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做事坚定做人柔软》集结了资深公关人丁菱娟在台湾《经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的专栏文章,展现了这样一名从曾经的文艺少女成长为干练、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女性,在职场和创业当中对专业精神的感悟,以及她始终保持着的那份率性、美丽的真性情。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图书 |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做事坚定做人柔软》集结了资深公关人丁菱娟在台湾《经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的专栏文章,展现了这样一名从曾经的文艺少女成长为干练、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女性,在职场和创业当中对专业精神的感悟,以及她始终保持着的那份率性、美丽的真性情。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内容推荐 之所以要读丁菱娟,是因为她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从极为平凡的起点出发,却走到了大部分人都梦想的高度。 贫穷家庭出生,当过十年的打工族,靠着第一桶金圆了留学梦,之后又在经济不景气时逆流而上,自行创业。这二十多年的路看似走得很稳很顺,但这《做事坚定做人柔软》一书却道出了其中的理由。原来能把人生梦想都实现,能在职场上赢得“会做人也会做事”的美名,她靠的正是“做事坚定,做人柔软”的人生信条。 做事坚定才会有力量、有方向。无论是规划人生还是带领团队,唯有果断地作选择,坚定地走下去,才能看得到自己的人生在往哪里走,团队才会有向心力。做人柔软则是与人交往时的同理心。坚持时多一份对他人感受的顾忌,才能换来认同与合作,好人脉才会渐增,帮助才会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做事坚定做人柔软》所写的,正是坚定与柔软在方方面面的体现。 书中的故事则来自她的亲身经历,或与年轻同事交谈时的感想。新书成册时,她曾说,若这本书能给还在奋斗的年轻读者一些启发,少走一些冤枉路,于她便值得了。 目录 自序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 推荐序一 让天使帮助你 推荐序二 咖啡工作学 Part 1 勇气 来自于你的坚定 做,就对了! 从愿景解决问题 定位清楚才能成功 敢承认自己的不足 老板,我请你喝咖啡 机会总在变动中出现 一场震撼教育的提案 快乐做自己 坚守原则 目标唤醒心底渴望 别把刀架在我脖子上 放轻松,表现更好 Part 2 沟通 用心找出共通点 不要卷入办公室谣言 你的正义还是我的正义? 一句话的力量 豆腐心,何必刀子嘴 直爽要有同理心 盛怒下,不做决定 沟通,先求同再求异 跟父母和解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 不要有媳妇熬成婆的心态 远来是客 好聚好散,口不出恶言 管理客户的情绪 家人的支持是工作的要素 Part 3 竞争力 唤醒内在天赋 起薪多寡真的不重要 A咖人才胜过不景气 交叉专长创造差异性 找论剑的对象 蹲马步的必要 将挫折当做恩赐 把自己当自己 理性与感性之间 学一件从没学过的事 用心,不用力 无招胜有招 待办事项每日结清 “爱你所做”才能“做你所爱” 请问董事长三个问题 Part 4 影响力 属于懂得领导的人 向上管理不是拍马屁 能力互补的超完美团队 领导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表面和谐不是真和谐 创造“天鹅奖” 雇用比你更优秀的人 让指挥的人参与战场 学习伙伴关系 把别人当自己 空降部队的美丽与哀愁 相信,因为期待 对着那眼睛会发亮的人说话 找替死鬼 Part 5 观点 有主见才会与众不同 爱情与工作不必二选一 让天使愿意帮助你 有进有退的人生才健康 小人得道,泰然处之 恶习会反扑 魔鬼就藏在细节里 浪漫与务实 求知心与同理心 人生的三件事 换汤就要换药 慢一点,可以更快 负面推论浪费能量 试读章节 沟通,先求同再求异 若不先聆听,找出双方都可以“认同”的点,那么再多的理也说不清。 人们必须“心”先认同了,“理”才进得去。明明是一句话,怎么说关系很大,说不好,惹了人家生气还可能断了后路;说得好,对方喜在心头,一切都好谈。我有好几次经验,要跟人沟通不同的意见或有争议的题目时,倘若在还没有共识的基础下就单刀直入,直接说明,很难达成目的。反之,若能在同意对方的某些观点的情况下,再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对方的接受度就比较高。 与客户的沟通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节:同事们要说服客户一个提案,客户的高层听完简报后眉毛一皱,提出了很多的疑问,我们同事很着急,又再次强调了这个提案的好处与利益,但是客户完全听不进去。我转而把提案先放一边不谈,先问客户他现在考虑的是什么?有什么是我们没想到的?此时客户才把他所关心的另一个议题说出来,当下我们同事才表示这个议题其实我们也有一些备案,只是没有及时表达。