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爱国学生运动领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山西党团的创始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英勇地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歹,热情宣传马列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我党早期卓越的政治活动家。王庆华著的这本《高君宇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而真实地反映这位革命先驱光辉革命业绩和爱情佳话的长篇传记文学。
图书 | 高君宇传 |
内容 | 编辑推荐 高君宇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爱国学生运动领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山西党团的创始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英勇地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歹,热情宣传马列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我党早期卓越的政治活动家。王庆华著的这本《高君宇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而真实地反映这位革命先驱光辉革命业绩和爱情佳话的长篇传记文学。 内容推荐 王庆华著的这本《高君宇传》是一部反映高君宇同志壮烈一生的传记文学作品,从少年求学、反袁救国、传播新思想、积极建党、组织革命运动,到促进国共合作,反对军阀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展现了这位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理论家的伟大风采,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 诞生 “野孩子” 私塾内夕卜 “鹅城”求学 剪掉“猪尾巴” 第二章 在省立一中 希望,在闪光 幻灭 反袁救国 第三章 求索之路 北大涌来新思潮 总统府请愿 从救国会到《国民》 红楼星火 第四章 在“五四”风暴中 激战前夜 火烧曹宅殴国贼 在北京学联 “六三”怒涛 第五章 醒来吧,睡狮 战斗未有穷期 唤醒民众 第一个“五一”节 第六章 为真理而斗争 红色堡垒 并州播火 金陵论战 第七章 “一大”前后 党,诞生了 西子湖畔 一切听从党 康慕尼斋 第八章 苏俄之行 伊尔库茨克 “远东大会” 第九章 归国之后 陶然亭 五月,在羊城 “单刀赴会” 党中央执行委员 《现驱》 第十章 战斗在《向导》编辑部 《向导》问世了 联合,并不忘记斗争 事事关心 以笔为刀枪 第十一章 冲向工运的战场 暴风雨到来的时候 “二七”风雷 怒斥总统黎元洪 第十二章 迎着腥风血雨,前进 “工人们需要一个政党” “愿你自信……” 纪念血腥过后的“五一” 第十三章 火热的斗争火热的情 点燃滴血的诗心 加拉罕抵京 此情绵绵 一片红叶 第十四章 国共合作形成之后 遥祭列宁 “虎口”脱险 晋阳建党 向国民党右派开火 第十五章 北京政变前后 笔底风雷吼 “双十节”的血 偕孙中山北上 为国民会议而战 第十六章 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病榻上的恋情 彗星陨落了 结束语 丰碑永矗陶然亭 试读章节 但是,八都公所的同盟会会员都带头纷纷剪掉了辫子。当高尚德来到八都公所,看到父亲的“和尚头”时,不禁大为惊异,他瞪着一双迷惑不解的大眼睛,问道:“大(静乐方言,即“爹”的意思),你的辫子呢?” 高佩天漫不经心地说:“剪去了!” “为什么要剪去呢?” 高佩天解释道:“男人留辫子是清朝皇帝入关后强加给我们的耻辱。现在革命成功了,自然要剪掉它,以示革故鼎新,移风易俗。” 高尚德听后,说声“我知道了”,便跑回面铺的书房里,急急找了一把剪刀,然后对着镜子,“咔嚓”一声,就将那条小“猪尾巴”剪掉了。恰在这时,哥哥高俊德从外面回来了,一见这情景,不禁惊叫起来:“你怎么把辫子给剪掉呢?” 高尚德顽皮地笑了,狡黠地眨了眨眼,说:“你先不要问我,你看看你头上长了个什么东西吧!” 俊德摸了摸头和辫子,说:“什么也没有呀!” “你来自个儿照照镜子看看。” 高俊德拿过镜子仔细端详起来。趁着这当儿,高尚德麻利地一手拿起剪刀一手抓住哥哥的辫子,没等哥哥回过神来,辫子已随着一声“咔嚓”,掉落下来。高尚德将辫子递到哥哥面前,嘻嘻地笑着说:“不要照了,就是这条‘猪尾巴’呀!” 高俊德生性温和,平时,不管有理没理,凡事都让着弟弟三分,今天可被弟弟这种做法给惹火了,气得直骂:“你这贼胆子,怎么将我的辫子给剪了?等咱大回来,看不打死你!……” 高尚德仍然嘻嘻地笑着,说:“咱大才不会打我呢!等他回来你看看吧,他也是‘和尚’头。”接着,他将父亲给他说的话说了一遍,高俊德这才转怒为喜,也呵呵地笑了。 