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你会不时看到血腥镇压、暗箭伤人、针锋相对、钩心斗角、威逼利诱、苦苦哀求……众多功成名就者,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个比一个脸更厚,一个比一个心更黑。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此为“厚”之典范。曹操则云:“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可谓“黑”之极端。许多不厚不黑者,如妇人之仁的宋襄公之辈、恃才傲物的杨修之徒,只能是被世人无情地嘲笑,甚至难以自保。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可能你埋头苦干而好处却没你的份儿,不明不白地遭人中伤,面对机遇却眼睁睁看它溜走或被人抢去。这些都只能说明你的厚黑本领还不够,还得好好修炼。
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厚黑功夫事在人为,本书即为那些天生脸薄心善的朋友指出了光明前途:将本书仔细研读,对照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潜心练习,如此这般,三两年过后,必成大器。
所谓“职场中人”,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人。他们对上要听命于上司,受其指使;对下得管理好下属,让他们乐于效劳;对同事还得提防明枪暗箭,挤压倾轧。做人难,何况是在职场。要处理好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更得多长几个心眼儿才能从容处世。否则,忙得焦头烂额还吃力不讨好,多方得罪而无立身之地。
身在职场,活学活用“厚黑学”也是一门必修课。只要你有一套过硬的厚黑本领,自可左右逢源,前途一片光明。
身在职场的人们未必都能厚黑得起来,有些人终其一生屡受挫折,碌碌无为;有些人则事无不成,业绩辉煌。生活给每个人的机会其实大致相当,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舞台上将自己扮演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众人皆知的俗语,但三把火应如何烧可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三把火如果烧得好,你在下属中的威信和上司眼中的地位立刻就树立起来了。三把火如果烧得不好,轻则以后工作难以开展,重则可能会导致丢掉“乌纱帽”。
所以,我们建议新上任的领导为稳重起见,不要一上任就竭力显示自己的工作能力,为了烧三把火而大造声势,由于没有彻底了解情况,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失败。因此,上任后的第一步应该是全面了解你所领导的部门的情况,经过综合分析之后,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有的放矢地烧这三把火,你的上司不会因为你没有马上烧三把火而降你的职,但如果三把火烧鲁莽了,可能会在下属中产生不良的情绪,你的工作就难以推进了。
建议新上任的领导在烧三把火时不必执意找一些根本问题大动干戈,如果在一些常常存在的小问题上烧一烧,把问题解决了,反而更能显示出你的能力。
(1)严抓制度建设
一般说来,新上任的领导宜从制度规范人手,严抓制度建设。
这里涉及违章人员进行处罚的问题。处罚的规章应该在正式场合明确宣布,让所有人都清楚了解规定。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定,应严格按照规章进行处罚,让大家都知道你是有令必行的。在进行处罚时,应该掌握好分寸,注意方法,不要因方法不当而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处罚的原则、立场要坚定,也就是在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处理。
(2)选准突破口
可以说,对于新任领导来说,选准突破口是一件成败攸关的大事。选得准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选准突破口,要解决下属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老大难”,其实,只要认真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一旦解决,就能顺民心得民意。
美国阿肯色州佛里斯特市电视机厂因经营管理无方,面临倒闭的危险。他们聘请了一位日本人做新领导。
这位领导人上任后,连做三件出人意料的事。第一件事是邀所有工作人员会餐,并赠送每人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会餐中,新领导提出厂里太脏的问题,后来大家一齐动手,把工厂清理得焕然一新。第二件事是新领导亲自会见工会代表,表示“希望得到工会的支持”,这又调动了工会的积极性。第三件事是把被解雇的老工人接回来,这些人感激不尽,拼命干活。 三件事过后,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这位新领导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改变了前任只重视财物管理而忽视理顺人际关系,着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收到奇异的效果。
(3)明确分工
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划定员工的工作范围,如果下属彼此之间职责不明,他们要么就会相互推诿工作,指望别人多干一些;要么就会相互干扰,搞得大家都干不好工作。
作为领导的你在分配工作时一定要本着细致、科学的态度,认真地做好责任划分。要明确每个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些工作是必须合作才能完成的,但合作中也要有明晰的分工。这样,员工间便很少会发生相互扯皮现象。
(4)制定适度标准
所谓“适度”,简单地说就是制定的标准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再形象一点说,就是“跳一跳便可以摘到树上的桃子”。
标准制定得过低,员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达到,这样考核就失去了意义;标准过高,员工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达到,他们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正也达不到要求,干脆不干了,这样还不如不制定标准。
只有那些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标准,才能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5)与下属分享成果
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应欣赏下属晋级之美,应设法让你的下属分享你现有的成果,别忘了,分享是对下属的最大激励。
谁都喜欢晋级,谁都喜欢加薪。上司这样,下属也如此。当上司晋级加薪时,别忘了底下为你打江山的员工们,设法让他们也有所晋升,或得到一些奖励、保荐他们到更好的职位,这才是对下属最大的激励。此可谓,己所欲,施于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你加官晋级,同时也把你的成果与手下的员工分享,可以想象下属会是何等地忠诚,这样的部门也必然是上下一心、齐心协力、谋求更大进步的部门,动力十足,也就必然充满活力,效益不断上升。
端点架子自抬身价
提起上司、领导,多数人的感觉是“架子大”、“官气十足”。而且人们总是习惯用“架子大”来形容某些上司脱离群众,目中无人。但是我们要说,“架子”绝不仅仅是一个消极、负面的东西,而有着它积极而微妙的意义,成为许多人领导和管理下属的一种十分有效的艺术性方法。
“架子”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距离感”。许多领导正是通过有意识地保持与下属的距离,使下属认识到权力等级的存在,感受到上司的支配力和权威。而这种权威对于领导巩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张是绝对必需的。如果领导过分随和,不注意树立对下属的权威,下属很可能就会因为轻慢上司的权威而怠惰、拖延甚至是故意进行破坏。所以,领导通过“架子”来显示自己的权力,进而有效地行使权力是无可非议的,对于上司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是十分必要的。
许多领导还喜欢通过“端架子”,从而使自己显得比较神秘。因为领导处于各种利益、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若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懂得掩藏自己,使自己的心机不被窥破。如果下属很容易就揣摩到上司的心理,他就很可能利用这一点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从而危及或破坏上司意图的实现。而不暴露自己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增加与下属的距离,减少接触,使自己保持一种神秘莫测的状态。
这就是上司爱“端架子”的另一个原因。可见,上司的“架子”绝不仅仅为了炫耀,还是一种因为提防下属而采取的防范性措施。当领导实在是太累了!
