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圣家族
内容
编辑推荐

《神圣家族》是梁鸿最新的短篇随笔集,讲述了形形色色乡村人的生命百态。本书既延续了“梁庄”的乡土风格,又超越了“梁庄”纪实的写作手法,用虚构的方式,讲述生活在乡村人们的各种奇异遭遇。村里的老光棍多次上访不成,为表达不满,挖地洞生活……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在村庄中发生,有的诙谐、有的麻木、有的痛苦,但更多的是耐人寻味。本书文章将陆续在国内著名文化期刊《上海文艺》上发表。

内容推荐

从“梁庄”到“吴镇”,《神圣家族》作者梁鸿用12个故事书写身处吴镇这一“县域”里生命群体的命运,他们是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12篇相对独立又有着内在联系的篇章,以在地的烟火气息和丰盈的诗性话语讲述着“吴镇”的故事,人物命运盘根错节,互相链接,一气呵成。吴镇作为一个县城,它处于剧烈变化的城乡大环境下,从公共管理、社会结构、文化继承上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她将它提取和抽离出来,以此为标本观察中国县镇的生存样态与人文景观,在那里发现了以“梁庄”和“吴镇”为代表的中国乡村以外的另一种充满了悖论、矛盾和复杂意蕴的现代性发展逻辑和幻象。

目录

一朵发光的云在吴镇上空移动

漂流

圣徒德泉

许家亮盖屋

到第二条河去游泳

美人彩虹

肉头

杨凤喜

那个明亮的雪天下午

大操场

明亮的忧伤

好人蓝伟

试读章节

一朵发光的云在吴镇上空移动

一朵发光的云在吴镇上空移动。

躺在草丛中玩狗尾巴草的少年阿清感觉到光影变暗,温度变低,就朝天空望了一眼。他被这云和云的光惊住了,起身就往家跑。

他爹吴振中正在地的另一头给豆角秧搭架子。阿清喊着,“吴振中,吴振中啊,你看,发光的云。”吴振中抬头看了一眼天,说,“憨娃儿,那是要下雨了,我得赶紧把架子搭完,不然就糟了”。阿清风一般地跑回家,喊着母亲杨秀菊,妈——,妈啊——,快出来看。”一手抱着妹妹,在灶台前忙着做饭的杨秀菊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出来,阿清急切地指着天上的云对母亲说,“妈,你看,发光的云。”杨秀菊骂了一声,“作死啊,没看见老子在忙,快来抱妹妹。”

阿清回转身跑了,一路叫着阿里、阿长和阿有。小伙伴们从四处赶来,和阿清一起追逐着天上那块发光的云。

太阳躲在云朵后面,托着巨大的灰暗的云朵,缓缓地移动。不规则的云朵四周金光万丈,照射着吴镇。它的边缘似乎刚好就是吴镇的边缘,它的形状好像就是吴镇的形状,从西北边的河坡到东南的麦田,沿着弯曲空阔的湍水,环绕过去到原野尽头。云下的吴镇四周被笼罩在金色的辉煌之中,中间却是明亮寥廓的灰色。吴镇的房屋、树木、道路,吴镇的清真寺、教堂、拐角楼在这灰色中,仿佛创世之初。

在金光万丈的光芒之中,在吴镇和云朵之间,是一道道闪闪发光的云梯。少年阿清往那云梯处奔跑,想找到它的起点,想爬上去,看云后面神秘的太阳。他跑啊跑啊,云梯就在前边,就在不远处,那光就要照到他身上了,可是,却怎么也跑不到。

阿清拿着个馒头,也不吃,病恹恹地从吴镇走过去。路边的树、天上的云、地上的小蚂蚁、田野里的狗尾巴草,往常他一玩就要玩半天的东西,今天却没心思去玩了。

他走到吴镇北头的清真寺那里,走不动了。他就在清真寺前的石板上躺了下来。他爹吴振中说这个寺有几百年了,比吴镇还早。阿清一直不明白他爹说这个寺时的奇怪语气,好像是在说别人。阿清很想和寺边的海小河玩,可是一看见严肃的、不朝他笑的海小河爹,阿清就有点害怕。

清真寺二楼的高音喇叭正在唱歌。寺边的人们就从家里走出来,肩上搭着个毛巾,往寺里来了。阿清觉得这歌很好听,他一句也听不懂,可他喜欢这旋律,那么高,那么远,好像要传到天上的云那里,又好像要钻到他心里,钻到最深的地方。有一次他在河坡里躺着,听着喇叭里的歌声,他感觉身边的草、天上的云、河里的水都不动了,他自己也像被定住了。他又不想动,又想站起来跟着这歌声往前走。

白胡须、白帽子的童阿訇走出来,看见阿清,就和他并排坐在石板上。阿清觉得童阿訇一定是长生不老的神仙。

“阿清,你咋了?”