当我们花了一点时间解答了客户的疑虑之后,取得了他的认同,接下来的提案就顺畅无比。 另外一个经验是,最容易发生争执的都是来自于跟亲近的人沟通,很多男人感叹跟女人沟通时有理说不清,愈讲愈气。那是因为男人总喜欢说道理,而女人喜欢说感觉,女人感觉不对时什么道理也听不进去的。女人要得到了那个“你了解我”的同理心之后,才能好好地听进男人的建议与理性的忠告。 我的母亲在过世之前,因身体不适所以心情不好,不想动,也时常抱怨。我们兄弟姊妹不想听抱怨,就老是劝她不要想太多,要宽心,她心情反而更不好,说我们都不关心她。后来我反其道而行,先听她抱怨那些说了一百遍的往事,然后表示“还好我活在这个年代,否则可能比你更惨,更辛苦”。她的情绪果然得到了疏解,慢慢地劝她吃药、活动的事也就比较能接受。原来,我们要说服某人之前,要先认同他、接受他,我们的建议才会被接受。先求同了,异才有机会被接纳。 这个经验运用在职场上更是重要。我们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贩卖自己的专业,但是若不先聆听,找出双方可以“认同”的点,那么再多的理也说不清。原来人们必须“心”先认同了,“理”才进得去。 Meet Olive 你在怕什么? 我怕跟很情绪化的人沟通。有些人就是很难沟通,总是扭曲我的意思。 你应该这么做…… 如果与对方沟通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上的必要,那就要有策略做有效的沟通,否则岂不是白费了力气。有效沟通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方听得进去,所以先聆听,或先试探性地问问题,听得懂对方的意思才能说出对方也听得进去的话。若是一定要先说,那就将心比心,先想想你若是对方,他要怎么说你才听得进去。 P61-63 家人的支持是工作的要素 工作虽然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家人不支持的话却增加很多无形的压力,让工作蒙上一层阴影,无法全力发挥。因此如何做好沟通,让家人支持你的选择以及你的热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为人父母的也要试着让年轻人自己承担工作上的责任,过度的介入反而扼杀他们成长的机会。 我有一位员工,因为压力大需要抒发,回家聊天时会发牢骚骂一下公司、客户、主管,不久之后家人要她辞换工作,此时她才发现他想保留这份工作的家庭阻力非常大,为了这件事她时常跟父母口角,最后为了亲情还是换了工作。另外有一位年轻员工的父母经常来公司找她吃晚饭或接她下班,久了之后,不仅她有压力,主管也很有压力。因为只要她一加班就会觉得自己不好,面临两难。果然不久之后,她提出了辞呈,只能去找准时上下班的工作。 现代由于少子化的关系,每位小孩都是父母的心甘宝贝,父母对子女都过度疼爱与关心,不忍他们受一点苦。因此就会有忧心忡忡的父母打电话到公司来质疑公司加班频繁。也有员工的父母一天传10则简讯给小孩,关心小孩在做什么。每天到公司等小孩下班。我除了在人力的配置尽量维持组织需求之外,也呼吁员工自己能尽量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度,但更呼吁父母亲放手让小孩透过经历职涯的酸甜苦辣,找到自己的方向,让他们学习自己承担责任与选择。 现在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大都与父母住在一起,如果提到工作总是一副很无奈的样子,经常抱怨工作,抱怨主管,那父母当然要你换工作,这是人之常情。年轻人要清楚自己这份工作想学的是什么,不要做一行怨一行。当你不开心的时候,父母也不快乐,当然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关爱,这时你觉得工作受到干扰,因此心总是处于一个不安定的状态。 同样的聪明的年轻人如果希望自己可以独立自主,就应该尽量让父母放心,不要把情绪带回家,不要像小孩般的渴望父母的怜惜与同情。让父母看到独立成熟的自己,看到负责任的自己,让父母相信你有能力展开自己的人生,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Meet Olive 你在怕什么? 怕工作的工时太长,父母会不高兴。 你应该这么做…… 其实父母是关心你的健康。工作加班不应该是常态,若连续一、两个月都如此,应该要向主管反应。有没有想过是自己效率的问题,还是真的工作量太大。找出问题的核心,才能改善现况。还有身心平衡这件事跟运动一样,要有决心才能做到。 P82-84 序言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 二十多年前的我,天真无知,一位贫穷家庭长大的女孩,顶着大家不看好的中文系文凭踏出校园,茫茫面对未知的人生。我拼命地抓住第一个机会,从科技公司的业务助理开始。那时我怀抱梦想,充满着好奇心,战战兢兢地努力,一步一步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企业公关工作。 我当了十年打工族,在这期间结婚生子,靠第一桶金出国留学,实现梦想。然后在工作最顺遂时,选择离开企业自行创业。那年我33岁,从一个人一张桌子的工作室开始创业之旅,随着台湾高科技产业的起飞,几年后公司被跨国传播集团相中,经由并购成为奥美公关集团的旗下一员,不久之后接任台湾奥美公关集团的执行长与世纪奥美公关董事长。我的职涯过程或许算幸运,但起步跟大家一样平凡,我只是乘风而起,主动为自己装上飞翔的翅膀。 