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创业者读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李鸿章的起落与兴衰既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无奈,也是管理智慧运用的成功与失败。创业之路必然坎坎坷坷,充满荆棘。如何把路走得更顺畅,如何把事业做得更大,李鸿章的一生传奇将带给我们些许智慧和启示。

黄慧婷编著的《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将剖析李鸿章一生成败中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在历史中寻找借鉴,把大历史变成小故事,把小故事变成大智慧,在故事与智慧中收获不一样的管理之道。

内容推荐

李鸿章与多灾多难的清末同在。他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崛起,致力洋务运动而知名,签订屈辱条约而为千夫所指,主持甲午战争而一败涂地。功焉?过焉?全有待后人评说!《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从经管的角度观察李鸿章波澜壮阔又坎坷曲折的一生,研究他不平凡的创业历程,剖析他高智慧的管理艺术,给读者以镜鉴,换读者以喟叹!

《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由黄慧婷编著。

目录

一 家族兴起的路径管理者崛起的基垫

1.艰苦奋斗的家族传统:第一步领先意味着更多从容选择/1

2.科举之路的辛酸往事: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企业家文化/6

3.父亲原本是法官:商海一帆风顺就要重视细节/11

4.一门两代三进士:知名度是抢夺市场的利器/16

二 出场要好出名要早

1.做官是艺术,艺术要天赋:企业发展壮大关键在于用对人/22

2.名师为何出高徒:权变管理的精髓是因时制宜/27

3.培育人脉的两种方式:人脉是创造财富的有力资源/32

4.机遇,不是躲就能过的:最大机会存在于无奈的现实中/35

三 大树底下好乘凉借鸡本为快生蛋

1.团练五年玉乃成:创业既要计较,又要舍得/41

2.往投国藩,人生遽转:职场达人离不开老板信任/47

3.负气而走,无奈复返:理性对待失败是又一个创业坎/52

4.时来运至,借鸡生蛋:运气、智慧和辛劳三位一体创业更助力/57

四 乱世造机遇机遇造英雄

1.近代能战之兵,淮勇居其中:资源要捞得着和用得好/63

2.御将之道,李氏武装:企业管理追求让员工绽放笑容/68

3.上海一战,威名远播:应对突发商业事件坚持及时和维稳原则/73

4.戈登面前的铁腕:吸引优秀合作伙伴能加快创业进程/79

五 建功立业走向辉煌

1.携战之威,独霸沪权:搞好办公室政治需要智慧和技巧/85

2.破天京少了李鸿章:偏执和墨守会将企业引向不归路/90

3.剿灭东西捻,尽心王事:居安思危才能持续进取/96

4.重理教案,直督人选/101

六 中兴谁料是危局渐行渐远终有尽

1.世界变天,大清变脸:环境变化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晴雨表/108

2.中兴之臣,升迁之路:务虚与务实是企业经营中的两种方式/113

3.苦心经营,北洋肇启:投资方向决定企业盈亏/118

4.内外交困,猛狮昏睡:企业经营失败大都源于内部崩溃/124

七 洋务运动需条件可怜一代老臣心

1.外和戎,内自强:战略决定方向/130

2.洋务运动的前期绩效:安排与策划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134

3.洋务运动的后期绩效:强与富的经济逻辑/138

4.洋务运动失败的前兆:延长企业生命周期需要关注核心竞争力/142

八 二十载辛苦不寻常奈何弱国无外交

1.大国的底线:坚持原则才能保住底线/147

2.合纵连横,能屈能伸:利益和代价永远是一体两面/151

3.日本狼子野心,中国卧榻隐患:没有硝烟的竞争也激烈/155

4.不败而败,中国丢失了什么:锐气和进取心是企业不可丢失的/160

九 甲午已惊老臣梦庚子更悲老臣心

1.甲午之战中的帝后之争:竞争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游戏法则/166

2.李鸿章无力回天:创业者必读“三不可”/171

3.出访列国,倾向维新: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177

4.庚子巨变,东南互保:消灭威胁应理由合理、过程可控/181

十 最后一个条约最后一滴眼泪

1.两宫西狩,老臣收场:市场经营最忌首鼠两端,前后不一/187

2.谈判桌上的叹息,病榻上的泪滴:与魔鬼交换不如独自前行/192

3.闭了一双眼,断了万根肠:平衡发展和偏重一点是企业的两大经营战略/197

4.走向共和:谁的选择?/201

后记/206

试读章节

1.艰苦奋斗的家族传统:第一步领先意味着更多从容选择