这时,阎锡山以同盟会会员的身份和两面派手法,攫取了山西都督的职位。民国县长米廷帧上任来到静乐,以县政府取代了八部公所。不久,高佩天被推为县商会会长。县府大力倡导剪辫子和放天足,每逢集会、唱戏等群众集会的场合,县府即派男女工作人员剪蓄辫男子之辫,放缠足妇女之脚。高尚德和同学们也时常参与此事,并宣传剪辫子、放天足的意义。 这年腊月,高佩天和两个儿子回到峰岭底村。由于远离县城,消息闭塞,村民们没有一个剪掉辫子的。他们见到这父子三人的“和尚头”,无不惊异。不久,从外面传来“清朝皇帝要复辟”的谣言。一时间,人心惶惶。村民们深为高佩天父子三人剪掉辫子而担心,关切地问: “要是朝廷复辟了,你们父子三人可怎么办?” 没等父亲开口,高尚德就反问道: “要是革命党来了,你们没剪掉辫子的人又该怎么办?” 村民们听了,深为高尚德的话所叹服。这个故事至今仍在峰岭底村流传着。与这个故事同时流传的还有一个关于放天足的故事: 女人缠脚,自古而然。因此,高尚德的妹妹志娴小时,母亲便要为她缠脚,并用“小时不缠脚,长大人要笑;脚板缠不小,婆家不好找”的古训来劝导她。但是,缠脚之痛苦,特别是对身心健康之摧残是人们所难忍受的。因此,小志娴绝难从命,她跪在母亲面前,哽哽咽咽地央求,但是长期被封建礼教思想束缚的母亲,怎能允许自己的女儿让人一辈子耻笑呢?终于,志娴的一双脚被两条长长的带子紧紧地缠裹住了。她疼痛难忍,夜不能寝。母亲怕她偷偷松开带子,便日夜监守在她身边。 P24-25 后记 丰碑永矗陶然亭 高君宇死了,死于革命风暴之中。 虽然,他的生命像彗星一样迅忽地陨落了,然而,他的革命精神像火花一样依然燃烧着;他的光辉业绩像闪电一样依然闪耀着;他的崇高形象像宝剑一样依然高高地挺立着……高君宇英年早逝的噩耗传开之后,无论是党内同志,还是党外人士,无不为之而沉痛哀悼。 1925年3月14日,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第106期发表《障念我们的战士》一文,痛惜地说:“君宇再不能以文字与读者诸君相见了!但他那热烈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本报,也便永远留在读者诸君的记忆之中!呜呼!君宇死了!君宇的精神仍时时在读者诸君的前面徘徊着呵!” 3月28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第72期发表无产阶级革命家其颖(即贺昌)同志撰写的《悼我们的战士——高君宇同志》一文,对高君宇的历史功绩予以高度评价,称他“在五四运动中,是一个强有力的健将,对于中国革命问题和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均有深切明确的见解,最早在北方即从事于职工运动”;他在参加“远东民族会议”后“留俄京数月,参加国际青年运动,谋东方被压迫青年与西方劳苦青年群众的团结”;他回国后,“投身于民族革命运动”;他“在《向导》与《政治生活》等刊物中,做了不少的理论上的指导。他对于中国的青年运动,有极大的努力”。文章最后哀悼说:“现在,君宇同志没有了!但他那热烈的革命精神,仍徘徊于吾人之前!” 高君宇的母校——北京大学师生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在从事民众运动中,“其弘毅果敢,足为青年模范”的校友而深切哀悼。该校校刊《北京大学日刊》发表了高君宇传略及关于追悼高君宇的启事等,惋惜地说:“君宇生平虽无足多,然而为主义奋斗,奋斗成疾,疾废而不能治,岂不伤哉。” 党组织对于“不仅是一个革命的实行家,也是一位革命的议论家”的高君宇的遗著极为重视,并认为“实有保存价值”。因此决定将他“散见于各种刊物的论文”,“刊印成书,永资纪念”。为此,指定中共北京大学支部负责人舒大桢、中共太原支部书记张叔平负责筹办此事,并发表了《征求高君宇遗著启事》。 3月29日上午9时,中共北方区委以北大学生会的名义在北大第三院礼堂举行了追悼高君宇大会。邓颖超、范鸿劫、贺昌、张叔平、舒大桢和苏俄驻华大使加拉罕等,以及广大学生、工人群众参加了追悼会,李大钊、邓中夏、王若飞等送了花圈、挽联。追悼会由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之一的赵世炎同志主持,气氛隆重而庄严。会场上挽词、挽联甚多,如: 爱国男儿又弱一个 读书种子遗恨千秋 事业未成君胡遽死 返魂无术我复奚言 年少是风流玉石俱焚长抱恨 满腔怀热血旌旗化赤有遗功 还有的挽词摘自高君宇和罗章龙编写的《京汉工人流血》记一书中的词句。 在追悼会上,人们没有看到高君宇最挚爱的女友石评梅。邓颖超同志回忆说:“我去参加追悼会,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和迫切的愿望,希望能够见到女作家石评梅。但是那天很出乎我的意料,评梅女士并没有参加追悼会,可能因为她悲痛过甚而不能参加。”高君宇的胞弟高全德也回忆说:“记得当年追悼会上,评梅确是没有到会。她本来是要参加追悼会的,当她来到骑河楼的时候,乃贤、庐隐、晶清……我们商量,因为高君宇的死,她已晕厥过几次,不能再让她过分增加悲痛而阻止了。” 