“我不美了。”

“不美咋不去医院啊?”

“我想听歌,听听歌就好了。”

“那不是歌,是召唤穆斯林到清真寺叩拜真主。”

“真主是谁啊?”

“真主啊,真主创造了宇宙万物,还养育我们大家。”

阿清糊涂了。

“那,我是谁生的?”

“傻孩子,你是你爹和你妈生的,可是,你想啊,你吃的食物,麦子、玉米、稻谷,你看的天,云彩、星星、月亮,你走的路,灰尘、大树、狗尾巴草,又是谁创造的?”

阿清似懂非懂,他觉得更累了。他只想躺在石板上,看着云朵,沉到歌声里。要是海小河来和他玩,他肯定就好了。

阿清在外面玩累了,回到家里,看到奶奶、婶子们正同着镇南的村支书吴保国吵架。吴镇分镇南和镇北,阿清家属于镇南。

吴保国说,“把老槐树砍了,这个地方建个广场,铺上水泥,再盖个小凉亭,多美啊,都为大家好。”

奶奶说,“这老槐树都百十年了,多不容易,你说砍就砍了。砍了咱这儿的精气神儿可就没了。”

婶子说,“这树荫凉儿多好,你看,咱们镇上哪棵树有这棵树叶儿阔枝儿深?这以后,夏天搁哪儿吃饭啊?搁哪儿歇凉?

吴保国说,“以后这儿成凉亭了,弄些景观树,像城里一样,干净整齐的。咋就没地儿吃饭了?咋就没地儿歇凉了?”

奶奶和婶子齐声说,“俺们就想在这棵树下吃饭歇凉。”

吴保国拔高了声音说,“你们这是故意抬杠,找气儿生。”

奶奶又低声嘟囔着,“树要是没了,我也要死了。”想着这些,奶奶又流下了泪,“要是没有了老槐树,那些死鬼们回来咋找着家啊?”

阿清好像没有听见他们吵架,先是坐在树下,玩那个蚂蚁洞,又躺到他平时喜欢的那个大树根上,头伸进树根下面的洞里,睡觉了。

阿清经常在这儿睡觉。他和小伙伴们在这儿玩泥巴玩蚂蚁玩玻璃球,各自盘踞一个树根,讲鬼故事说笑话。夏天中午,大人们搬个竹床,绕着树根,跟着树荫凉儿,吃饭、聊天、睡午觉。阿清们就悬在吊床一样的树根上,悬着悬着,就睡着了。P1-4

书评(媒体评论)

梁鸿从学术中走来,先是做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乡土文学的研究,后来可以说是乡土中国的研究。但在这本书里,作者已经转向了艺术的创造。作者已经飞翔起来,不仅关心社会和政治的问题,也关心灵魂和信仰的问题,不只是写实,而是已经有虚构,甚至有一些荒诞。

——何怀宏

梁鸿要做的是以虚构、以想象、以枯败生活之上飞腾的诗意去丰富和拓展这个故乡的生态、面相和精神。犹如湘西之于沈从文,高密之于莫言,枫杨树街之于苏童,“吴镇”和“穰县”之于梁鸿也将会成为重要的文学故乡,成为烙刻着作家个人气息和精神脉象的文学地理图。

——曹霞

梁鸿视野的中国乡村形象不是纯学术的知识生产,也不是纯文学的审美想象,她的所有写作都有着中国现代乡村建设的实践背景。知识生产、文学想象和乡村建设实践在她是一种奇特的共生关系。

梁鸿的“吴镇”,一朵发光的云下兀自生长、存在、消亡,云朵移动的地方,就有吴镇活动的痕迹,就有无数人倾巢离去,就有无数人衣锦归来。时间的流云,搬不动的吴镇。空间在时间中的颓败和腐烂,而人却是被框定和规训的无助、无望和绝望——这人,是吴镇人,也是梁鸿。

——何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圣家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57318
开本 32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4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2015283230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