晚清之际,欧风美雨横吹世界,清政府在风雨飘摇中遭遇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黄皮肤黑眼睛对上金发碧眼,大刀长矛对上坚船利炮;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激烈争斗,现代科技与儒家伦理相互博弈。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义民揭竿而起的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之辈应运而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其中,李鸿章在晚清的作用尤为重大,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李鸿章:“其声名之显,毁誉之多者,以李鸿章为最;其遇事之繁杂,遇时之殊者,亦以李鸿章为最;其当国之久,权势之盛者,仍以李鸿章为最。”

李鸿章是晚清政坛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垂危国政的中流砥柱,是爱新觉罗家族倚重的擎天一柱,也是混乱时局最高明的“裱糊匠”。他自谓“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出将入相,一生跨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几乎涉及晚清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有人称他为中国迈向近代的功臣,有人把他斥之为“国人皆日可杀,万口一词”的卖国贼。面对时代的变局,是固守还是开放?是战斗到底还是步步退让?如何管理日之夕矣的清王朝,如何与诸国列强周旋,这是国之重臣李鸿章的使命,也是历史交给他的选题。他的创业之路,发迹之历程,管理之智慧,事业之成败当为世人龟鉴。

李鸿章通过十年努力,由一江淮儒生跻身晚清政坛,修成封疆大吏,左右中国政局数十年。有人说李鸿章是“一分痞气,二分底子,三分运气,四分才智,五分努力,六分热忱,七分悟性,八分应酬,九分忍耐,十分做事”。他的性格和他的成功一样,既得益于时代的机遇和后天的努力,也肇始于优良的家族传统。

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号少荃,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出生在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地方。此时欧洲国家还在酝酿着以什么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天朝上国仍然被迷雾所阻挡,在志得意满中蹒跚前行。李鸿章的父亲希望他以后能“宏图大展,文章经国”,所以把“章铜”改成了“鸿章”。谁也不知道这个生于江、淮之间,寄托父亲重大希望的婴儿,将会在即将到来“四海变秋气”的封建末世发出多么嘹亮的声响。

这个生活在“民物殷富,俗尚勤俭而崇节义”之地的李氏家族,与所有的地主小农一样自诩为书香门第,过着耕读传家的生活,传到李鸿章之时已历经八代。唯一与众不同的是,李鸿章之李氏并非本地土著,而是外来移民。李鸿章祖上本姓许,后来过继给李姓之人。以宗族为主导的乡村多有排外思想,李鸿章的祖上初到磨店乡立足之时,“清贫无田”、“乡曲豪强屡见欺凌,数起讼端”,家族的发展多了一分无奈和艰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的生活、受人欺凌的生存环境成就了李氏家族坚韧的性格和奋斗的精神,到李鸿章高祖李士俊一代已光荣进入“勤俭成家,有田二顷”的地主行列。李氏家族从此出现转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富裕的家庭给了李氏族人求取功名的机会和资本,耕读传家成为既定策略。自此以后李氏人才辈出,家族大兴,逐渐从地主富户向乡绅贤达迈进。

李鸿章的祖父李殿华“肆武游庠”,受天资所限,多次科考名落孙山,没有成就一番功名。但其始终坚持“耕读”之家的根本,育有四子,皆勤于学问,多有建树。对李氏家族的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李鸿章之父李文安体弱多病,资质中下,多次科考不第,与许多落第秀才一样做了位开馆收徒的教书先生。道光十四年(1834年),人到中年的李文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考中举人,四年后又金榜题名,成了戊戌科进士,以“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三代培养一个贵族,李氏家族经过八代努力,终于脱了布衣,实现了地主、官僚身份合为一体。经济上的致富让李氏家族过上了小康生活,政治上的得势让其有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李氏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已经到来。