这一路走来,我非常清楚,女性要在男性为主的职场中脱颖而出,无论在专业与态度上都必须要更努力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既要坚守立场,又要不得罪人,既要会做事,也要会做人。做事讲求的是效率、结果,所以要理性、明确。做人讲求的是圆融、沟通,所以要感性、同理心。尤其女人与生俱来的柔软就该在对的地方发挥,让它变成一种坚强的力量。于是“做事坚定,做人柔软”是我这些年体会出来非常重要的座右铭。 我会说人生有时就是选边站,父子骑驴的故事告诉我们横竖都没有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你必须选择一种信念,一种价值观,然后勇往直前。所以当我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会选择一种观点,一种我相信的观点就做了,免去了很多烦恼与算计的时间,虽然很可能得到的不是最大的利益,但至少心安理得。这就是我做事坚定的原则。做了主管、领导人之后,更发现“做事坚定”,不朝令夕改,更能让下属跟随,他们更清楚组织目标,知道公司价值观与方向,不会不知所从,自然工作效率提高,沟通成本减少。尤其当你越坚定,你的磁场就越大,所有的资源力量自然往你身上集中。 但在做人上面,必须柔软、必须倾听,得理且饶人,理直但气和,这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与合作。通常“人和”了什么事都好商量,就好办。在职场上“人脉”还是挺重要的,在关键的时候有人拉你一把,胜过自己默默耕耘。所以“做人柔软”,多站在对方立场上想,就是增强自己人缘的补帖。易经上的“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就是最佳批注。 在职场上做事,本来就是感性和理性要相辅相成,该抉择的时候不能犹豫,该妥协的时候不能强硬。该捍卫自己权利的时候绝不放弃,该弯腰的时候就低头。人生其实就是一连串的选择题,因为是选择题就充满了未知与变量,选择的时候要坚定,最忌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但若需要他人帮忙才能成事的,必须说服和沟通。于是我渐渐体会,坚定的事要用柔软的语气沟通来服人。柔软的心却要藉由坚定的意志力来完成目标。这互补的力量就像易经阴阳之道。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比较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每个世代的年轻人,了解他们的向往、快乐、失落与挫折。创业二十年来,最让我揪心、难过的往往不是客户工作的难题,而是员工的去留。最让我快乐的也不是客户工作的成功,而是员工的成长。我经常看着年轻人在职场上受挫、委屈、彷徨、无助。于是我想将我在职场上经历的、感受的、听到的,集结成书,分享这些故事,以及我的自省。 我希望还在职场上奋斗的年轻人,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人生的解答,或是少走一些冤枉路,我想就值得了。 书评(媒体评论) 我开始认识丁菱娟是10年前她加入台湾奥美集团的时候。多年来,这位曾经唱过台湾流行民歌的歌手,以她在公关的长年经验和才能为奥美增添了无数营业绩效的光彩。懂得用人懂得带队,不仅美丽还有智慧,活生生的现代女性领导代表人物。相信她的新书将会提供很多对现代年轻人有裨益的观念和建议,而书中分享的软性管理也是当前领导人必要学习的一课。 ——庄淑芬 奥美整合营销传播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长 丁女士的坚定里藏着一股义无反顾的勇气,而她与人沟通的柔软又有着一份充满人性的考量。我相信前者是她能够如此成功的专业态度,而后者则是让她充满魅力的美丽姿态。愿她的坚定与柔软能通过这本书影响更多的人。 ——李静 著名主持人、东方风行传媒集团创始人 认识丁菱娟多年,知道她一向处事圆融、善于沟通,意志坚定但是态度柔软,而且“得理饶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沟通高手。透过这本书,让我看到女性创业家在经营事业时的柔软与坚强。 —— 何飞鹏 城邦媒体集团首席执行长 Olive在这本新书里,用许多小故事分享了她行走江湖的态度、策略与技术。相信它可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找到自己,做出自己的大事。 —— 王文华 知名畅销书作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丁菱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2772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1 |
出版时间 | 2014-02-01 |
首版时间 | 2014-02-01 |
印刷时间 | 2014-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 |
CIP核字 | 2014002438 |
中图分类号 | K825.38 |
丛书名 | |
印张 | 7.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1-2013-304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