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电影的过去与未来:数字技术、视听叙事与影像文化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当代电影》杂志社举办的“电影的过去与未来:数字技术、视听叙事与影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围绕“技术”这一关键词,就技术与美学、技术与叙事、技术与产业、技术与纪录、技术与媒介、技术与表演、技术与影像、技术与电影史八个单元展开了深度讨论。
既对当下数字技术进步带来的电影创作变化和产业革新进行了多维度的梳理总结,又从学理与实践出发,对其间的美学矛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对于中国电影当下的建构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录
技术与美学
饶曙光 从“作者美学”到“共同体美学”——作为艺术理论发展的“共同体美学”
陈旭光 论数字技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美学变革与理论扩容
周安华 幻点营构与沉浸化“造梦”——论后科技对电影创作的物理重写
金丹元 “电影美学”概念的紊乱与"泛美学化"现象盛行之必然
李建强 电影未来发展和共同体美学建构的心理学进路
朱郁闻 数字影像美学:一次基于电影心理学理论的重访

技术与叙事
万传法 数字技术与电影叙事的可能
彭月橙、王伟 互动电影的叙事视点分析与研究
刘毅刚 数字游戏中叙事节点的设计与实践
张译丹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技术与产业
李典峰 数字影像镇痛剂——斯金纳网络缓解影像产业成本病
孟洋 电影产业数字化转型:电影工业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产业价值
潘智欣 跨媒体叙事:世界搭建与游戏体验
马纶鹏 媒体基础设施初析:以Nelflix为例

技术与纪录
倪祥保 新虚构纪录片与后真相时代影像真实
余燕莉 景观的搏击者:居伊·德波的电影批判及其可能
孙可佳 从见证真实到生成真实——交互式纪录片的真实观变革
包磊 影像与镜框,视像空间的叠加与消融

技术与媒介
宫林 新媒体艺术与电影的跨越和融合
韩贵东 视觉文化的弥散:李安电影的数字技术观
杨娜娜 后疫情时代精神分析视域下桌面电影技术反思
丁磊 基于CMC新语言视阈下的后现代主义影像呈现——以网络大电影和vlog影像为例

技术与表演
厉震林 数字技术发展与表演美学改革
沈嘉熠 数字虚拟角色的表演
王雪璞 3D数字技术时期电影表演的嬗变
刘璐 数字人文视域下阮玲玉的角色扮演与身世暗合的模型搭建探究
程功 后人类视阈下当代中美电影“非人类”角色的比较

技术与影像
孟君 弗兰肯斯坦的幽灵在徘徊——论科幻电影的悲观主义技术观
张毅 电子游戏期待下的动作影像偏好——以GANTZ系列的改编演进为例
黄天乐 从地表到云端,再回返:运动影像的迁徙之旅
钟瀚声 从参与式吸引力到旁观式吸引力:媒介考古视域下重审中国电影的视觉现代性——以《都市风光》与《西洋镜》为例

技术与电影史
冯果、韩鸿滨 基于技术与艺术互动的电影史前史思考
黄望莉、关雅兮 从“鹤鸣通”到“红唱片”:颜鹤鸣及其电影技术之路
黄巧子 中国本土原创动画电影的泛游戏化审美倾向研究
佟童 "电影的过去与未来:数字技术、视听叙事与影像文化"大型学术会议综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电影的过去与未来:数字技术、视听叙事与影像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厉震林,万传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6054342
开本 16开
页数 376
版次 1
装订
字数 450000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