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现代的"木易" 彭雨及张垣作家群的"探母"情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深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诸多具体历史情境问题,扩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沦陷区乡土文学论争 内容推荐 “木易”是传统戏曲“四郎探母”中主人公杨四郎的化名。现代作家彭雨及与其有密切交流的群沐华、司空鹿、朝熹等作家们,在他们的小说中,纷纷对“四郎探母”的故事进行了改编和演绎,在古代故事中加入大量现代元素,并让驸马“木易”以现代诗而非戏曲唱词的形式,来展现其内心的孤独情感。本书探析了小说中隐含的“探母”情结,具一定学术价值。 目录 导论 一、既往的《四郎探母》研究 二、彭雨及张垣文坛环境研究 三、本书的研究设想 第一章张垣作家群的形成 一、曾经作为文化沙漠的塞上 二、对“苍劲落拓气概雄健”的期待 三、通俗文学泛滥的文坛环境 四、在“荒芜”中的努力 第二章彭雨作为“木易”的悲哀 一、作者内心世界的别样展现 二、对同一故事的不同理解与演绎 三、与“木易”处境相似的彭雨 四、“锦瑟唤不回似箭的归心” 第三章沐华对文艺的“良心” 一、无力的杂文 二、文艺的“良心” 三、“想写的写不出来” 四、“不想写的却非写不可” 五、“时代环境下”的“真实” 第四章司空鹿的“故国”之思 一、身处“异国”的屈辱体验 二、错乱时刻中的国族寓言 三、亚洲内部的“觉醒” 第五章朝熹的“黍离之悲” 一、失掉的“生命之光” 二、荒诞的“黍离之悲” 三、回忆中的“最后一课” 第六章张垣的乡土文学 一、虚假的草原想象 二、对“山药豆子”文学蔑称的反抗 三、乡土文学中的“乡”与“土” 结语“探母”情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表1张垣重要文学报刊简表 表2张垣作家群在日本及其他沦陷区发表作品简表 表3《蒙疆文学》各期目录 彭雨论 关于沐华 评《蠢流》——萧沉作·载本刊三卷四期 看云草(十五)——怀曹清 附图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代的"木易" 彭雨及张垣作家群的"探母"情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妥佳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1500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00000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