自己的故事概要。只说两人很相爱,却不能结合。阿蒙可不管她开了个什么头,走上来就为这一事件定了性。

阿蒙说,姑娘,我很难相信你的爱情。申月说,无论如何,我的确爱他,不然……阿蒙说,婚外恋?申月说,是的,各有婚姻。原本……阿蒙说,我跟你讲姑娘,婚外恋是你一个人的事,对男人而言,不过是婚外性。申月一下子就被击晕了,思维不得不跟着强悍的阿蒙转动起来。婚外性?她顿时觉得,没错呵,李卫热衷的,不正是与她交流身体么?

这样的定性对申月来讲并不愉快,相当于对她个人魅力的当头一闷棍。她很快放下电话,并决定不再打这电话。但隔天夜晚,她和李卫通了几条短信后又悲伤又愤怒,骂了几百个去他妈的,问候了李卫家的祖宗八代,情况仍无好转,电光火花一闪,她想到阿蒙,她马上就兴奋了,她要找阿蒙合作,把李卫分析推定成这世上最卑污猥琐的无耻人渣以绝后爱。结果她没能如愿以偿。阿蒙用一句话就打发了她。阿蒙说,姑娘,你不如离开他吧,你离开他,你也好受,他也好受。

上海宾馆有没有下?申月忽然听到乘务员在叫,马上从冥想中回过神来。阿蒙的家就在上海宾馆附近。申月想也没想就站起身来,仓促地叫了一声,有下。

大约一个月前,阿蒙和申月互相确认了朋友的地位。这里面有个可笑的误会值得一提。申月的同事当时是把阿蒙的电话当成心理专家的电话报给她的,所以申月理所当然地以为阿蒙是个心理医生。申月第一次通过电话联系摸上门来找阿蒙时非常惊奇,忍不住问道,呵,你就在这儿接待你的病人呀?

阿蒙一头雾水的样子,病人?什么病人?这儿是我的家呀,我就住这儿。

找心理医生看病的也叫病人吧?申月以为只是定义上出现差异。她之前打的那些电话,她一锤定音地想,一个心理医生的热线电话,收费肯定是声讯价吧。

阿蒙了解情况后大笑不止。她说谁他妈是心理医生啊,哀家自己还是个病人呢,还要看心理医生呢。我写专栏,情感类的,最欢迎情感困兽们找过来提问,这样我才有文章可做。我跟你们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打我小灵通收的是全城统一的话价。哈哈,看来我以后就算不写稿了也还有活路。

申月眼里,阿蒙无异人精,洒脱不羁,却又深谙世道人心,名牌院校金融系毕业,得自家亲戚扶持,挺进令人眼热的银行系统学以致用,她却不耐钱庄生活的繁复沉闷,不出两年就起身离席,扬长而去。目前,申月与阿蒙的认识不能算深入,但是,好感已经在各自心里明显种下了。

申月下车后沿路走了一段,拐进一条生活气息浓厚的小巷,路面油腻,一望而可知是条食街。她迷路了,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她继续前行,看到一个岔口,内心仍然悬疑万分,拐是去哪里,不拐又将去哪里?她终于掏出手机,拨通阿蒙的电话。很快她理清了方向,并与阿蒙敲定了见面的地点。

半小时后,她们在绿野仙踪坐下。

放下包,阿蒙就问,把你的爱人送走了?

申月撇撇嘴,有些难为情地说,是啊。

又不痛快了吧?阿蒙边问边掏出烟盒,自顾自点上一支。  是啊,申月说,所以赶过来送给你做心理辅导。

哈哈,阿蒙大笑,说,别迷信我,我们可以互导,我活得也不是那么明白的。

申月关切地看着阿蒙。P1-3

序言

序言

主编这套文库,是一种享受。

阅读十二位青年作家的作品,更是一种享受。

还有鼓舞。

边鼓边舞——兴奋!

十二位文学新锐,是从几十位符合条件的作家中推选出的,也许并不能代表深圳文学的高度,却能真切地感受到深圳文学滋养、生成的元气、生气、意气。有这三气在,新的高度是可以预见的——不仅是将来深圳文学的高度,也许还是将来中国文学的高度。

三十多年,能聚集如此整齐的文学集群——我实在不愿使用“新军”这个词,文学实在不是因为利益或信仰而生发的战争,文学群体也实在不是军事组织——也只有深圳能够。

我从来都认为,“文化沙漠”是对深圳的误判。面对这种误判,深圳以它包容开放的胸怀和着眼未来的视界,踏实、稳健地建设着自己的文化。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携带着他们各自的文化之根,就地栽培。移民,遗民,夷民,互不嫌弃,互不抵牾,欣然接纳,不拒杂交——深圳就是这么任性!养性之后的任性。现在完全可以说,深圳不仅是个经济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培育、积累和健康生长的奇迹。