李文安的成功,让其成为李氏家族最荣耀的一支,也使“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更加坚定地植入李氏家族的发展思维中。李文安有六子两女,李鸿章排行第二,长兄翰章,三弟鹤章,四弟蕴章,五弟凤章,六弟昭庆。在不用为生计发愁的环境中,李文安秉持“愿即策远志,捷足出风尘”的教育观念,李鸿章兄弟几人皆发奋读书,期待有朝一目能科场得志,蟾宫折桂。

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这个日后被称为“李二先生”的小孩慢慢长大。耳濡目染的都是祖辈们的奋进传统,日常所为都是勤学上进、毕志读书、专攻进取的文章事业。这些是李鸿章成功的先天基础,为他实现人生的第一次飞跃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持。

优秀的家族传统养成了李鸿章奋斗的精神。李氏家族出于底层平民之中,崛起于陇亩之间。经济上的拮据、社会地位的低下,让其饱受歧视,尝尽心酸。这种状况迫使李氏先祖把刻苦自励、锐意奋发变成骨子里的精神,融入血脉之中。家族的成就来源于艰苦奋斗,这是李氏一族的骄傲,也是李氏子孙不断进取的力量来源。李鸿章虽然没有亲身体验过先祖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对他为人处世、服官治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传承了李氏家族这种生于乡野之中的顽强,成功地汲取了其精髓。生于安乐,却不安享富贵,尺布寸缕,拮据经营;取得成功,仍能继续奋进,五分努力,十分做事。P1-3

序言

一、创业规律历史中有

历史是一部大书。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伊雷内·马鲁说:“历史是人类过去的知识。”世界文豪雨果在他的名作《笑面人》中写道:“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因此,历史的知识负载着人类生活的未来,许多在当今时代演绎着的社会规律能够在历史中找到印证。

那么,创业的规律能否在历史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度。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更多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不断涌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熊彼特认为,创新活动之所以有规律地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精神的持续存在。企业家精神包括建立“私人王国”的雄心、期待和争取胜利的热心、创造的喜悦和坚强的意志。

然而塑造创业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又岂是轻而易举之事?这并不意味着,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能造就,更不意味着企业家不会出现,关键在于找到合理的路径。李鸿章,是清末的重臣,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走向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出自农家,但最后位极人臣,权力路上他无疑是成功者。他主持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企业,在发展经济方面无疑贡献巨大。他是一个典型的创业者,更引人注意的是,他是一位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如果我们再从清末所处的大国际背景和大时代背景看,我们会发现,李鸿章是一位坚持在坎坷创业路上、具有某种悲剧色彩的创业者。这是因为,他后半生的创业绩效,也就是以中兴为号召的国家战略,以十年不寻常的心血经营的洋务运动,灰飞烟灭在甲午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夭折死亡在因循守旧的封建囚笼里。

事实上,成功是无数挫折和失败的综合体,欢笑与鲜花的背后总是洒满艰辛与泪水。一时一事的成败可能取决于运气,但一生的成败却不会是幸运的长久伴侣。小角色如此,大人物依然如此,在坎坷创业之路上总少不了优秀的管理和非凡的智慧。李鸿章就是这样的大人物。

英国著名作家卡莱尔说:“只有传记是真实的历史。”既然如此,我们就带领一切梦想加入创业大军的志士们、正奋斗在创业路上的热血儿郎们和已经成功的创业精英们,一起回眸清末那个腐朽中孕育着新希望、没落中生长着新生命的矛盾时代,一起重温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

二、疾风知劲草。坎坷见智慧

近代中国风起云涌,金发碧眼、坚船利炮浮海东来。西方列强用文明与知识,靠野蛮与暴力,劈开了东方的大门,于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出现在中华大地。列强强横的态度,肆无忌惮的抢掠同满清屈膝投降的献媚,软弱无能的抵抗形成鲜明对比。旧有政治格局被枪炮打破,延续数百年的统治秩序被一场震动世界的太平天国运动碾得粉碎。微微颤颤的清帝国在茫然无措中被迫接受了从天而降的命运,走上了穷途末路。