这次追悼会后,中共太原支部书记张叔平怀着对高君宇的无限敬仰和悲痛的心情,将追悼会上的花圈、挽联、挽词等带回太原,在文庙召开大会,隆重追悼这位山西最早的共产党员,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 4月,高君宇在北大的好友川岛(章廷谦)在《京报副刊》上发表悼念文章《你也要伤心吧——忆高君宇》。 之后,《京报》还刊登了以“高君宇先生安葬筹备处”名义发表的《高君宇先生出殡启事》:“君宇先生数年来尽力社会运动,成效颇著。前因积劳成疾,病殁协和医院。同人等悲悼之余,商同高君家属,择于五月八日(礼拜五)上午八时至九时半在哈德门外法华寺致祭,十时出葬城南陶然亭。外界如有祭品惠赐者,请于前一日送交骑河楼十二号张叔平君代收可也。” 从以上种种事实中,足以可以看出人们对高君宇的悼念是何等沉痛! 然而,在精神上遭受打击最大的是石评梅。当她得知高君宇逝世的噩耗时,她犹如被惊雷击顶,一头扑倒在菊姐怀里,叫声“姊姊”,便晕厥过去了,待醒后,竞放声大哭不止。当她在收拾遗物中又看到了那一片红叶时,她心如刀割,她觉得那片已经枯萎但墨迹依然的红叶,就是他生命的象征,她默默祷告:“上帝允许我的祈求罢!我生前拒绝了他的,我在他死后依然承受他,红叶纵然能去了又来,但他呢!是永远不能回来了,只剩了这一片志恨千古的红叶,依然无恙地伴着我……”当她在豫王府冰室里看到高君宇僵冷的尸体以及他右手上惨白的象牙戒指时,她的心一片一片地碎了…… 北京党组织根据高君宇的遗愿,于同年5月8日将高君宇安葬于陶然亭畔,并立碑志念时,石评梅将她用含泪写下的高君宇生前自题照片上的那首言志之诗刊于墓碑上,并在诗后附了几句令人不忍卒读的话: 这是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替他刊在碑上。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 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评梅 从此,一座坟墓,一幢像直指苍穹的宝剑似的墓碑,便凛然出现在陶然亭畔。 从此,一位素衣女子或孑然一身,或邀约女友,经常徘徊于墓碑前,凭吊,哀悼,寄托绵绵不断的情思——无论风霜雪雨,无论花晨月夕……这位女子就是石评梅! 悲哀似水,在石评梅的心海里愈积愈多,终于盈满而溢,从她的笔端倾注而下,化作了一首首诗、一篇篇文…… 然而,石评梅并没有因之而沉沦下去,当她看到在阎奉之战中棠姊被奉军抓人战壕而被摧残致死时,当她看到萍弟被反动军阀抓入牢狱备受折磨时,当她看到在“三·一八”惨案中好友刘和珍等爱国志士死于段祺瑞的枪弹之下时,特别是当她看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志士被屠杀的惨景时,她那被悲哀笼罩的双眼终于被人民和烈士的鲜血擦亮了。面对黑暗的社会,反动的势力,她愤怒高呼:“愿燃我愤怒的心火,烧毁这黑暗丑恶的地狱之网!”于是,她写下了《寄到狱中去——给萍弟》《战壕》《夜絮》《断头台畔》《红鬃马》《匹马嘶风录》等一系列充满战斗气息的诗文。她骄傲地向世人宣称:“我已经不是从前呜咽哀号、颓丧消沉的我;我是沉默深刻,容忍涵蓄一切人间的哀痛,而努力去寻求生命的真确的战士。” 然而,正当石评梅继承高君宇遗志向黑暗丑恶的旧世界冲锋战斗的时候,她病倒了——因长期悲痛忧郁而患脑病倒下了。经治疗无效,于1928年9月30日与世长辞,寻找早她三年而亡的“宇哥”去了。 “节操文章光国史”的一代才女石评梅的早逝,引起人们极大的悲痛。10月21日,世界日报社、女师大学生会、青明女校、女一中、蔷薇社、无须社及绿波社等团体在女师大举行了石评梅追悼会。之后,她的文友们将她的部分著作整理出版,书名为《祷告》《涛语》。还组织出版了《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其中诗文无不充满哀思和痛惜之情。 根据她的遗嘱,人们将她的遗体安葬于高君宇墓旁,并刻石竖碑。后人将这一对坟墓亲切地称之为“高石之墓”。从此,在陶然亭湖畔便高高耸立着一对宝剑似的墓碑。一位革命家,一位女作家,他们虽然生前未开并蒂花,但是死后终结连理枝了。 铮铮铁骨与勃勃诗心的结合,在人间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我们深信,这两个坟墓,一对墓碑,必将世世代代存在下去。因为,“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周恩来语)。 啊!“高石之墓”,一双凛然矗立于天地之间的宝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高君宇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庆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30935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7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8 |
CIP核字 | 2015263842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西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