文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处于文化最敏感、最精致的部位。深圳文学曾有过短暂的浮躁。浮躁是一种内在焦虑导致的精神和行为变形。很快,这种浮躁就成为浮云而升天,留下的是平稳的文学耕耘。而且,这种文学耕耘的主流是非职业的民间写作。本文库中的十二位小说新锐,都不是所谓的专业作家。仅凭这一点,不仅这十二位,整个深圳文学的生态,也可以是未来中国文学生态在当下的一个试水,或者说是一个示范也成。这就是深圳的见识。也是深圳的性格:有健康理性为根基的见识,就付诸行动,创造成果。

琛圳有“打工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但以为这就是深圳文学的标志,也是一种误判——对深圳文学的误判,正如“文化沙漠”说对深圳的误判一样。每一位作家都是打工者;许多作家都可能以“打工者”作为他们的文学形象。每一位作家都有或有过青春期;过了青春期的作家也可能叙写“青春”。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位作家都不可能或很难拒绝网络,“网络文学”作为一种瞬间现象,已经成为过去时。深圳文学将不在所谓的“打工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等等标签的框定里打转。文学就是文学,不是别的。文学和“打工”“青春”“网络”遭遇,将是日常性的。深圳文学要的不是有形无义的标签,而是真正属于文学的品相。这品相既是深圳的,也是中国的、人类的。福克纳以一块“邮票大的地方”为文学地盘,写出了人类的精神境遇,以及充盈于胸的悲悯情怀。鲁迅以“未庄”为文学地盘,塑造出了可与堂吉诃德相媲美的人类精神形象。本丛书中的十二位作家,性格不同,文笔各异,却都有着不甘平庸的文学野心。他们守着深圳,一个现代与后现代并存、移民与遗民甚至夷民杂居、物质与精神厮杀、灵魂与肉体纠缠、解构与建构时刻都在发生的地盘上,文学野心能否成为文学现实,我不敢妄言,但深圳应该有着它足够的耐心,等待和期盼。

说得似乎高亢了点。那就降低调门,轻声说几句:由于先天性营养不足——比如,长期缺乏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后援与支持;比如,白话文写作至今也不足百年的实践,等等——从整体来说,中国的叙事文学,包括小说艺术的家底,并不丰厚。五千年中华文明固然伟大,但仅以此作为现代小说艺术的滋养,我以为是不够的,因为小说艺术要抵达的是整个人类。

鲁迅是清醒的:“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以汲取营养论,鲁迅是母奶和狼奶通吃的。正因为清醒,还在中国现代文学起步的时候,他的心血书写,创造了中国文学的高标。

精神荒芜,思想枯竭,是人的穷境,文学的死境。

在生命的关口,守住了人的底线,也就站在了人的高点。在文学的关口,守住了写作的底线,也就守住了文学的高地。

我愿以此与年轻的同道们共勉。

末了,还有几句说明:

本“文库”又称为“12+1”,即十二位文学新锐的作品,并一本文学批评专著。相信批评专著能对十二位青年作家作品——或许还有深圳文学,有精到的解析。

本“文库”由邓一光先生提议,他和尹昌龙先生任总策划,由我担任主编。具体的联络、协调及编务工作,是由工作室的几个年轻朋友做的。

本“文库”的作家年龄均在四十五岁以下(含四十五岁)。吴君、盛可以诸位应在此列,因事先议定的原则,未进入本文库,是一个遗憾。

本“文库”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全额资助,海天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

为深圳文学祝福。

杨争光

2015年6月26日

后记

我很早就开始了以回忆为生,像一只依赖反刍的食草动物,也可能是我本身的精神状态结合我后面过于风平浪静的生活,以至于我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渐渐成了一个曾经写作的人。我曾经的写作,基本上都结集在这里,分十几年——跨世纪地——分散地发表在一些刊物上。这次,得所有星球的相助,我的这些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诞生的孩子们,流离失散多年之后,来了一个小团圆。不容易。懂的人懂的,不懂的就不用懂了,毁三观。最后借星爷的台词(我喜欢这句台词,但其实并不太代表我的心境)——不要叫我死跑龙套的,我有名字——向不幸被我的书误了宝贵时光的读者说一声,谢谢你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但为君故/深圳新锐小说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静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715172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5280444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29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