乱世出英雄,动乱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李鸿章这个出生在安徽山村的读书人,肩负着家族振兴的希望和使命,仗着几分天赋,仗着几分才华,仗着几分运气,在遍地硝烟、一片死寂中绕过无数的艰难险阻,躲过层出不穷的政治攻讦,终于爬上了晚清的政治巅峰。

在晚清政坛中,李鸿章带着安徽人的“痞气”,充当了“裱糊匠”的功能。在捉襟见肘、摇摇欲坠的国家政治中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用半生心血,一世辛劳抵挡住了太平天国的起义,抵挡住了西方列强灭亡中国的进攻。

在家族眼中,他是安徽李氏的顶梁支柱;在清朝权贵眼中,他是忠心不二的大臣;在列强眼中,他是必不可少的外交大使;在洋务派眼中,他是洋务运动的中流砥柱;在清流谏臣眼中,他是丧权辱国的元凶;在百姓眼中,他是“人人皆日‘可杀’”的国贼。有人把李鸿章斥为卖国贼,有人把李鸿章比作国之栋梁;有人批评李鸿章不学无术,有人说李鸿章是近代先驱。在这些纷争的背后,都围绕着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李鸿章用自己的一生站在了他那个时代所能站的最高处,实现了人生的跨越。

抛开历史的喧嚣与争论,抛开时代的悲哀与无奈。在万马齐喑的时代,李鸿章却用自己的一生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一段传奇。成功不是运气,失败也不是偶然,一成一败之间已然蕴含了无数的智慧和机缘。依靠着智慧,紧抓着机遇,李鸿章从一个山村少年,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在风云际会之中登上了清帝国宰相的宝座,在与列强的周旋之中笑看国际风云。

依托着家族的支持和名师的指点,他少年得意,奋战科场,造就一门两代三进士的美名;依托英明的判断和恩师的提携,他中年转行,文翰林变成武将军,称雄吴中,奠定淮军基础;依托着正确的认识和清醒的头脑,他办军工,办实业,练就满清第一强军,打造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无论是办团练,还是练新军;无论是建军工,还是办实业,在求强、求富的艰难行程中,在与列强的艰辛谈判中,他的为官智慧、管理智慧凸显无疑。

人生不如意时常八九,李鸿章并非无所不能,一帆风顺。辉煌和希望的背后总有黯淡和失望。中日海战彻底击碎了这位老臣的振奋之心。先进军舰一旦倾覆,无数忠烈魄沉碧海,几十年的努力朝夕之间化为乌有。“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一生精明的宰辅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滑铁卢,在失败的打击下走向下坡路,晚清帝国也耗尽了最后一点余光,渐至熄灭。

李鸿章的起落与兴衰既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无奈,也是管理智慧运用的成功与失败。创业之路必然坎坎坷坷,充满荆棘。如何把路走得更顺畅,如何把事业做得更大,李鸿章的一生传奇将带给我们些许智慧和启示。

本书将剖析李鸿章一生成败中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在历史中寻找借鉴,把大历史变成小故事,把小故事变成大智慧,在故事与智慧中收获不一样的管理之道。

后记

在《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一书的写作、成稿和出版的过程中,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方炜副教授为书中的“经管真谛说”和“创业者必读”部分提出不少中肯而宝贵的意见。史学硕士张洪、王冠辉、李辰杨对本书的历史典故进行了大量的查证工作。文学博士黄亚妮和海晓红对本书的语言进行了润色。李宁、崔金英、卢浩文、李景鑫、李秀峰、张耀文、刘艳丽、李飞等同志对本书做了大量的校对工作。因此,本书是作者的心血,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由于作者所学有限,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数年心血,春华秋实,以飨读者。

黄慧婷

于西安财经学院

书评(媒体评论)

他(李鸿章)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其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来自英国和美国

(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来自日本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我中堂(李鸿章)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孙中山

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清史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创业者读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慧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801935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8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