许多领导最头痛的便是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他们更希望自己抽出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大事。而随和的言行会使下属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上司好说话,是不是让他解决一下我的问题……这样,势必会使许多下属抱着侥幸的心理来请求上司的亲自批示,而一旦不能满足又会心生怨恨。所以许多领导就喜欢利用这种“轻易不可接近”的“架子”来逃避细小琐事的烦扰,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谋划大政上。所以,“架子”有助于领导处理政务。
“架子”还会使领导增加仪表魅力。
曾有政治学家论证说,一般人都有服从权威的倾向。而上司通过得体的“架子”而表现出来的自信心、意志力、傲视群雄的态度以及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气势则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权威,使自己显得更有魅力,显得更像领导者,更能从形象上唤起别人的敬佩和好感。
有时,下属会发现自己的上司有点儿装腔作势,其实他只是在模仿伟人、想使自己显得更有领导者的魅力罢了。
无论是谁都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愿望。不同的人价值观不同,实现价值的程度也不同。但就中国人而言,通过获取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一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
毫无疑问,领导也需要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有些时候,他还会因此而显得沾沾自喜或扬扬得意,不自觉地表现为某种“架子”。可以说,这种心态在中国的不少人中还是相当普遍的。
所以,领导的“架子”绝非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它还包含相当的领导艺术的奥妙,更有着心理学上的微妙含意。P4-P6
所谓“职场中人”,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人。他们对上要听命于上司,受其指使;对下得管理好下属,让他们乐于效劳;对同事还得提防明枪暗箭,挤压倾轧。做人难,何况是在职场。要处理好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更得多长几个心眼儿才能从容处世。否则,忙得焦头烂额还吃力不讨好,多方得罪而无立身之地。
所幸各位能跻身职场,也足以说明大家都不是省油的灯。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只有打好一个又一个的仗,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不要忽视生活中任何一个与上司、同事、下属打交道的细节,那可能就是转变你命运的瞬间。或许你会觉得这样很累,其实不然,只要你深悟“职场厚黑学”的精髓,将之深植到你的脑中,就能使你的这些反应成为下意识的、自然的表现。就像乔丹那样的职业球员,无论你从什么角度、以多大力度传球给他,他都可以轻松地接到,甚至球到了场外他也有办法将之挽回场内,其反应只是瞬间的,无须多动脑筋,更别说“累”了。
身在职场,活学活用“厚黑学”也是一门必修课。只要你有一套过硬的厚黑本领,自可左右逢源,前途一片光明。
身在职场的人们未必都能厚黑得起来,有些人终其一生屡受挫折,碌碌无为;有些人则事无不成,业绩辉煌。生活给每个人的机会其实大致相当,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舞台上将自己扮演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翻开历史,你会不时看到血腥镇压、暗箭伤人、针锋相对、钩心斗角、威逼利诱、苦苦哀求……众多功成名就者,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个比一个脸更厚,一个比一个心更黑。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此为“厚”之典范。曹操则云:“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可谓“黑”之极端。许多不厚不黑者,如妇人之仁的宋襄公之辈、恃才傲物的杨修之徒,只能是被世人无情地嘲笑,甚至难以自保。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可能你埋头苦干而好处却没你的份儿,不明不白地遭人中伤,面对机遇却眼睁睁看它溜走或被人抢去。这些都只能说明你的厚黑本领还不够,还得好好修炼。
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厚黑功夫事在人为,本书即为那些天生脸薄心善的朋友指出了光明前途:将本书仔细研读,对照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潜心练习,如此这般,三两年过后,必成大器。
《职场厚黑学》要领:
对下属善于控制,
对同事善于利用,
对上司善于奉迎,
对前途善于把握。
为人不可太露,
为人不可太躁,
为人不可太狂,
为人不可太善。
编者
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