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语法与诗境 汉诗艺术之破析(全2册)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语法这里特指使用诗歌语言的方法,主要涵盖韵律、句法、结构三大方面;诗境,则是这三者互动结合而产生的审美体验,其中最上乘者被认为可呈现主、客观世界之实相,称为“意境”、“意象”、“境界”。全书分十二章,共时分析和历时比较相互交错,相得益彰,力图将每种诗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脉络以及不同诗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路径一一梳理清楚,从而揭示为何各种诗体在其不同的发展时期能焕发出迥然不同的诗境,即独特的时空或超时空之审美经验。 目录 上册 导言 第一章 汉诗诗体的“内联”性 第一节 汉字与汉诗艺术:字形的次要作用 第二节 汉字与汉诗艺术:字音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节 单音节汉字与汉语句法 第四节 汉诗节奏与传统语序句法 第五节 汉诗节奏与现代分析句法 第六节 汉诗句法与汉诗结构的关系 第七节 小结 第二章 《诗经》节奏、句法、结构、诗境 第一节 《诗经》韵律节奏:上二下二韵律 第二节 《诗经》语义节奏:二言、三言意段 第三节 《诗经》句法:简单句与复杂主谓句 第四节 《诗经》句法:题评句 第五节 《诗经》之诗境 第三章 早期五言诗(Ⅰ):词汇、节奏 第一节 五言诗的滥觞:《诗经》五言句 第二节 五言诗的词类结构 第三节 五言诗的节奏 第四章 早期五言诗(Ⅱ):句法、结构、诗境 第一节 五言诗句式:简单主谓句 第二节 五言诗句式:复杂主谓句 第三节 五言诗句式:题评句 第四节 五言诗的结构纹理 第五节 《十九首》的诗境:时间和空间想象 第六节 第三、四章总结 第五章 六朝五言诗句法、结构、诗境 第一节 句法创新:对偶联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第二节 句法创新:谢灵运模山范水的对偶联 第三节 句法创新:谢眺情景结合的对偶联 第四节 结构创新:曹植、阮籍、陶渊明 第五节 结构创新:谢灵运与谢眺 第六节 六朝五言诗的诗境:圆美流转诗境的追求 第六章 五言、七言近体诗格律 第一节 声调与平仄的介绍 第二节 律句的建构:律句中两个双音步的对比 第三节 律联的建构:联中两行之间优选化对比 第四节 律绝的建构:相邻律联之间的部分对应 第五节 律诗格律的建构:律绝形式的重复 第六节 近体诗基本两式及其变体 第七节 五言近体诗中2+2+1联和3+2联的替换 第八节 七言近体诗的建构 第九节 判断近体诗格律的练习 第十节 近体诗格律的传统教学方法与新解释方法的区别 第七章 五言律诗句法、结构、诗境 第一节 句法创新:简单主谓句 第二节 句法创新:复杂主谓句 第三节 句法创新:题评句 第四节 五言律诗结构 第五节 唐五律的诗境:象外之境的追求 …… 下册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语法与诗境 汉诗艺术之破析(全2册)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蔡宗齐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5237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68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457000 |
| 出版时间 | 2021-10-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10-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